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测试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17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模组测试工具,其包括:一底座,一光源置放装置,该光源置放装置设有容纳光源的置放空间,及一设置在底座且可相对于光源置放装置移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置放装置通过一转轴和底座相连接,并可随转轴旋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测试工具,特别指一种背光模组测试工具
技术介绍
随液晶显示器的快速发展,作为液晶显示器面板中关键零组件之一的背光模组也快速发展起来。为确保液晶显示器具有较好的辉度,背光模组开发时,需要采用测试工具检测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从而确定背光模组和光源的相对位置及角度,以便使自背光模组射出光的辉度、色度及均匀度较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测试工具包括一底座、一固定在该底座上的光源置放装置、安置背光模组用的基板及控制基板移动的控制装置。基板设置在底座上,其与光源置放装置相对应,且该控制装置可控制基板相对底座移动,以改变该基板与光源置放装置之间的距离。检测时,收容在光源置放装置中的光源为设置在基板上的背光模组提供入射光,光学仪器在背光模组的出射面检测从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的辉度、色度及均匀度。由于液晶显示器需要发光均匀的背光源,为此,测试背光模组性能时,需对从光多个角度入射时背光模组的辉度、色度及均匀度进行测量,而在上述背光模组测试工具中,其光源置放装置固定在底座上,因而不易改变光源与设置在基板上的背光模组之间的角度,不易模拟光自多个角度进入背光模组的情形,在进行多角度测量时较为困难。因此,提供一种进行多角度测量时操作简便快捷的背光模组测试工具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测试工具在进行多角度测量时较为困难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方便快捷的进行多角度测量的背光模组测试工具。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测试工具,其包括一底座、一光源置放装置及一设置在该底座且可相对于该光源置放装置移动的控制装置。该光源置放装置设有容纳光源的置放空间,且该光源置放装置通过转轴和底座相连接,并可随转轴旋转。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因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测试工具的光源置放装置通过转轴和底座相连接,并可随转轴旋转,因而可模拟光自不同角度入射至设置在底座的待测物,且操作简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测试工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测试工具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测试工具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一种背光模组测试工具1包括一底座2、一安装在该底座2且可相对于底座2进行平面移动的基板5、一控制基板5移动的控制装置及一光源置放装置6。光源置放装置6通过转轴7和底座2相连接,且该光源置放装置6位于基板5的一侧,并可随转轴7旋转。底座2进一步包括侧壁21及其所界定的空腔23,基板5位于该空腔23内部且可移动。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旋钮装置3和第二旋钮装置4,分别和基板5相连接。第一旋钮装置3进一步包括第一延伸臂31,第二旋钮装置4进一步包括第二延伸臂41,第一延伸臂31和第二延伸臂41相互垂直。第一延伸臂31由空腔23内穿至侧壁21外部,第二延伸臂41由空腔23内穿至侧壁21外部。基板5二相交侧边设有凹槽(未标示),第一及第二延伸臂31、41的终端设有凸块(未标示),且凸块分别收容在凹槽内。当旋转第二旋钮装置4时,第二延伸臂41可推动基板5沿平行于光源置放装置6的方向移动;当旋转第一旋钮装置3时,第一延伸臂31可推动基板5移动以改变和光源置放装置6的距离。光源置放装置6内设有一可收容光源的置放空间61,置放空间61为一狭长缝隙,缝隙足够大以便供所使用的光源放入该置放空间61内部,且缝隙在和基板5相近一端为一开口(未标示)。测试时,若需要不同数量的光源时,可将所需的光源依次从该缝隙放入,从光源发出的光从该开口处入射至安装于基板5的被测组件。转轴7的纵长方向和基板5基本平行,当转动该转轴7时,光源置放装置6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装设在其内部的光源相对于基板5的角度发生改变,实现对不同入射角度的光进行模拟。检测背光模组光学性能时,将背光模组(图未示)固定在基板5,并采用光学仪器检测自背光模组射出光的辉度、色度及均匀度。旋转第一旋钮装置3或第二旋钮装置4,可检测背光模组和光源处于不同位置时的光学性能;旋转转轴7,可检测光源由不同角度入射时的光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背光模组测试工具10包括一底座20、一设置在底座20的控制装置和一光源置放装置60。光源置放装置60通过转轴70和该底座20相连接,并可随转轴70旋转。底座20进一步包括侧壁210及其所界定的空腔230。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旋钮装置30和第二旋钮装置40。第一旋钮装置30进一步包括第一延伸臂310,第二旋钮装置40进一步包括第二延伸臂410,第一延伸臂310和第二延伸臂410相互垂直。第一延伸臂310由空腔230内穿至侧壁210外部且一端设有第一凸块320,第二延伸臂410由空腔230内穿至侧壁210外部且一端设第二凸块420。光源置放装置60内设有一可收容光源的置放空间610,置放空间610为一狭长缝隙,缝隙足够大以便供所使用的光源放入该置放空间610内部,且缝隙在和背光模组(图未示)相近一端为一开口(未标示)。。测试时,若需要不同数量的光源时,可将所需的光源依次从该缝隙放入,从光源发出的光从开口处入射至设置在空腔230内的背光模组。转轴70的纵长方向和第二旋钮装置40的轴线基本平行,当转动该转轴70时,光源置放装置60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设在其内部的光源相对于设置在空腔230内的背光模组的角度发生改变。检测时,背光模组放置在空腔230内,旋转第二旋钮装置40,使背光模组夹紧固定在第二凸块420和侧壁210之间,旋转转轴70,使光源置放装置60旋转,以模拟光源由不同角度入射,检测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旋转第二旋钮装置40放松背光模组,旋转第一旋钮装置30推动背光模组向光源置放装置60移动,再旋转第二旋钮40夹紧固定背光模组。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测试工具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背光模组检测,无需外部构件固定背光模组,且测量简便,易操作。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较第二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多出一第三旋钮装置50,其它结构和第二实施方式结构相同。第三旋钮装置50相对于第二旋钮装置40设置在底座20。第三旋钮装置50包括第三延伸臂510和第三凸块520,且第三延伸臂510和第二延伸臂410平行。检测时,背光模组(图未示)设置在第一凸块320、第二凸块420和第三凸块520共同界定的空间内,旋转第二旋钮装置40或第三旋钮装置50夹紧固定背光模组,旋转光源置放装置60,以模拟光源由不同角度入射,检测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旋转第二或第三旋钮装置40、50放松背光模组,旋转第一旋钮装置30推动背光模组向光源置放装置60移动,亦可旋转第二旋钮装置40或第三旋钮装置50推动背光模组沿平行于光源置放装置60的方向移动,再旋转第二旋钮40或第三旋钮装置50夹紧固定背光模组,旋转光源置放装置60,以模拟光源由不同角度入射,检测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测试工具,其包括一底座,一光源置放装置,该光源置放装置设有容纳光源的置放空间,及一设置在底座且可相对于光源置放装置移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置放装置通过一转轴和底座相连接,并可随转轴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测试工具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长志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