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灼骁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816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包括汽车轮胎、轮胎连接轴、汽车动力箱、动力箱控制器、第一压气机、汽车冷凝器、第二压气机,所述传输导线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一压气机,所述第一压气机上方安装有所述汽车冷凝器,所述汽车冷凝器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二压气机,所述第二压气机下方安装有汽车干燥器,所述汽车干燥器下方安装有汽车主体,所述汽车主体下方安装有内部暖风管道,所述内部暖风管道下方安装有汽车侧面车窗,所述汽车侧面车窗下方安装有汽车暖风喷头。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对尾气进行燃烧净化,确保尾气中有害物质不会排放到空气中,处理效果好,能够对空气环境进行有效保护。能够对空气环境进行有效保护。能够对空气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设备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其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其中超级电容器大多以辅助动力源的形式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电池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或缺点明显,与传统汽车相比不管是从成本上、动力还是续航里程上都有不少差距,这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要原因。申请号为201520241322.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包括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一挡风玻璃、设置于所述挡风玻璃上的导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的红外激光发生装置以及反射板,所述导轨平行于水平地面,所述导轨安装于挡风玻璃的内表面,所述红外激光发生装置内设置有第一激光发射器和第二激光发射器,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挡风玻璃的上边缘,所述反射板安装在所述挡风玻璃的下边缘,所述第一激光发射器正对所述反射板,所述第二激光发射器与所述挡风玻璃法线成70度角。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包括汽车轮胎、轮胎连接轴、汽车动力箱、动力箱控制器、第一压气机、汽车冷凝器、第二压气机,所述汽车轮胎上方设置有所述轮胎连接轴,所述轮胎连接轴上方设置有所述汽车动力箱,所述汽车动力箱上方设置有所述动力箱控制器,所述动力箱控制器上方安装有传输导线,所述传输导线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一压气机,所述第一压气机上方安装有所述汽车冷凝器,所述汽车冷凝器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二压气机,所述第二压气机下方安装有汽车干燥器,所述汽车干燥器下方安装有汽车主体,所述汽车主体下方安装有内部暖风管道,所述内部暖风管道下方安装有汽车侧面车窗,所述汽车侧面车窗下方安装有汽车暖风喷头。
[0006]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冷凝器包含压缩机、电子膨胀阀、氟利昂储罐、散热风机、散热铜管,所述压缩机下方安装有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下方安装有所述氟利昂储罐,所述氟利昂储罐下方安装有所述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下方安装有所述散热铜管。
[0007]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动力箱包含汽车发动机、气压调节器、引气开关、密封检测器、前挡风玻璃开关、后挡风玻璃开关、侧面车窗开关,所述汽车发动机下方安装有所述气压调节器,所述气压调节器下方安装有所述引气开关,所述引气开关下方安装有所述密封检测器,所述密封检测器下方安装有所述前挡风玻璃开关,所述前挡风玻璃开关下方安装
有所述后挡风玻璃开关,所述后挡风玻璃开关上方安装有所述侧面车窗开关。
[0008]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轮胎与所述轮胎连接轴连接,所述汽车动力箱与所述动力箱控制器连接。
[0009]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导线与所述第一压气机连接,所述汽车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压气机连接。
[0010]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干燥器与所述汽车主体连接,所述汽车侧面车窗与所述内部暖风管道连接。
[0011]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部暖风管道由天然橡胶压制而成,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直径为5mm。
[0012]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暖风喷头设置在所述内部暖风管道端部。
[0013]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氟利昂储罐与所述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所述散热铜管两侧,共6个,所述散热铜管设置在所述汽车冷凝器底部。
[0014]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气开关与所述汽车发动机连接,所述前挡风玻璃开关、所述后挡风玻璃开关与所述侧面车窗开关平行设置,所述引气开关分别与所述前挡风玻璃开关、所述后挡风玻璃开关与所述侧面车窗开关连接,所述气压调节器与所述密封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引气开关两侧。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对尾气进行燃烧净化,确保尾气中有害物质不会排放到空气中,处理效果好,能够对空气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的主视结构简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的内部暖风管道主视结构简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的汽车冷凝器主视结构简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的汽车动力箱主视结构简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1]1、汽车轮胎;2、轮胎连接轴;3、汽车动力箱;301、汽车发动机;302、气压调节器;303、引气开关;304、密封检测器;305、前挡风玻璃开关;306、后挡风玻璃开关;307、侧面车窗开关;4、动力箱控制器;5、传输导线;6、第一压气机;7、汽车冷凝器;701、压缩机;702、电子膨胀阀;703、氟利昂储罐;704、散热风机;705、散热铜管;8、第二压气机;9、汽车干燥器;10、汽车主体;11、内部暖风管道;12、汽车侧面车窗;13、汽车暖风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图4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包括所述汽车轮胎1、所述轮胎连接轴2、所述汽车动力箱3、所述动力箱控制器4、所述第一压气机6、所述汽车冷凝器7、所述第二压气机8,所述汽车轮胎1上方设置有所述轮胎连接轴2,所述轮胎连接轴2上方设置有所述汽车动力箱3,所述汽车动力箱3上方设置有所述动力箱控制器4,所述动力箱控制器4上
方安装有所述传输导线5,所述传输导线5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一压气机6,所述第一压气机6上方安装有所述汽车冷凝器7,所述汽车冷凝器7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二压气机8,所述第二压气机8下方安装有所述汽车干燥器9,所述汽车干燥器9下方安装有汽车主体10,所述汽车主体10下方安装有所述内部暖风管道11,所述内部暖风管道11下方安装有所述汽车侧面车窗12,所述汽车侧面车窗12下方安装有所述汽车暖风喷头13。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冷凝器7包含压缩机701、电子膨胀阀702、氟利昂储罐703、散热风机704、散热铜管705,所述压缩机701下方安装有所述电子膨胀阀702,所述电子膨胀阀702下方安装有所述氟利昂储罐703,所述氟利昂储罐703下方安装有所述散热风机704,所述散热风机704下方安装有所述散热铜管705。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动力箱3包含汽车发动机301、气压调节器302、引气开关303、密封检测器304、前挡风玻璃开关305、后挡风玻璃开关306、侧面车窗开关307,所述汽车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轮胎(1)、轮胎连接轴(2)、汽车动力箱(3)、动力箱控制器(4)、第一压气机(6)、汽车冷凝器(7)、第二压气机(8),所述汽车轮胎(1)上方设置有所述轮胎连接轴(2),所述轮胎连接轴(2)上方设置有所述汽车动力箱(3),所述汽车动力箱(3)上方设置有所述动力箱控制器(4),所述动力箱控制器(4)上方安装有传输导线(5),所述传输导线(5)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一压气机(6),所述第一压气机(6)上方安装有所述汽车冷凝器(7),所述汽车冷凝器(7)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二压气机(8),所述第二压气机(8)下方安装有汽车干燥器(9),所述汽车干燥器(9)下方安装有汽车主体(10),所述汽车主体(10)下方安装有内部暖风管道(11),所述内部暖风管道(11)下方安装有汽车侧面车窗(12),所述汽车侧面车窗(12)下方安装有汽车暖风喷头(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冷凝器(7)包含压缩机(701)、电子膨胀阀(702)、氟利昂储罐(703)、散热风机(704)、散热铜管(705),所述压缩机(701)下方安装有所述电子膨胀阀(702),所述电子膨胀阀(702)下方安装有所述氟利昂储罐(703),所述氟利昂储罐(703)下方安装有所述散热风机(704),所述散热风机(704)下方安装有所述散热铜管(7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动力箱(3)包含汽车发动机(301)、气压调节器(302)、引气开关(303)、密封检测器(304)、前挡风玻璃开关(305)、后挡风玻璃开关(306)、侧面车窗开关(307),所述汽车发动机(301)下方安装有所述气压调节器(302),所述气压调节器(302)下方安装有所述引气开关(303),所述引气开关(303)下方安装有所述密封检测器(304),所述密封检测器(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珊虹陈灼骁
申请(专利权)人:陈灼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