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面浇口热流道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62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面浇口热流道模具,涉及热流道模具技术领域,为解决采用直管或U型管道会出现原料加热时间过短,受热不彻底或不能进行顺畅的流动,工作效率不佳,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热流道腔,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与热流道模具壳体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浇口盘,所述浇口盘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浇口盘的下方设置有热流道模具底座,所述浇口盘的一侧设置有U型嘴,所述热流道腔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棒,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泄流口。口。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面浇口热流道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热流道模具
,具体为一种侧面浇口热流道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热流道模具是利用加热装置使流道内熔体始终不凝固的模具。因为热流道技术具有缩短制件成型周期、节省塑料原料、减少废品、提高产品质量、消除后续工序、有利于生产自动化等诸多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世界上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热流道模具生产极为活跃,热流道模具比例不断提高。侧面浇口热流道模具是其中一种热流道模具,其嘴尖位于热嘴的侧面,即原料由热嘴侧面流入模具型腔内。
[0003]目前,侧面浇口热流道模具内部的热流管道大多采用直管或U型管道,出于直管中的原料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较快,加热时间短,受热不彻底;而U型管道需要挤压设备的作用才可以确保注塑原料在管道中进行流动,增加了成本,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侧面浇口热流道模具来解决这人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面浇口热流道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采用直管或U型管道会出现原料加热时间过短,受热不彻底或不能进行顺畅的流动,工作效率不佳,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面浇口热流道模具,包括热流道模具壳体,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热流道腔,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下料斗,且下料斗的一端贯穿热流道模具壳体并延伸至热流道腔的内部,所述下料斗与热流道模具壳体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浇口盘,所述浇口盘的内部设置有凹槽,且热流道模具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凹槽的内部,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浇口盘的下方设置有热流道模具底座,且热流道模具底座与浇口盘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浇口盘的一侧设置有U型嘴,所述热流道腔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棒,且电加热棒与热流道模具壳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泄流口,且泄流口的一端贯穿热流道模具壳体并延伸至热流道模具壳体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的上方设置有热流道模具盖,且热流道模具盖与热流道模具壳体螺纹连接,所述热流道模具盖的上方设置有拉手,且拉手与热流道模具盖通过螺钉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卡槽的下方设置有三角形定位凸块,且三角形定位凸块的一端延伸至卡槽的内部,所述三角形定位凸块与浇口盘设置为一体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电加热棒的外部设置有管道,且管道缠绕在电加热棒的表面,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下料斗和泄流口密封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热流道腔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垫,且保温垫与热流道模具壳体的内壁贴合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电加热棒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与热流道模具壳体通过螺钉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 该技术装置通过管道和电加热棒的设置,由于管道缠绕在电加热棒的表面上并设置有一定的坡度,增加了管道与电加热棒的接触面积,使得管道受热更加均匀和持久,从而确保原料在流动时不会出现凝固。解决了原料在管道中短时间内加热不彻底,导致原料中途发生凝固的问题。
[0013]2.该技术装置通过热流道模具盖和下料斗的设置,灰尘进入到管道并吸附在内壁上,在进行注塑加工时导致原料不纯,效果不佳,而热流道模具盖在不使用时可以关闭进料口;下料斗可以存放一些原料,在原料自身重力作用下投入到管道中,可以在投料过快时将散落的原料收集。解决了在不使用时可以避免灰尘进入,提高注塑质量的问题。
[0014]3.该技术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使用过程中,受到环境影响会导致热流道腔内部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发生偏差,且不能及时知晓,从而影响加工,借助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出热流道腔内部温度,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解决了可以及时知晓热流道腔内部温度并确保温度满足预设要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浇口盘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热流道模具的壳体截面图。
[0019]图中:1、热流道模具壳体;2、热流道模具盖;3、拉手;4、浇口盘;5、U型嘴;6、热流道模具底座;7、卡槽;8、下料斗;9、保温垫;10、管道;11、电加热棒;12、温度传感器;13、泄流口;14、三角形定位凸块;15、凹槽;16、热流道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侧面浇口热流道模具,包括热流道模具壳体1,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热流道腔16,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下料斗8,且下料斗8的一端贯穿热流道模具壳体1并延伸至热流道腔16的内部,下料斗8与热流道模具壳体1设置为一体结构,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浇口盘4,浇口盘4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5,且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一端延伸至凹槽15的内部,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卡槽7,浇口盘4的下方设置有热流道模具底座6,且热流道模具底座6与浇口盘4设置为一体结构,浇口盘4的一侧设置有U型嘴5,热流道腔16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棒11,且电加热棒11与热流道模具壳体1通过螺钉连接,电加热棒11可以对管道10进行加热,从而对原料加热,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泄流口13,且泄流口13的一端贯穿热流道模具壳体1并延伸至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内部,泄流口13可以将溶体排泄出去。
[0022]进一步,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热流道模具盖2,且热流道模具盖2与热流道模具壳体1螺纹连接,热流道模具盖2的上方设置有拉手3,且拉手3与热流道模具盖2通过螺钉连接。通过热流道模具盖2可以在不使用时避免灰尘堆积在下料斗8中。
[0023]进一步,卡槽7的下方设置有三角形定位凸块14,且三角形定位凸块14的一端延伸至卡槽7的内部,三角形定位凸块14与浇口盘4设置为一体结构。通过三角形定位凸块14可以对热流道模具壳体1进行限位,避免热流道模具壳体1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
[0024]进一步,电加热棒11的外部设置有管道10,且管道10缠绕在电加热棒11的表面,管道10的两端分别与下料斗8和泄流口13密封连接。由于管道10缠绕在电加热棒11上,增加了管道10的接触面积,使得管道10受热更加彻底。
[0025]进一步,热流道腔16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垫9,且保温垫9与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内壁贴合连接。通过保温垫9可以降低热流道腔16内部热量的流失,提高热利用效率。
[0026]进一步,电加热棒11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且温度传感器12与热流道模具壳体1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12可以检测热流道腔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面浇口热流道模具,包括热流道模具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热流道腔(16),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下料斗(8),且下料斗(8)的一端贯穿热流道模具壳体(1)并延伸至热流道腔(16)的内部,所述下料斗(8)与热流道模具壳体(1)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浇口盘(4),所述浇口盘(4)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5),且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一端延伸至凹槽(15)的内部,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卡槽(7),所述浇口盘(4)的下方设置有热流道模具底座(6),且热流道模具底座(6)与浇口盘(4)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浇口盘(4)的一侧设置有U型嘴(5),所述热流道腔(16)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棒(11),且电加热棒(11)与热流道模具壳体(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泄流口(13),且泄流口(13)的一端贯穿热流道模具壳体(1)并延伸至热流道模具壳体(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面浇口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模具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科一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