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987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源矩阵液晶显示板,具有一对衬底结构(21a、21b)和限制在衬底结构(21a、21b)之间的空间的液晶(21c);不透明信号引线(36)和不透明连接器(35’#-[a1]、35’#-[a2]、35’#-[b1]、35’#-[b2]、37’#-[a1]、37’#-[a2]、37’#-[b1]、37’#-[b2]、38’#-[a1]、38’#-[a2]、38’#-[b1]、38’#-[b2])在一个衬底结构(21a、21b)的框架区域中形成,而薄膜晶体管(26)和象素电极与扫描和数据信号线(22)一起在该衬底结构中形成;当密封层(11)在框架区域(30c)中沿预定的路径形成时,制造者检查在连接器(35’#-[a1]、35’#-[a2]、35’#-[b1]、35’#-[b2]、37’#-[a1]、37’#-[a2]、37’#-[b1]、37’#-[b2]、38’#-[a1]、38’#-[a2]、38’#-[b1]、38’#-[b2])中形成的负游标(1),以确定密封层(11)在装配之前是否沿预定的路径延伸,以致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而不牺牲象素矩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板,具体地,涉及具有在其外围区域形成的布线图的液晶显示板。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上述透明衬底结构的内表面。参考数字21表明玻璃衬底,并且内表面分成像区域30a和框架区域30b。图2示出了框架区域30b的一部分。成像区域30a分配给象素矩阵和信号线,而框架区域30b分配给公共线29,接线板311到313、321到323、331到333和公共引线36以及连接器35a1、35a2、35b1、35b2、37a1、37a2、37b1、37b2、38a1、38a2、38b1和38b2。公共线29沿着玻璃衬底21的一对侧线和一条端线延长,并且公共线29三个部分的标号分别为29a、29b、29c。一个连接器35a1和相连的接线板在图2中放大。连接器35a1由不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占据三角形区域。连接器35a1、35a2、35b1、35b2、37a1、37a2、37b1、37b2、38a1、38a2、38b1和38b2占据较宽的区域以降低电阻。不透明连接器35a1、35a2、35b1、35b2、37a1、37a2、37b1、37b2、38a1、38a2、38b1和38b2还充当遮光罩。连接器35a1的外端连接于公共引线36而内端连接于公共线29a。信号引线34形成于公共引线36的两侧,并且分配给扫描信号。信号引线34通过内部线路22a连接于扫描线22,并且扫描线22相互平行延伸穿过中心区域30a。数据线23沿与扫描线22垂直的方向相互平行延伸穿过中心区域30a。图2仅示出一条数据线23。象素按行和列排列,并且每一个象素都由参考数字24表示。象素24等同于薄膜晶体管26的串连组合和电容器25/28的并联组合。电容器25表示象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一片液晶,并且另一个电容器28称作为“公共存储器”。扫描线22分别连接于象素24行中薄膜晶体管26的栅极,并且数据线23分别连接于象素24列中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当在象素矩阵24上产生图象时,扫描线22顺序地变为有效电平,并且载有图象的信号同步地通过数据线23供给象素24行。象素24有选择地变为透明,并且背后照明通过透明象素24,以致在象素24矩阵上产生图象。如后面所述,密封层10a延伸到框架区域30b,并且象素24矩阵随取向层11a而改变。密封层10a通过不透明三角连接器35a1、35a2、35b1、35b2、37a1、37a2、37b1、37b2、38a1、38a2、38b1和38b2,并且取向层11a的外围延伸到非透明三角连接器35a1、35a2、35b1、35b2、37a1、37a2、37b1、37b2、38a1、38a2、38b1和38b2。密封层10a要具有预定的宽度并且在外围区域30b通过预定的路径。如果密封层10a太窄或者背离预定的路径,液晶就易于泄漏。另一方面,取向层11a要正确对准象素24的矩阵。如果取向层偏离象素24的矩阵,液晶就不能正确取向,并且其上产生的图象就会退化。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在框架区域形成游标(Vernier)。游标在申请号为NO.8-106100的日本公开专利申请中公开,并且制造者检查游标,以看密封层路径在框架区域是否合适。另一种游标在申请号为NO.11-024079的日本公开专利申请中公开,并且制造者检查游标,以看取向层是否与象素矩阵对准。因此,考虑到产品的高可靠性,游标是较为可取的。但是,已有技术的游标需要框架区域中的附加区域,并且框架区域被加宽。框架越窄,成像区域就越宽。因此,考虑到成像区域的宽度,游标并非是可取的。本专利技术人考虑了已有技术液晶显示板的固有问题,并且注意到游标应形成于连接器中。首先,专利技术人从连接器35a1的通常是矩形的区域36中除去不透明材料,并且在如图3所示的矩形区域36a1中形成正游标(Positive Vernier)。刻度2a和数字“+1”/“0”/“-1”不透明,以致在连接器35a1的通常是矩形的区域36a中仍保留有宽的透明区域36b。刻度2a方便于制造者指定密封层11所占据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密封层的宽度为从+0.5到-0.5,并且制造者可以作出密封层正确形成的决定。在连接器35a1中形成正游标,并且正游标2无需任何附加区域。但是,由于连接器35a1中较窄部分36c的缘故,正游标2造成大电阻。此外,背后照明会穿过较宽的透明区域36b,并且会不受欢迎地透过成像区域。大电阻造成了亮度不均和干扰。泄漏光线造成图象的亮度不均。在这种情况下,专利技术人得出结论尽管在减小了框架区域的连接器中形成游标,但是从精美的图象方面来考虑,负游标(Negative Vernier)是令人满意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产生视觉图象的液晶显示板,所述液晶显示板包括第一衬底结构,所述第一衬底结构包括具有中心区域和框架区域的透明衬底,所述中心区域分配给导电线路和元件,用于形成视觉图象,所述框架区域围绕所述中心区域并分配给有选择地与导电线路相连的不透明导电条,用来有选择地激励元件;与第一衬底结构相对的第二衬底结构;密封层,在第一衬底结构和第二衬底结构之间形成,以致于其可以在所述框架区域中沿一定的路径延伸;液晶,用来填充由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衬底结构的内表面与密封层确定的缝隙。并且在至少一个不透明导电条中形成至少一个游标,用来规定确定的路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来产生视觉图象的液晶显示板,所述液晶显示板包括第一衬底结构,所述第一衬底结构包括具有中心区域、框架区域和取向层的透明衬底,所述中心区域分配给导电线路和元件,用于形成视觉图象,所述框架区域围绕所述中心区域并分配给有选择地与导电线路相连的不透明导电条导电条,用来有选择地激励元件,所述取向层在中心区域和毗邻中心区域的框架区域的内侧子区域上形成;与第一衬底结构相对的第二衬底结构;密封层,在第一衬底结构和第二衬底结构之间形成,以致其可以在所述框架区域中沿一定的路径延伸;液晶,用来填充由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衬底结构的内表面和密封层确定的缝隙。并且在至少一个不透明导电条中形成至少一个游标,以致于给出确定取向层是否正确定位的标准。图1是显示在形成一部分液晶显示板的衬底结构内表面上的引线和内部线路平面图;图2是显示衬底结构内表面上引线/内部线路/连接器和信号线之间的线路示意图。图3是显示在连接器中形成的正游标的平面图;图4是显示形成一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板的衬底结构内表面上的引线和内部线路平面图;图5是显示衬底结构内表面上引线/内部线路/连接器和信号线之间的线路示意图。图6是显示在连接器中为密封线形成的负游标的布局平面图;图7是显示在连接器中为取向层形成的负游标的布局平面图。成像区域30a分配给象素24的矩阵和公共/数据/扫描信号线27/23/22,并且框架区域30b分配给公共线29,接线板311到313,321到323、331到333和公共引线36和连接器35’a1、35’a2、35’b1、35’b2、37’a1、37’a2、37’b1、37’b2、38’a1、38’a2、38’b1和38’b2。公共线29沿着透明玻璃衬底21d的一对侧线和一条端线延长,并且公共线29三个部分的标号分别为29a、29b、29c。一个连接器35’a1和相连的接线板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产生视觉图象的液晶显示板,包括: 第一衬底结构(21a),其包括具有中心区域(30a)和框架区域(30c)的透明衬底(21d),所述中心区域(30a)分配给导电线路(22、23、27、29)和元件(24),用于形成视觉图象,所述框架区域(30c)围绕所述中心区域(30a)并分配给有选择地连接于所述导电线路(22、23、27、29)的不透明导电条(34、36、35↓[a1]、35’↓[a1]、35’↓[a2]、35’↓[b1]、35’↓[b2]、37’↓[a1]、37’↓[a2]、37’↓[b1]、37’↓[b2]、38’↓[a1]、38’↓[a2]、38’↓[b1]、38’↓[b2]),用来有选择地激励元所述元件(24); 与第一衬底结构(21a)相对的第二衬底结构(21b); 密封层(11),在第一衬底结构(21a)和第二衬底结构(21b)之间形成,以致其可以在所述框架区域(30c)中沿一定的路径延伸; 液晶(21c),用来填充由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衬底结构(21a/21b)的内表面和密封层(11)确定的缝隙; 其特征在于, 并且至少一个游标(1)在至少一个不透明导电条(34、36、35↓[a1]、35’↓[a1]、35’↓[a2]、35’↓[b1]、35’↓[b2]、37’↓[a1]、37’↓[a2]、37’↓[b1]、37’↓[b2]、38’↓[a1]、38’↓[a2]、38’↓[b1]、38’↓[b2])中形成,用来规定确定的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诚志贺俊介
申请(专利权)人: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