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屋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827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屋面系统,其包括设于屋顶的数块植被层、设于植被层下方且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的雨水收集装置,相邻两块植被层之间以及最外围的植被层均设有集水道,集水道长度方向两侧高度高于集水道中间的高度,每两个集水道相交处均设置有集水口,集水口下方连通有将雨水直接输送给雨水收集装置的集水管,具备在强降雨的情况下,雨水未能及时透过植被层下渗会流入到集水道中通过集水口进入到集水管直接进入到雨水收集装置进行处理积蓄,避免降雨较强时,雨水难以被吸收,使得雨水在植被层上表面发生积蓄并外流,使得雨水被直接废弃,难以进行收集利用的效果。难以进行收集利用的效果。难以进行收集利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屋面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屋面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屋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空间越来越小以及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严重,对于城市植被面积提出了较为严峻的考验,为此绿色屋面概念就此提出,通过在建筑物屋顶设置植被层,来增加城市植被的面积还不会占用城市的底层面积,同时使得城市的屋顶在强降雨的情况下可对降雨进行一定量吸收和阻拦,避免城市地下水管系统瞬时间负担过大,导致城市容易发生内涝。
[0003]现有一种绿色屋面系统,公告号为CN207647050U,包括绿色屋面系统和排水沟;蓄排水层靠近回水管道一侧设置排水管,排水管与储水层相连接;基质层内设置滴灌管道,滴灌管道与回水管道相连接;过滤层过滤从基质层随雨水渗透下来的杂质,蓄排水层通过排水管道将雨水排到储水层;防水阻根层与屋顶相贴合。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强降雨情况下,雨水难以迅速通过植被层、基质层、过滤层、蓄排水层下渗,使得植被层表面容易产生积水,积水会向植被层周围进行外流,使得雨水不能被有效的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绿色屋面系统,其具有在强降雨情况下也能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绿色屋面系统,包括设于屋顶的数块植被层、设于植被层下方且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的雨水收集装置,相邻两块所述植被层之间以及最外围的植被层均设有集水道,集水道长度方向两侧高度高于集水道中间的高度,每两个集水道相交处均设置有集水口,集水口将雨水直接输送给雨水收集装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强降雨时无法及时经过植被层渗透的雨水流入到集水道之中,通过集水道上设置的集水口进入至雨水收集装置进行收集处理,避免雨水在植被层上积蓄,不利于植被层上的植物生长,同时也避免雨水外漏,造成雨水浪费,也确保雨水不会瞬间对市政雨水处理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口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插接口,集水口沿竖直方向插接有滤网框,滤网框相对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可插接于一个插接口的插接块,插接块穿设有螺纹连接于插接口底面的固定螺丝。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螺丝旋入至插接块进行旋转固定安装,使得滤网框的安装较为便利,同时滤网框可将进入到集水道中的大体积杂物被滤网框过滤,不会和雨水一并经过集水口进入到雨水收集装置中。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植被层从上至下按顺序包括表层土层、土工布层、细砾石层、粗砾石层、过水栅网、集水层,集水层底面中心点出水口为
最低点且集水层中心点出水口连通于雨水收集装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在经过表层土层下渗至土工布层时,土工布层会将被雨水带动一同下渗的沙土进行阻拦,确保表层土层中的土壤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同时细砾石层不会对土工布层中铺设的土工布造成较大的损坏,延长土工布的使用寿命,粗砾石层确保整个植被层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过水栅网可避免粗砾石中大粒径石料进入到集水层中,可能会堵塞集水层中心点集水口,甚至进入到雨水收集装置中。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设于建筑物之中且将集水层和集水管传输过来的雨水进行储蓄沉降的沉淀筒、连通于沉淀筒且对雨水进行砂滤处理的砂滤筒、连通于砂滤筒且对雨水进行储蓄的蓄水筒。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雨水先经过沉降,使得雨水中大部分难溶解的物质积聚在沉淀筒的底部,然后雨水在从沉淀筒的上部传输至砂滤筒之中,使得雨水经过砂滤处理,将雨水中大部分可能存在的油污、浮游生物、细菌等悬浮物的进行分离,然后较为干净的雨水在进入到蓄水筒中进行储蓄,以供建筑物中对水源标准不是很高的地方日常使用,达到雨水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节约水资源。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沉淀筒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远离沉淀筒一端密封连通有排水泵,排水泵出水口连通至市政污水管道。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强降雨持续将长时间时,雨水可能会超出沉淀筒的容积,此时可启动排水泵将沉淀筒中的雨水直接排入至市政污水管道,进行排放,避免沉淀筒中蓄满雨水,使得集水道中雨水无法再输入至沉淀筒,导致雨水在植被层表面积蓄。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砂滤筒包括桶体、设于桶体上部且连通于沉淀筒并伸入至桶体内部底面处的布水管、放置于桶体内部且对雨水进行砂滤处理的滤料、开设于桶体上部且高于滤料上表面并连通于蓄水筒的桶体出水口。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布水管伸入至桶体的底面附近处,使得经过沉淀的雨水在桶体之中集聚,然后使得桶体中水位上升,在桶体中雨水水位慢慢上升过程中,滤料对桶体中雨水进行一个较为充分的过滤,避免雨水直接下渗经过滤料而使得过滤不够充分,过滤完成的雨水在桶体之中积蓄直至水位逼近桶体出水口,然后从桶体出水口流入到蓄水筒之中。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布水管底端绕布水管轴线均匀连通有数根呈水平的分管。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管将经过布水管传输进入至桶体之中的雨水以较为均匀的形式从滤料底部排放出来,避免雨水仅仅只是集中在滤料中部位置处流动进行过滤,确保滤料各个区域都能对雨水过滤起到作用,避免滤料中部区域负担过大,而滤料边缘区域难以起到有效的过滤作用,使得滤料整体进行清洗或是反冲洗的频率增加。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筒连通有输水泵,输水泵连通有均匀设于植被层上方且对植被层进行滴灌的滴灌管。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水泵将蓄水筒中的积蓄的雨水经过输水泵的传输进入至滴灌管中,使得在持续未降雨的情况下,蓄水筒中雨水可以用来灌溉表层土层的植物,不需要人工对植物进行浇灌。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使得强降雨时无法及时经过植被层渗透的雨水流入到集水道之中,通过集水道上设置的集水口进入至雨水收集装置进行收集处理,避免雨水在植被层上积蓄,不利于植被层上的植物生长,同时也避免雨水外漏,造成雨水浪费,也确保雨水不会瞬间对市政雨水处理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
[0025]输水泵将蓄水筒中的积蓄的雨水经过输水泵的传输进入至滴灌管中,使得在持续未降雨的情况下,蓄水筒中雨水可以用来灌溉表层土层的植物,不需要人工对植物进行浇灌。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28]图3是植被层竖直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砂滤筒的部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屋面系统,包括设于屋顶的数块植被层(1)、设于植被层(1)下方且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的雨水收集装置(2),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所述植被层(1)之间以及最外围的植被层(1)均设有集水道(3),集水道(3)长度方向两侧高度高于集水道(3)中间的高度,每两个集水道(3)相交处均设置有集水口(31),集水口(31)雨水直接输送给雨水收集装置(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口(31)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插接口(33),集水口(31)沿竖直方向插接有滤网框(34),滤网框(34)相对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可插接于一个插接口(33)的插接块(35),插接块(35)穿设有螺纹连接于插接口(33)底面的固定螺丝(3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1)从上至下按顺序包括表层土层(37)、土工布层(38)、细砾石层(39)、粗砾石层(21)、过水栅网(22)、集水层(23),集水层(23)底面中心点出水口为最低点且集水层(23)中心点出水口连通于雨水收集装置(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装置(2)包括设于建筑物之中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勇昊金磊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臻远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