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及具备其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266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0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及具备其的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机包括:定子;以及转子,所述转子具备旋转轴、结合于所述旋转轴的转子铁芯以及结合于所述转子铁芯的永磁体,所述转子铁芯包括:第一铁芯,所述永磁体结合于所述第一铁芯;以及第二铁芯,由磁性体形成,并且沿着轴向结合于所述第一铁芯的端部,所述第二铁芯构成为,所述第二铁芯的外表面配置于从所述永磁体的内表面沿着轴向延伸的延长线的内侧。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机能够抑制永磁体的端部面发生漏磁通,并且能够增大转子的转动惯量。动惯量。动惯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及具备其的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及具备其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压缩机包括压缩部和电动机,所述压缩部用于压缩制冷剂,所述电动机向所述压缩部提供驱动力。
[0003]在所述压缩机中,一些压缩机构成为具备壳体的密闭型压缩机,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密闭空间。
[0004]近年来,随着密闭型压缩机呈小型化趋势,正在不断地对增大所述电动机的单位体积输出密度的小型化进行研究。
[0005]然而,在这种具备现有技术的电动机的压缩机中,当将电动机形成为小型化时,将会存在有使惯性力低下的问题。
[0006]另外,当所述电动机的惯性低下时,所述压缩机的效率将会低下。
[0007]另外,当电动机形成为小型化时,存在有压缩机的机械可靠性下降且振动增加的问题。
[0008]考虑到这些问题,一些电动机通过在转子的永磁体的端部配置铁芯来增加惯性,但是,存在有永磁体经由配置于所述永磁体的端部的铁芯而发生漏磁通的问题。
[0009]另外,由于增加了由非磁性体形成的、用于抑制永磁体的漏磁通的部件,因此存在有使组装工序变得复杂的问题。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1:JP 4599881B2
[0013]专利文献2:KR 10-1094599B1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抑制漏磁通,并且能够使转动惯量(rotational inertia)增大的转子的电动机及具备其的压缩机。
[0016]另外,本技术的其他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使转子的转动惯量增大,并且简化组装工序的转子的电动机及具备其的压缩机。
[0017]另外,本技术的又其他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旋转时产生不平衡力的转子和不会产生不平衡力的转子的模具共用化的电动机及具备其的压缩机。
[0018]另外,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增大转动惯量来能够提高压缩机的效率的电动机及具备其的压缩机。
[0019]另外,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与转子的永磁体的结合位置无关地能够提高转动惯量的电动机及具备其的压缩机。
[0020]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21]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的本技术的电动机的特征在于,永磁体结合于转子的第一铁芯,将由磁性体形成的第二铁芯以不与所述永磁体相结合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一铁芯的端部。
[0022]更具体而言,在转子的第一铁芯结合有永磁体,将由磁性体形成的第二铁芯配置于所述第一铁芯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二铁芯配置于从所述永磁体的内表面沿着轴向延伸的延长线的内侧,由此能够增大转子的惯性,并且能够抑制永磁体发生漏磁通。
[0023]所述电动机包括:定子;以及转子,其具备旋转轴、结合于所述旋转轴的转子铁芯以及结合于所述转子铁芯的永磁体,所述转子铁芯(rotor core)包括:第一铁芯(core),其结合有所述永磁体;以及第二铁芯,其由磁性体形成,并且沿着轴向结合于所述第一铁芯的端部。所述第二铁芯构成为,其外表面配置于从所述永磁体的内表面沿着轴向延伸的延长线的内侧。
[0024]所述永磁体具有直角四边形的截面,并且配置成沿着所述第一铁芯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
[0025]所述第一铁芯具备轴向贯通的永磁体结合部,使得所述永磁体能够插入于所述永磁体结合部。
[0026]所述第一铁芯包括:磁通屏障,其分别贯通形成于所述永磁体的两侧端部;以及第一肋,其在所述磁通屏障之间以与所述第一铁芯的圆周相接的方式沿着半径方向延伸。
[0027]在所述永磁体结合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磁通屏障,各个所述磁通屏障沿着圆周方向隔开形成。
[0028]在所述第一铁芯的彼此相邻的磁通屏障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肋。
[0029]所述第二铁芯具备第二肋,所述第二肋形成为与所述第一铁芯的第一肋相对应。
[0030]所述第二铁芯的外表面形成为与所述永磁体结合部的内侧面和所述磁通屏障的内侧面相对应,并且所述第二铁芯具备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铁芯的第一肋对齐的第二肋。
[0031]所述第二肋以相接于具有与所述第一铁芯的圆周相同的外径的圆周的方式沿着半径方向凸出形成。
[0032]所述第二铁芯具备第一线形截取部,所述第一线形截取部在彼此相邻的第二肋之间以与所述永磁体结合部的内表面和所述磁通屏障的内表面相对应的方式被线性截取。
[0033]所述永磁体沿着所述第一铁芯的圆周方向配置有偶数个。
[0034]所述第二铁芯具备第二线形截取部,所述第二线形截取部截取成其外表面比所述第一线形截取部的外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二铁芯的中心,以在旋转时沿着一个方向产生不平衡力。
[0035]因此,在所述转子进行旋转时可能会产生不平衡力,从而能够排除配重的使用,或者能够减小配重的尺寸。
[0036]通过将具备所述第一线形截取部和所述第二线形截取部的电钢板以所述第一线形截取部和所述第二线形截取部交替配置的方式沿着轴向层叠,来形成所述第二铁芯。
[0037]由此,能够使可能会产生不平衡力的转子和不产生不平衡力的转子的模具共用化。
[0038]通过将具备所述第一线形截取部和第二线形截取部的电钢板以预设的数量层叠
而形成多个层叠单元,将多个所述层叠单元以所述第一线形截取部和第二线形截取部交替配置的方式层叠而形成所述第二铁芯。
[0039]可以具备轴向脱离抑制构件,所述轴向脱离抑制构件接触于所述第一铁芯的端部而抑制所述永磁体的轴向上的脱离。
[0040]所述轴向脱离抑制构件包括:主体,其具备沿着圆周方向与所述第一线形截取部相对应的外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肋相对应的第三肋;以及端部面接触部,其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朝向外侧凸出,并且与所述永磁体的轴向端部面相接触。
[0041]所述轴向脱离抑制构件可以由磁性体形成。
[0042]所述第二铁芯可以具备弧形截取部,所述弧形截取部在彼此相邻的第二肋之间截取成为,所述弧形截取部的外表面与和所述永磁体结合部的内表面相接的圆周相对应。
[0043]在所述永磁体结合部的内部,可以设置有与所述永磁体的端部相接触的横向移动抑制部。
[0044]所述永磁体可以具有圆弧形状。
[0045]在所述第一铁芯的外周面可以设置有第一肋,所述第一肋分别在所述永磁体的两侧沿着半径方向朝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二铁芯可以具备第二肋,所述第二肋与所述第一肋相对应,并且以与从所述第一肋的端部沿着轴向延伸的延长线相接的方式凸出。
[0046]可以具备轴向脱离抑制构件,所述轴向脱离抑制构件接触于所述第一铁芯的端部接触而抑制所述永磁体的轴向上的脱离。
[0047]所述轴向脱离抑制构件可以包括:主体,其具备沿着圆周方向与所述第一铁芯的外表面相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以及转子,具备旋转轴、结合于所述旋转轴的转子铁芯、以及结合于所述转子铁芯的永磁体,所述转子铁芯包括:第一铁芯,所述永磁体结合于所述第一铁芯;以及第二铁芯,由磁性体形成,并且沿着轴向结合于所述第一铁芯的端部,所述第二铁芯构成为,所述第二铁芯的外表面配置于从所述永磁体的内表面沿着轴向延伸的延长线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芯包括:磁通屏障,分别贯通形成于所述永磁体的两侧;以及第一肋,在所述磁通屏障之间以与所述第一铁芯的圆周相接的方式沿着半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铁芯包括第二肋,所述第二肋形成为与所述第一铁芯的第一肋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铁芯包括:第一线形截取部,在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二肋之间线性截取成与所述永磁体结合部的内表面和所述磁通屏障的内表面相对应;以及第二线形截取部,在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二肋之间截取成所述第二线形截取部的外表面比所述第一线形截取部的外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二铁芯的中心,以在所述转子旋转时沿着一个方向产生不平衡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还包括轴向脱离抑制构件,所述轴向脱离抑制构件与所述第一铁芯的端部接触而抑制所述永磁体的轴向上的脱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脱离抑制构件包括:主体,具备外表面和第三肋,所述外表面沿着圆周方向与所述第一线形截取部相对应,所述第三肋与所述第一肋相对应;以及端部面接触部,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朝向外侧凸出,并且与述永磁体的轴向端部面相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脱离抑制构件由磁性体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治晟严相俊郑圭锺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