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980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砌筑墙体,位于砌筑墙体顶部的钢梁,以及设置在钢梁底部并卡设在砌筑墙体两侧的约束卡件;钢梁为工字钢,钢梁与砌筑墙体顶端之间设置有柔性材料层,柔性材料层两侧设置有密封条;约束卡件两两一组,沿钢梁轴向间隔设置,约束卡件为钢板条带弯折而成的F形卡件,通过锁紧螺栓顶紧固定在钢梁下翼缘板上,每组两个约束卡件以钢梁轴线为中心、相对设置在钢梁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约束效果好。约束效果好。约束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框架结构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超高层的钢框架结构住宅,围护墙体与型钢主体之间都要进行连接,或刚性连接,或柔性连接,其中,围护墙体与顶部钢梁之间的连接,较为传统的一种方式是进行焊接固定,不仅现场焊接工作量大而且焊接时会破坏钢梁原本的防火涂料,并且焊接施工对钢梁母材的下翼缘板会产生一定影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还有通过连接结构进行机械固定的,虽然减少了现场焊接的工作量,但是大多结构比较复杂,使用构件较多,施工节点多,施工工序复杂,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约束效果好的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填充墙与框架钢梁之间的连接需要现场焊接,操作工序复杂,工作量大,效率低,对钢梁基材有一定的损伤。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砌筑墙体,位于砌筑墙体顶部的钢梁,以及设置在钢梁底部并卡设在砌筑墙体两侧的约束卡件;钢梁为工字钢,钢梁与砌筑墙体顶端之间设置有柔性材料层,柔性材料层两侧设置有密封条;约束卡件两两一组,沿钢梁轴向间隔设置,约束卡件为钢板条带弯折而成的F形卡件,通过锁紧螺栓顶紧固定在钢梁下翼缘板上,每组两个约束卡件以钢梁轴线为中心、相对设置在钢梁两侧。
[0007]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约束卡件包括位于钢梁下翼缘板上方的上水平板,夹设在柔性材料层和下翼缘板之间的下水平板,以及竖向板条;竖向板条贴合下翼缘板的端面设置,下端贴合密封条和砌筑墙体的墙面竖直向下延伸,锁紧螺栓竖直向下穿过上水平板顶设在钢梁下翼缘板上并锁紧。
[0008]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约束卡件的为钢板条带的厚度不小于5mm,宽度为30-50mm。
[0009]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相邻两组所述约束卡件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0mm,约束卡件与砌筑墙体顶层的竖向灰缝错位设置。
[0010]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钢梁的腿宽不小于砌筑墙体厚度的2/3。
[0011]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上水平板的长度不小于下水平板的长度,上水平板的长度不小于钢梁腰宽的1/3。
[0012]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板
条覆盖在砌筑墙体上的长度不小于20mm。
[0013]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约束卡件上的锁紧螺栓为两个,沿砌筑墙体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4]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材料层为聚苯板条或聚氨酯发泡剂,厚度不小于20mm。
[0015]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钢梁的表面涂布有防火涂料层。
[0016]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预制加工好的F形卡件对称夹设在钢梁的下翼缘板两侧,通过卡件的底部将砌筑墙体卡设在中间,实现限位固定的约束,满足填充墙与主体框架之间的约束要求,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通过锁紧螺栓紧固即可,现场无需任何焊接操作,不会对钢梁产生任何影响,工序简单环保,绿色施工,施工效率高。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部位即约束卡件设置部位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砌筑墙体;2-钢梁;3-约束卡件;31-上水平板;32-下水平板;33-竖向板条;4-柔性材料层;5-密封条;6-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砌筑墙体1,位于砌筑墙体1顶部的钢梁2,以及约束卡件3,约束卡件3可拆卸设置在钢梁2底部,并卡设在砌筑墙体1两侧;钢梁2为框架主体梁,一般为工字钢,钢梁2的外侧涂布有防火涂料层,钢梁2的腿宽不小于砌筑墙体1厚度的2/3,优选的,钢梁2的腿宽与砌筑墙体1的厚度一致;砌筑墙体1为加气块墙体,钢梁2与砌筑墙体1顶端之间设置有柔性材料层4,柔性材料层4为聚苯板条或聚氨酯发泡剂,厚度不小于20mm,柔性材料层4两侧设置有密封条5,密封条5为聚酯发泡胶。
[0024]约束卡件3两两一组,沿钢梁2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组约束卡件3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0mm,约束卡件3与砌筑墙体1顶层的竖向灰缝错位设置,约束卡件3为厚度不小于5mm的钢板条带弯折而成的F形卡件,通过锁紧螺栓6顶紧固定在钢梁2下翼缘板上,每组两个约束卡件3以钢梁2轴线为中心、相对设置在钢梁2两侧。
[0025]如图2所示,约束卡件3包括位于钢梁2下翼缘板上方的上水平板31,夹设在柔性材料层4和下翼缘板之间的下水平板32,以及竖向板条33;竖向板条33贴合下翼缘板的端面设置,下端贴合密封条5和砌筑墙体1的墙面竖直向下延伸,竖向板条33覆盖在砌筑墙体1上的长度不小于20mm,锁紧螺栓6竖直向下穿过上水平板31顶设在钢梁2下翼缘板上,将约束卡
件3与钢梁2固定,两侧的竖向板条33限位卡设在砌筑墙体1两侧,通过卡固和与钢梁2之间的摩擦力达到约束目标;上水平板31的长度不小于下水平板32的长度,上水平板31的长度不小于钢梁2腰宽的1/3,钢板条带的宽度为30-50mm。
[0026]每个约束卡件3上的锁紧螺栓6为两个,沿砌筑墙体1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可有效增加约束卡件3与钢梁的固定牢固性。
[0027]本技术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步骤一、预制约束卡件3;根据施工设计需求,按照使用的钢梁2的规格,制作约束卡件3;
[0029]步骤二、现场安装钢构件;组装钢梁2和钢柱,完成主体框架结构的安装,在钢框架外壁涂刷防火涂料层;
[0030]步骤三、自下而上进行砌筑墙体1的砌筑施工,放置不少与7天,待沉降稳定后在砌筑墙体1顶面铺设柔性材料层4;
[0031]步骤四、设置约束卡件3:将约束卡件3插卡入钢梁2下翼缘板两侧,并通过锁紧螺栓6固定;
[0032]步骤五、在柔性材料层4两侧设置密封条5。
[003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砌筑墙体(1),位于砌筑墙体(1)顶部的钢梁(2),以及设置在钢梁(2)底部并卡设在砌筑墙体(1)两侧的约束卡件(3);钢梁(2)为工字钢,钢梁(2)与砌筑墙体(1)顶端之间设置有柔性材料层(4),柔性材料层(4)两侧设置有密封条(5);约束卡件(3)两两一组,沿钢梁(2)轴向间隔设置,约束卡件(3)为钢板条带弯折而成的F形卡件,通过锁紧螺栓(6)顶紧固定在钢梁(2)下翼缘板上,每组两个约束卡件(3)以钢梁(2)轴线为中心、相对设置在钢梁(2)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卡件(3)包括位于钢梁(2)下翼缘板上方的上水平板(31),夹设在柔性材料层(4)和下翼缘板之间的下水平板(32),以及竖向板条(33);竖向板条(33)贴合下翼缘板的端面设置,下端贴合密封条(5)和砌筑墙体(1)的墙面竖直向下延伸,锁紧螺栓(6)竖直向下穿过上水平板(31)顶设在钢梁(2)下翼缘板上并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住宅框架钢梁与围护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卡件(3)的钢板条带的厚度不小于5mm,宽度为30-50mm。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博高国平孙妍强赵彬赵汝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