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雨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45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通风散热技术领域,是关于一种防雨通风装置。该装置包括盖板,盖板包括一凹陷部,且该凹陷部底面设有一通风孔;防雨罩,安装于所述盖板上,且与所述凹陷部适配,并与所述凹陷部共同形成一腔体,且该防雨罩上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口,该第一进风口位置与所述通风孔位置错开设置;其中,所述防雨罩下方具有一缺口,该缺口用于与所述盖板形成第一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达到无需人工干预可自动将雨水排出实现防雨通风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雨通风装置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通风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防雨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设备大多数内部安装风机采用开放式强迫对流散热方式,该散热方式需要在电子设备上设置通风窗口使得内部气流和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目前大多电子设备采用百叶窗实现防雨通风目的,也有电子设备采用带倾角的栅格式百叶窗;但现有的百叶窗是将叶片完全关闭来实现防雨,在防雨同时无法使得空气进入,无法实现电子设备内部器件散热;带倾角的栅格式百叶窗虽然可以起到防雨的目的,但严重降低了强迫对流散热时风机的进风风量,从而导致散热效率变差。
[0003]申请号为201610189783.1、名称为一种可调节的孔洞式防雨通风窗,包括两层平行设置的通风板和滑动机构,通风板沿着滑动机构可滑动,通风板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相邻的通风板上的通风孔错位布置,通过调整通风板之间的间距来实现防雨通风目的。该通风窗虽然增加了滑动机构,可以实现防雨通风的目的,但需要人为干预,因此无法实现自动防雨通风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0004]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雨通风装置,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雨通风装置,该装置包括:
[0007]盖板,包括一凹陷部,且该凹陷部底面设有一通风孔;
[0008]防雨罩,安装于所述盖板上,且与所述凹陷部适配,并与所述凹陷部共同形成一腔体,且该防雨罩上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口,该第一进风口位置与所述通风孔位置错开设置;
[0009]其中,所述防雨罩下方具有一缺口,该缺口用于与所述盖板形成第一开口。
[0010]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正面包括一U型槽,该U型槽与所述盖板底面连通,且所述凹陷部设置于该U型槽内。
[0011]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朝向所述腔体的所述防雨罩一侧设有凹槽,且该凹槽与防雨罩下表面连通,且部分该防雨罩下方与所述U型槽之间形成第二开口。
[0012]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为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开口为第三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一开口为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二开口为第二排水口。
[0013]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背面环向设有一密封槽,用于设置密封圈,以保证所述盖板与电子设备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0014]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孔外侧用于连接风机,且该风机位于所述盖
板背面处。
[0015]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一防护网,安装于所述通风孔处,且该防护网位于所述腔体内。
[0016]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截面呈梯形,且斜面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下方,以便于进入所述腔体内的雨水排出。
[0017]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数量介于3~6个之间。
[0018]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部分设有多个减轻槽,用于减轻该盖板的重量;所述防雨罩设有多个减轻槽,用于减轻所述防雨罩的重量。
[0019]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防雨通风装置,通过盖板上凹陷部与防雨罩的配合使用,当雨水混合空气从防雨罩上的第一进风口进入凹陷部与防雨罩构成的腔体时,雨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落并从第一开口排出,并且第一进风口与通风孔错开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雨水直接进入通风孔内,从而实现了防雨通风的目的,并且该装置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2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示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防雨通风装置拆解示意图;
[0023]图2示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防雨通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3示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防雨通风装置三视示意图;
[0025]图4示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盖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示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盖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6示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防雨罩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7示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防雨罩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盖板100;防雨罩200;第一进风口201;缺口202;防护网300;凹陷部101;通风孔1012;密封圈400;风机500;第一开口2021;第二开口203;安装孔1013;斜面102;U型槽103;安装孔1031;密封槽104;减轻槽105;凹槽203;减轻槽204。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0031]此外,附图仅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0032]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防雨通风装置。参考图1中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盖板100和防雨罩200。
[0033]盖板100包括一凹陷部101,且该凹陷部101底面设有一通风孔1012;防雨罩200安装于所述盖板100上,且与所述凹陷部101适配,并与所述凹陷部101共同形成一腔体,且该防雨罩200上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口201,该第一进风口201位置与所述通风孔1012位置错开设置;其中,所述防雨罩200下方具有一缺口202,该缺口202用于与所述盖板100形成第一开口2021。
[003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防雨通风装置,通过盖板100上凹陷部101与防雨罩200的配合使用,当雨水混合空气从防雨罩200上的第一进风口201进入凹陷部101与防雨罩200构成的腔体时,雨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落并从第一开口2021排出,并且第一进风口201与通风孔1012错开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雨水直接进入通风孔1012内,从而实现了防雨通风的目的,并且该装置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成本。
[0035]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7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盖板,包括一凹陷部,且该凹陷部底面设有一通风孔;防雨罩,安装于所述盖板上,且与所述凹陷部适配,并与所述凹陷部共同形成一腔体,且该防雨罩上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口,该第一进风口位置与所述通风孔位置错开设置;其中,所述防雨罩下方具有一缺口,该缺口用于与所述盖板形成第一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正面包括一U型槽,该U型槽与所述盖板底面连通,且所述凹陷部设置于该U型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腔体的所述防雨罩一侧设有凹槽,且该凹槽与防雨罩下表面连通,且部分该防雨罩下方与所述U型槽之间形成第二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为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开口为第三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一开口为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二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刚王猛郑炳风雷星惠兆东郭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黄河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