外海侧围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28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海侧围堰结构,包括设于淤泥层上的围堰本体,围堰本体包括砂垫层、土工格栅层、两排钢板桩、土方填料和两个堆垛单元,砂垫层铺设于淤泥层表面,在淤泥层内插设有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的上端与砂垫层接触,土工格栅层铺设于砂垫层表面,两排钢板桩沿围堰本体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式布置,每排钢板桩的下端依次穿过土工格栅层和砂垫层后插入淤泥层内,土方填料填充于两排钢板桩之间,堆垛单元采用块石堆叠形成且堆垛单元的纵向截面呈直角梯形,在围堰本体外包覆有模袋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整体结构简单、稳定,可以有效的降低围堰断面尺寸,减小土方工程量,降低造价,减少施工安全隐患,降低环境污染问题。降低环境污染问题。降低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海侧围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近海工程
,特别是外海侧围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随着沿海地块的大量开发沿海工程也逐渐增多,沿海水利工程施工,施工围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外海侧淤泥地基的承载力较差,浪潮大经常还有风浪冲刷,所以在海边深厚淤泥层修建围堰一直是困扰施工人员的一大难题,目前外海侧围堰施工基本采用的是土石围堰。
[0003]土石围堰一般在外海侧抛填石方挡潮,在内坡侧填筑闭气土方防渗,闭气土方直接取自海堤附近的浅层淤泥质黏土,由于这种海涂泥含水率高,土性极差,加上沿海侧淤泥地基承载力较差,使得土方填筑形成的内侧土坡需要较为平缓,围堰断面尺寸一般很大,土方用量较大,施工速率控制需要非常严格,控制不好就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滑移风险,施工安全隐患较大,而且土石方用量较大也带来了造价提高和一些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外海侧围堰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围堰断面尺寸,减小土方工程量,降低造价,减少施工安全隐患,降低环境污染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外海侧围堰结构,包括设于淤泥层上的围堰本体,所述围堰本体包括砂垫层、土工格栅层、两排钢板桩、土方填料、迎水面堆垛单元和背水面堆垛单元,所述砂垫层铺设于淤泥层表面,在淤泥层内插设有塑料排水板,所述塑料排水板的上端与砂垫层接触,所述土工格栅层铺设于砂垫层表面,两排钢板桩沿围堰本体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式布置,每排钢板桩的下端依次穿过土工格栅层和砂垫层后插入淤泥层内,所述土方填料填充于两排钢板桩之间,迎水面堆垛单元和背水面堆垛单元分别布置在对应的钢板桩外侧,两个堆垛单元不仅用于对对应的钢板桩进行限位,增强围堰整体结构,还用于支撑模袋混凝土层,所述迎水面堆垛单元和所述背水面堆垛单元均采用块石堆垛形成,所述迎水面堆垛单元和所述背水面堆垛单元的纵向截面均呈直角梯形,在围堰本体外设有模袋混凝土层,所述模袋混凝土层将迎水面堆垛单元和背水面堆垛单元均包覆在内。
[0006]为了保证围堰顶部的平整度,所述迎水面堆垛单元和背水面堆垛单元的上端部均与钢板桩的上端部齐平,所述迎水面堆垛单元和背水面堆垛单元的下端部均与土工格栅层贴合。
[0007]为了提高两排钢板桩结构的稳定性,在两排钢板桩之间设置有支撑杆。
[0008]本技术得到的外海侧围堰结构,其技术效果是:一是通过利用塑料排水板和砂垫层的配合来对地基进行排水固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围堰地基的稳定性,减小滑移风险;二是通过采用基底铺设土工格栅的方法增加淤泥地基的整体性,减小滑移风险,
保证围堰施工安全;三是通过插入淤泥层的钢板桩来形成围堰本体安全稳定、可靠的结构,进一步降低围堰本体出现滑移的风险;四是通过在围堰本体外包覆膜袋混凝土层,既能抵抗风浪同时能起到防渗作用,体积小重量轻,能大范围减小围堰断面尺寸,减少土方的用量,降低造价,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降低淤泥地基的荷载压力,减小滑移风险,增大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实施例1的外海侧软基围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实施例1的围堰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淤泥层1、围堰本体2、砂垫层3、土工格栅层4、钢板桩5、土方填料6、迎水面堆垛单元7、背水面堆垛单元8、塑料排水板9、块石10、模袋混凝土层11、支撑杆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外海侧围堰结构,包括设于淤泥层1上的围堰本体2,所述围堰本体2包括砂垫层3、土工格栅层4、两排钢板桩5、土方填料6、迎水面堆垛单元7和背水面堆垛单元8,所述砂垫层3铺设于淤泥层1表面,在淤泥层1内插设有塑料排水板9,所述塑料排水板9的上端与砂垫层3接触,所述土工格栅层4铺设于砂垫层3表面,两排钢板桩5沿围堰本体2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式布置,每排钢板桩5的下端依次穿过土工格栅层4和砂垫层3后插入淤泥层1内,所述土方填料6填充于两排钢板桩5之间,土方填料6可以就近取材,直接采用施工地海堤附近的浅层淤泥质黏土,从而降低造价,迎水面堆垛单元7和背水面堆垛单元8分别布置在对应的钢板桩5外侧,所述迎水面堆垛单元7和所述背水面堆垛单元8均采用块石10堆垛形成,所述迎水面堆垛单元7和所述背水面堆垛单元8的纵向截面均呈直角梯形,在围堰本体2外设有模袋混凝土层11,所述模袋混凝土层11将迎水面堆垛单元7和背水面堆垛单元8均包覆在内。
[0015]所述迎水面堆垛单元7和背水面堆垛单元8的上端部均与钢板桩5的上端部齐平,所述迎水面堆垛单元7和背水面堆垛单元8的下端部均与土工格栅层4贴合,可以保证围堰结构顶部的平整度,提高围堰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0016]在两排钢板桩5之间设置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沿着围堰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支撑杆12采用钢管,两端分别焊接在钢板桩5上,提高两排钢板桩5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围堰本体2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7]本实施例得到的外海侧围堰结构,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地的实际情况,依据围堰的现行规范进行围堰结构整体稳定计算,初步确定双排板桩宽度和桩长、砂垫层铺设范围及铺设厚度大小、土工格栅层铺设范围、两个堆垛单元断面大小、模袋混凝土层厚度等施工参数,接着根据海堤的现行规范进一步验算塑料排水板插板范围、地基沉降及加固后的土体力学指标,根据最新土体力学指标复核围堰抗倾、抗滑、整体稳定,最终确定双排板桩宽度和桩长、砂垫层铺设范围及铺设厚度大小、土工格栅层铺设范围、两个堆垛单元断面大小、模袋混凝土层厚度等施工参数(上述围堰所需的各项施工参数需要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根
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测量计算获取,属于常规技术手段,也并非本申请文件所要保护的内容,此处不做详细描述)。
[0018]施工时首先在淤泥层1表面铺设砂垫层3,然后在淤泥层1内插设塑料排水板9,并使塑料排水板9与砂垫层3相接触,接着在砂垫层3的上方铺设土工格栅层4,然后在土工格栅层4的中部施工打设两排钢板桩5,并在两排钢板桩5之间焊接支撑杆12,然后在两排钢板桩5之间填充土方填料6,接着在两排钢板桩5的两侧分别用块石10堆垛形成迎水面堆垛单元7和所述背水面堆垛单元8,最后在围堰本体2外铺设膜袋,并向膜袋内压注混凝土成型模袋混凝土层11。
[0019]本实施例得到的外海侧围堰结构,通过利用塑料排水板9和砂垫层3的配合来对地基进行排水固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围堰地基的稳定性,减小滑移风险;二是通过采用基底铺设土工格栅层4的方法增加淤泥地基的整体性,减小滑移风险,保证围堰施工安全;三是通过插入淤泥层1的钢板桩5来形成围堰本体2安全稳定、可靠的结构,进一步降低围堰本体2出现滑移的风险;四是通过在围堰本体2外包覆膜袋混凝土层11,既能抵抗风浪同时能起到防渗作用,体积小重量轻,能大范围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海侧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淤泥层(1)上的围堰本体(2),所述围堰本体(2)包括砂垫层(3)、土工格栅层(4)、两排钢板桩(5)、土方填料(6)、迎水面堆垛单元(7)和背水面堆垛单元(8),所述砂垫层(3)铺设于淤泥层(1)表面,在淤泥层(1)内插设有塑料排水板(9),所述塑料排水板(9)的上端与砂垫层(3)接触,所述土工格栅层(4)铺设于砂垫层(3)表面,两排钢板桩(5)沿围堰本体(2)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式布置,每排钢板桩(5)的下端依次穿过土工格栅层(4)和砂垫层(3)后插入淤泥层(1)内,所述土方填料(6)填充于两排钢板桩(5)之间,迎水面堆垛单元(7)和背水面堆垛单元(8)分别布置在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丹阳瞿方吴越罗俊宓罗泽霍燚冯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逸环科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