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活塞及柴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453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活塞及柴油机。柴油机活塞包括:活塞头,其上设置有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第一冷却腔与第二冷却腔连通;活塞裙,其与活塞头固定连接;活塞杆,其伸入活塞裙的腔室内并与活塞头连接,活塞裙与活塞杆之间形成油槽,油槽与第二冷却腔连通,活塞杆沿其轴向设置有进油通道,活塞杆沿其径向设置有第一分油道,第一分油道分别与进油通道以及油槽连通;冷却组件,其包括冷却盘,冷却盘设置于第一冷却腔内且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一冷却腔通过冷却盘与进油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喷射冷却和震荡冷却的结合,该结合方式既能增强活塞的冷却效果,简化结构,减少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和加工难度。加工难度。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机活塞及柴油机


[0001]本技术涉及柴油
,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活塞及柴油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境与能源两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柴油机的设计与发展逐渐趋向高功率密度,因此对活塞的可靠性及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塞作为柴油机燃烧室的重要组成部件,工作过程中受燃气高温、高压、烧蚀和腐蚀作用,承受的热负荷及机械负荷很高。尤其是船用柴油机,燃烧室内最大爆发压力可达23MPa以上,活塞头触火面最高温度可达420℃以上,所以活塞的冷却结构设计十分重要。目前已公开的技术中,船用低速柴油机活塞多采用震荡冷却方式或喷射冷却方式,其中震荡冷却对活塞冷却腔内的滑油填充率有一定限制,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冷却效果不佳,而喷射冷却需在活塞内部进行冷却喷管的安装布置,且需对活塞头进行钻孔加工,结构较为复杂。
[0003]因此,亟需一种柴油机活塞,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柴油机活塞,能够实现较好的活塞冷却效果,且活塞内部冷却结构简单。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方面,提供一种柴油机活塞,包括:
[0007]活塞头,其上设置有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与所述第二冷却腔连通;
[0008]活塞裙,其与所述活塞头固定连接;
[0009]活塞杆,其伸入所述活塞裙的腔室内并与所述活塞头连接,所述活塞裙与所述活塞杆之间形成油槽,所述油槽与所述第二冷却腔连通,所述活塞杆沿其轴向设置有进油通道,所述活塞杆沿其径向设置有第一分油道,所述第一分油道分别与所述进油通道以及所述油槽连通;
[0010]冷却组件,其包括冷却盘,所述冷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腔内且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冷却腔通过所述冷却盘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
[0011]作为上述柴油机活塞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冷却油管,所述冷却油管设置于所述进油通道内,所述冷却油管外壁与所述进油通道内壁之间形成进油腔,所述冷却油管与所述冷却盘固定连接,且所述冷却油管通过冷却盘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
[0012]作为上述柴油机活塞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盘上设置第二分油道,所述第二分油道分别与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
[0013]作为上述柴油机活塞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分油道为Y字形油道,所述第二分油道的两个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所述第二分油道的一个进油口与所述进油
通道连通。
[0014]作为上述柴油机活塞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分油道沿所述冷却盘周向分布设置。
[0015]作为上述柴油机活塞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盘上设置有回油道,所述回油道与所述冷却油管连通。
[0016]作为上述柴油机活塞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油道周向设置于所述冷却盘上,所述回油道与所述第二分油道交叉设置,且所述回油道进口位于所述第二分油道出口的下方。
[0017]作为上述柴油机活塞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槽内设置有喷管,所述喷管的喷嘴伸入所述第二冷却腔内。
[0018]作为上述柴油机活塞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冷却腔和所述第二冷却腔之间设置有分隔壁。
[0019]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柴油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柴油机活塞。
[0020]本技术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中提供的柴油机活塞,由于活塞头上设置有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其中冷却油通过活塞杆的进油通道后分为两路对活塞进行冷却,其中一路通过第一分油道和油槽进入第二冷却腔内实现喷射冷却,另外一路通过冷却盘进入第一冷却腔内,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第一冷却腔内的冷却油震荡冷却。由于第二冷却腔和第一冷却腔连通,冷却油从第二冷却腔进入第一冷却腔内,使冷却油进入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从而保证冷却油能够进一步的随着活塞往复运动实现震荡冷却,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在活塞杆上的冷却盘,能够实现喷射冷却和震荡冷却的结合的方式对活塞实现冷却,该种结合方式既能增强活塞的冷却效果,简化结构,减少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和加工难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柴油机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柴油机活塞的第一剖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柴油机活塞的第二剖视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柴油机活塞的第三剖视图。
[0026]图中:
[0027]1、活塞头;11、第一冷却腔;12、第二冷却腔;13、分隔壁;2、活塞裙;21、油槽;3、活塞杆;31、进油通道;32、第一分油道;4、冷却盘;41、第二分油道;42、回油道;5、冷却油管;6、喷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1]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2]现有技术中对于柴油机活塞的冷却多是冷却油进行冷却,但是其冷却效果差,且对活塞头的加工导致活塞头结构较为复杂。为此,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柴油机活塞,其能够提高活塞的冷却换热效果,且活塞头结构简单。
[0033]如图1-4所示,该柴油机活塞包括:活塞头1、活塞裙2和冷却组件,其中活塞头1上设置有第一冷却腔11和第二冷却腔12,第一冷却腔11与第二冷却腔12连通;活塞裙2与活塞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活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头(1),其上设置有第一冷却腔(11)和第二冷却腔(12),所述第一冷却腔(11)与所述第二冷却腔(12)连通;活塞裙(2),其与所述活塞头(1)固定连接;活塞杆(3),其伸入所述活塞裙(2)的腔室内并与所述活塞头(1)连接,所述活塞裙(2)与所述活塞杆(3)之间形成油槽(21),所述油槽(21)与所述第二冷却腔(12)连通,所述活塞杆(3)沿其轴向设置有进油通道(31),所述活塞杆(3)沿其径向设置有第一分油道(32),所述第一分油道(32)分别与所述进油通道(31)以及所述油槽(21)连通;冷却组件,其包括冷却盘(4),所述冷却盘(4)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腔(11)内且与所述活塞杆(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冷却腔(11)通过所述冷却盘(4)与所述进油通道(3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冷却油管(5),所述冷却油管(5)设置于所述进油通道(31)内,所述冷却油管(5)外壁与所述进油通道(31)内壁之间形成进油腔,所述冷却油管(5)与所述冷却盘(4)固定连接,且所述冷却油管(5)通过冷却盘(4)与所述第一冷却腔(1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盘(4)上设置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雨晨吴安民屠丹红董晶瑾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