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809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养殖池、沉淀池、水处理池和生态修复池,所述预处理池一侧开设有预处理池排水口,所述预处理池一侧设有出水涵管,所述出水涵管一端与预处理池排水口连通,所述养殖池一侧设有进水闸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预处理池对养殖池的水源进行预处理,为养殖池内养殖用水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养殖池内的养殖尾水经过沉淀池、过水坝和水处理池的多层净化处理后排入到生态修复池,通过在生态修复池内设置生物浮床,有效的净化了养殖尾水中的营养物质,使尾水可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对外环境不构成污染,提高了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量安全水平。量安全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的尾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尤其是高密度投苗和高强度投喂,例如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虾类,池塘养殖泥鳅、乌鳢等品种,池塘被过度、粗放和透支利用,导改水体中氮、磷等含量超标,过度富营养化,水质变黑、发臭,水域生态环境恶化。
[0003]水产养殖尾水一方面会造成养殖动物疾病频发、高发,养殖水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下降,另一方面养殖尾水排放到外环境,导致水域环境污染事件。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系统,通过设置预处理池对养殖池的水源进行预处理,为养殖池内养殖用水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养殖池内的养殖尾水经过沉淀池、过水坝和水处理池的多层净化处理后排入到生态修复池,通过在生态修复池内设置生物浮床,有效的净化了养殖尾水中的营养物质,使尾水可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对外环境不构成污染,提高了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养殖池、沉淀池、水处理池和生态修复池,所述预处理池一侧开设有预处理池排水口,所述预处理池一侧设有出水涵管,所述出水涵管一端与预处理池排水口连通,所述养殖池一侧设有进水闸阀,所述出水涵管与养殖池靠近进水闸阀的位置连通,所述养殖池远离进水闸阀的一侧设有尾水涵管,所述养殖池远离进水闸阀的一侧设有排水闸阀,所述尾水涵管与养殖池靠近排水闸阀的位置连通,所述尾水涵管与沉淀池之间设有污水提升泵,所述污水提升泵一端通过水管与尾水涵管连通,所述污水提升泵另一端通过水管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与水处理池之间设有过水坝,所述水处理池一侧开设有水处理池排水口,所述生态修复池与水处理池排水口连通,所述生态修复池一侧设有水泵,所述预处理池一侧开设有预处理池进水口,所述水泵一端通过水管与生态修复池连通,所述水泵另一端通过水管与预处理池进水口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预处理池一侧设有第一罗茨风机,所述预处理池内部设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一端与第一罗茨风机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预处理池排水口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预处理池进水口的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出水涵管与预处理池排水口的连接处设有控制水阀。
[0009]优选的,所述过水坝包括碎石层、陶粒层和沙石层,所述碎石层、陶粒层和沙石层均填充在过水坝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水处理池排水口的内部设有粗滤网,所述水处理池排水口的内部设有过滤棉。
[0011]优选的,所述水处理池的内部设有第二曝气管,所述水处理池的一侧设有第二罗茨风机,所述第二曝气管一端与第二罗茨风机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预处理池和生态修复池的内部均设有生态浮床。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通过设置预处理池,对养殖池的水源进行预处理,为养殖池内养殖用水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养殖池内的养殖尾水经过沉淀池、过水坝和水处理池的多层净化处理后排入到生态修复池,通过在生态修复池内设置生物浮床,有效的净化了养殖尾水中的营养物质,使尾水可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对外环境不构成污染,提高了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沉淀池和水处理池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1的B部结构放大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预处理池、2出水涵管、3养殖池、4尾水涵管、5沉淀池、6水处理池、7生态修复池、8预处理池排水口、9进水闸阀、10排水闸阀、11污水提升泵、12过水坝、13水处理池排水口、14预处理池进水口、15第一罗茨风机、16第一曝气管、17第一过滤网、18第二过滤网、19控制水阀、20水泵、21碎石层、22陶粒层、23沙石层、24粗滤网、25过滤棉、26第二罗茨风机、27第二曝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3]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1、养殖池3、沉淀池5、水处理池6和生态修复池7,所述预处理池1一侧开设有预处理池排水口8,所述预处理池1一侧设有出水涵管2,所述出水涵管2一端与预处理池排水口8连通,所述养殖池3一侧设有进水闸阀9,所述出水涵管2与养殖池3靠近进水闸阀9的位置连通,所述养殖池3远离进水闸阀9的一侧设有尾水涵管4,所述养殖池3远离进水闸阀9的一侧设有排水闸阀10,所述尾水涵管4与养殖池3靠近排水闸阀10的位置连通,所述尾水涵管4与沉淀池5之间设有污水提升泵11,所述污水提升泵11一端通过水管与尾水涵管4连通,所述污水提升泵11另一端通过水管与沉淀池5连通,所述沉淀池5与水处理池6之间设有过水坝12,所述水处理池6一侧开设有水处理池排水口13,所述生态修复池7与水处理池排水口13连通,所述生态修复池7一侧设有水泵20,所述预处理池1一侧开设有预处理池进水口
14,所述水泵20一端通过水管与生态修复池7连通,所述水泵20另一端通过水管与预处理池进水口14连通。
[002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处理池1一侧设有第一罗茨风机15,所述预处理池1内部设有第一曝气管16,所述第一曝气管16一端与第一罗茨风机15连通,通过第一罗茨风机15和第一曝气管16对预处理池1的内部进行曝气,提高预处理池1中水体的含氧量。
[00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处理池排水口8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17,所述预处理池进水口14的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18,所述出水涵管2与预处理池排水口8的连接处设有控制水阀19,通过第一过滤网17和第二过滤网18的二道过滤效果,使预处理池1内水体的质量得到了保障。
[00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水坝12包括碎石层21、陶粒层22和沙石层23,所述碎石层21、陶粒层22和沙石层23均填充在过水坝12的内部,通过碎石层21、陶粒层22和沙石层23的多重过滤,可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大颗粒杂质。
[00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处理池排水口13的内部设有粗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1)、养殖池(3)、沉淀池(5)、水处理池(6)和生态修复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1)一侧开设有预处理池排水口(8),所述预处理池(1)一侧设有出水涵管(2),所述出水涵管(2)一端与预处理池排水口(8)连通,所述养殖池(3)一侧设有进水闸阀(9),所述出水涵管(2)与养殖池(3)靠近进水闸阀(9)的位置连通,所述养殖池(3)远离进水闸阀(9)的一侧设有尾水涵管(4),所述养殖池(3)远离进水闸阀(9)的一侧设有排水闸阀(10),所述尾水涵管(4)与养殖池(3)靠近排水闸阀(10)的位置连通,所述尾水涵管(4)与沉淀池(5)之间设有污水提升泵(11),所述污水提升泵(11)一端通过水管与尾水涵管(4)连通,所述污水提升泵(11)另一端通过水管与沉淀池(5)连通,所述沉淀池(5)与水处理池(6)之间设有过水坝(12),所述水处理池(6)一侧开设有水处理池排水口(13),所述生态修复池(7)与水处理池排水口(13)连通,所述生态修复池(7)一侧设有水泵(20),所述预处理池(1)一侧开设有预处理池进水口(14),所述水泵(20)一端通过水管与生态修复池(7)连通,所述水泵(20)另一端通过水管与预处理池进水口(1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持标杨春艳宋长太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盐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