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59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井下技术作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丢手机构、封卡机构、暂堵塞、支撑座和固定件有机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贯穿式的丢手结构,简单可靠,并使工具整体尺寸短小,充分利用了丢手结构尺寸的改变使丢手载荷可调的特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通过底部支撑座承受主要载荷,避免了中心管受力,使其突破材料性能限制;中心管的具备管径≥50mm的较大通径,可与生产油管内径一致,使后期排液及过油管作业顺畅进行,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锥体、护伞、护环和胶筒均采用可自解除材料,施工结束后可自行解除失效,后续无需特殊处理即可实现井筒全通径。后续无需特殊处理即可实现井筒全通径。后续无需特殊处理即可实现井筒全通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油气田储层改造
,尤其涉及一种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的油、气田开发中,油气井连续油管压裂施工完成后为了实现快速投产,往往需要带压设备配合下生产管柱。而带压作业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利用带压设备配合下生产管柱,往往造成其他高风险井等停,不利于油气资源的快速开发。目前,针对此情况,出现了两种基于传统桥塞形式的井下暂堵方案,一种为采用内部设置暂堵塞的可捞式桥塞,电缆座封在井筒内部暂堵井下高压,再采用常压下钻工艺正常下入生产管柱,后期下打捞钻将桥塞取出;另一种方案为采用内部设置暂堵塞的全可溶式桥塞,后期无需处理全部溶解便可实现井筒全通径。但可捞式暂堵桥塞在作业时对工具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施工风险较大,并且随着生产时间加长,后期捞取难度也逐渐增大,不利用后续井筒作业;全可溶式暂堵桥塞无需后期特殊处理即可保持井筒全通径,但由于目前可溶材料性能的限制,承压能力受限,中心管内径也往往较小,不利于后续施工,大量使用可溶部件受不同工况因素干扰也较大,影响施工安全。
[0003]为此,针对目前油气井连续油管压裂施工完成后暂堵井下高压实现井口常压下生产管柱的需求,需要开发一种结构可靠、操作简单、内通径大、后期免处理的井下高压暂堵工具,从而提高油气田改造施工效率和作业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操作简单、内通径大、后期免处理的井下暂堵装置,从而提高油气田改造施工效率和作业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装置,包括丢手机构、封卡机构、暂堵塞、支撑座和固定件;所述丢手机构下端与暂堵塞内侧壁可拆卸连接,丢手机构上部外侧壁与封卡机构上端面接触;所述支撑座套接在暂堵塞下端外侧壁并通过固定件固定;所述的封卡机构设置在丢手机构的外周,封卡机构下端连接在支撑座上部与暂堵塞之间的间隙内且与暂堵塞间通过密封件密封。
[0007]所述的丢手机构包括丢手杆和应力棒;所述的丢手杆和应力棒上下设置,应力棒上下两端外侧壁分别与丢手杆和暂堵塞的内侧壁丝扣连接。
[0008]所述的丢手杆是由上下两段圆柱组成的中空柱状体,上端圆柱外径大于下段圆柱外径,上端圆柱长度小于下段圆柱长度;所述的封卡机构上端面与丢手杆的上下两段圆柱的衔接处接触。
[0009]所述的应力棒是中部开有用于拉断的环状槽的柱状体。
[0010]所述的封卡机构包括活动套、卡瓦、锥体、第二防座剪钉、护伞、护环、胶筒和中心管;所述的活动套、卡瓦、锥体、护伞、护环和胶筒均套接在中心管外;所述的胶筒套接在中心管中部,护环、护伞、锥体和卡瓦以胶筒为中心向两侧依次对称设置;所述的锥体通过第二防座剪钉与中心管固定;所述活动套与位于上部的卡瓦接触,并通过第一防座剪钉与中心管固定;所述中心管上端与丢手机构接触,中心管下端连接在支撑座与暂堵塞之间的间隙内且与暂堵塞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0011]所述的锥体、护伞、护环和胶筒采用的是可溶材料制成。
[0012]所述中心管的管径≥50mm且与生产用油管内径尺寸一致。
[0013]所述的暂堵塞是由外径不同的上下两段柱状体构成的一体结构;上段柱状体为中空柱状体且其外径小于下段柱状体,上下两段柱状体衔接处设置有倾斜的接触台肩面;所述支撑座为中空柱状体,支撑座内侧壁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接触台肩面匹配的凸台。
[0014]所述的固定件采用的是启动剪钉。
[0015]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丢手机构、封卡机构、暂堵塞、支撑座和固定件有机组合而成。丢手机构下端与暂堵塞内侧壁连接,支撑座套接在暂堵塞下端外侧壁并通过固定件固定,且支撑座上部与暂堵塞之间具有间隙;的封卡机构套接在丢手机构外周,封卡机构上端与丢手机构接触,封卡机构下端连接在支撑座上部与暂堵塞之间的间隙内且与暂堵塞间密封。本技术使用了简单的工具结构,实现了井筒高压可靠暂堵。
[0017](2)本技术丢手结构采用应力棒的技术方案,使得丢手载荷可调。
[0018](3)本技术的中心管通径较大,使后期排液及过油管作业顺畅进行,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0019](4)本技术的锥体、护伞、护环和胶筒采用的是可溶材料,施工结束后工具自行溶解失效,后续无需特殊处理即可实现井筒全通径。
[002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工作时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工作时封堵状态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工作时泵开状态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工作时自解除状态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应力棒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中:1-丢手杆;2-活动套;3-第一防座剪钉;4-卡瓦;5-锥体; 6-第二防座剪钉;
7-护伞;8-护环;9-胶筒;10-中心管;11-应力棒; 12-密封圈;13-暂堵塞;14-支撑座;15-启动剪钉;16-套管;17-座封工具推筒;18-座封工具接头;19-环状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一:
[0031]根据图1-6所示的一种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装置,包括丢手机构、封卡机构、暂堵塞13、支撑座14和固定件;所述丢手机构下端与暂堵塞13内侧壁可拆卸连接,丢手机构上部外侧壁与封卡机构上端面接触;所述支撑座14套接在暂堵塞13下端外侧壁并通过固定件固定;所述的封卡机构设置在丢手机构的外周,封卡机构下端连接在支撑座14上部与暂堵塞13之间的间隙内且与暂堵塞13间通过密封件密封。
[0032]优选的是所述的固定件采用的是启动剪钉15。
[0033]在实际使用时,将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工具上端与现有技术的座封工具接头丝扣连接,座封工具上设置的推筒安装到位后与封卡机构接触,座封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丢手机构、封卡机构、暂堵塞(13)、支撑座(14)和固定件;所述丢手机构下端与暂堵塞(13)内侧壁可拆卸连接,丢手机构上部外侧壁与封卡机构上端面接触;所述支撑座(14)套接在暂堵塞(13)下端外侧壁并通过固定件固定;所述的封卡机构设置在丢手机构的外周,封卡机构下端连接在支撑座(14)上部与暂堵塞(13)之间的间隙内且与暂堵塞(13)间通过密封件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丢手机构包括丢手杆(1)和应力棒(11);所述的丢手杆(1)和应力棒(11)上下设置,应力棒(11)上下两端外侧壁分别与丢手杆(1)和暂堵塞(13)的内侧壁丝扣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丢手杆(1)是由上下两段圆柱组成的中空柱状体,上端圆柱外径大于下段圆柱外径,上端圆柱长度小于下段圆柱长度;所述的封卡机构上端面与丢手杆(1)的上下两段圆柱的衔接处接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力棒(11)是中部开有用于拉断的环状槽(19)的柱状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通径免处理井下高压暂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卡机构包括活动套(2)、卡瓦(4)、锥体(5)、第二防座剪钉(6)、护伞(7)、护环(8)、胶筒(9)和中心管(10);所述的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朋伟张文苏敏文费节高邓小强廖作杰陈世波许建伟高宇田文超庞磊晏健王伟鹏韩硕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