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天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23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热天面,包括砂浆找平层、若干可相互拼接且铺设于砂浆找平层上的隔热板以及铺设于隔热板背对砂浆找平层一侧的混凝土层,所述隔热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和与凹槽插接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靠近凹槽侧壁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放置槽内的第一密封框、设置于凹槽内侧壁上的第二密封框以及设置于第一密封框和第二密封框之间的防水件,所述第一密封框和第二密封框相互拼接呈一个竖向放置的长方形框,所述防水件设置于长方形框的中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水不易从相互拼接的隔热板之间的间隙渗透、防水性能好的效果。能好的效果。能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天面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天面。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作为建筑工程中施工的屋顶,其结构一般包括在建筑物的屋面板上铺设水平砂浆找平层,在找平层上铺设钢筋混凝土或者预制混凝土压重。
[0003]现有的为了使屋顶具有较佳的隔热功能,一般会在找平层和钢筋混凝土层或者预制混凝土层之间铺设若干相互拼接隔热板,以使屋顶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若干相互拼接的隔热板之间存在间隙,若钢筋混凝土层或者预制混凝土层出现渗水的情况,水容易从隔热板之间的间隙渗透,导致隔热板的隔热性能变差,从而影响屋顶的隔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隔热天面,具有水不易从相互拼接的隔热板之间的间隙渗透、防水性能好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隔热天面,包括砂浆找平层、若干可相互拼接且铺设于砂浆找平层上的隔热板以及铺设于隔热板背对砂浆找平层一侧的混凝土层,所述隔热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和与凹槽插接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靠近凹槽侧壁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放置槽内的第一密封框、设置于凹槽内侧壁上的第二密封框以及设置于第一密封框和第二密封框之间的防水件,所述第一密封框和第二密封框相互拼接呈一个竖向放置的长方形框,所述防水件设置于长方形框的中空部,所述防水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密封框内壁上的第一密封垫和设置于第二密封框内壁上的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的竖截面呈“人”字形,所述第一密封垫的竖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一密封垫的斜边向靠近第二密封框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且所述第一密封垫的斜边与第二密封垫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垫包括设置于第二密封框上的第一卡垫和设置于第一卡垫背对第二密封框一侧中部的第二卡垫,所述第二密封框的内壁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卡垫的相对两端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密封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与第二卡垫远离第一卡垫一端相卡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滑移进凹槽内,在防水组件的作用下,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与第一卡垫的两端相配合,第二卡垫与第三卡槽卡接配合,能限定防水件的位置,在密封组件的作用下,水不易从相互拼接的隔热板之间的间隙渗透过去,使得隔热板的防水性能好。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均呈三角形。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的三角形设置,使得第一
限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与防水件连接得更加的紧密,从而防水效果更好。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垫远离第二密封垫的一侧中部开设有燕尾槽,所述第一密封框上设置有与燕尾槽位置相对应的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与燕尾槽滑移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块和燕尾槽的设置给防水件滑移进长方形框内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密封垫的斜边上设置有第一填充块,所述第一填充块与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之间形成的缺口相适配,所述第二卡垫背对第一填充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填充块,所述第二填充块与第一密封框和第二密封框之间所形成的缺口相适配。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填充块和第二填充块的设置加强了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同一侧所述凸起上的密封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密封组件间隔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密封组件的设置使得相邻隔热板拼接之后的防水性能更好。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热板开设有凹槽的侧面还设置有两T形块,两所述T形块沿其所在的隔热板的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位于两T形块之间,所述隔热板设置有凸起的侧面开设有与T形块相适配的T形槽。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形块与T形槽的设置给相邻隔热板之间的拼接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热板背对砂浆找平层的一侧设置有防渗膜。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渗膜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好,刚性和韧性较高,由此覆盖有防渗膜的隔热板的隔热防水效果更加。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热板为由聚苯乙烯树脂发发泡而成的板体。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发泡技术使得由聚苯乙烯树脂制而成的隔热板的保温隔热防潮性能更佳。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凸起滑移进凹槽内,在密封组件的作用下,水不易从相互拼接的隔热板之间的间隙渗透过去,使得隔热板的防水性能好;
[0025]2.第一填充块和第二填充块的设置加强了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6]3.采用发泡技术使得由聚苯乙烯树脂制而成的隔热板的保温隔热防潮性能更佳。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的密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砂浆找平层;2、保温层;21、隔热板;22、凹槽;23、凸起;231、放置槽;24、T形块;25、T形槽;3、混凝土层;4、密封组件;41、第一密封框;411、第三卡槽;412、燕尾块;42、第二密封框;421、第一卡槽;422、第二卡槽;43、防水件;44、第一密封垫;441、燕尾槽;442、第一填充块;443、第二填充块;45、第二密封垫;451、第一卡垫;452、第二卡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隔热天面,包括分别由下到上铺设的砂浆找平层1、保温层2以及混凝土层3。保温层2由若干可相互拼接的隔热板21拼接而成,隔热板21为由聚苯乙烯树脂发泡而成,且隔热板21远离砂浆找平层1的一侧设置有防渗膜。
[0034]如图2所示,隔热板21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凹槽22和凸起23,凹槽22沿其所在隔热板21的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凹槽22的槽口朝向外设置,凸起23与凹槽22插接配合。凹槽22所在的隔热板21的侧面还设置有两相互平行的T形块24,T形块24沿其所在隔热板21的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凹槽22位于两相对设置的T形块24之间。凸起23所在的隔热板21的侧面设置有与T形块24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天面,包括砂浆找平层(1)、若干可相互拼接且铺设于砂浆找平层(1)上的隔热板(21)以及铺设于隔热板(21)背对砂浆找平层(1)一侧的混凝土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22)和与凹槽(22)插接配合的凸起(23),所述凸起(23)靠近凹槽(22)侧壁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231),所述放置槽(231)内设置有密封组件(4),所述密封组件(4)包括设置于放置槽(231)内的第一密封框(41)、设置于凹槽(22)内侧壁上的第二密封框(42)以及设置于第一密封框(41)和第二密封框(42)之间的防水件(43),所述第一密封框(41)和第二密封框(42)相互拼接呈一个竖向放置的长方形框,所述防水件(43)设置于长方形框的中空部,所述防水件(43)包括设置于第一密封框(41)内壁上的第一密封垫(44)和设置于第二密封框(42)内壁上的第二密封垫(45),所述第二密封垫(45)的竖截面呈“人”字形,所述第一密封垫(44)的竖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一密封垫(44)的斜边向靠近第二密封框(42)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且所述第一密封垫(44)的斜边与第二密封垫(45)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垫(45)包括设置于第二密封框(42)上的第一卡垫(451)和设置于第一卡垫(451)背对第二密封框(42)一侧中部的第二卡垫(452),所述第二密封框(42)的内壁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卡垫(451)的相对两端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421)和第二卡槽(422),所述第一密封框(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卡槽(411),所述第三卡槽(411)与第二卡垫(452)远离第一卡垫(4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忠梁锦成潘永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恒基隆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