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式钢混结合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06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0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式钢混结合段,结合段包括:混凝土梁、组合梁、桥面板、现浇桥面板,其由一对平行的钢边主梁,沿桥梁纵向布置的小纵梁、与钢边主梁、小纵梁正交的边横梁组成方体框架;方框架上平铺桥面板,浇筑现浇桥面板,方框架的钢边主梁、小纵梁插入混凝土梁中浇筑成整体,有别于传统“工”字形钢边主梁,上述钢边主梁第一顶板下侧的主梁腹板上端可以直接与索梁锚固装置板件对接熔透焊接,具有可靠的强度和优越的抗疲劳性能。横向预应力筋沿钢边主梁深入到混凝土梁中对钢混结合段进行预应力张拉。本发明专利技术混凝土梁和方框架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有效地减少人工误差,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制造和安装成本。工效率并降低制造和安装成本。工效率并降低制造和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式钢混结合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施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式钢混结合段。

技术介绍

[0002]钢混组合梁桥用混凝土承受大部分的主梁压力,混凝土板桥面比正交异性板钢桥面经济。组合梁桥的主梁、横梁和预制板都可采用小构件,易于运输和安装,钢梁现场栓接,预制混凝土板用现场湿接头连接。同全混凝土主梁相比,起重设备比较小且没有干接头;同全钢主梁的斜拉桥相比,用钢量少,对运输条件要求较低。随着国内桥梁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钢混结合桥梁构造形式得到广泛应用,混合式主梁桥和全钢主梁桥相比,减少了主桥的长度和用钢量,降低了边跨区域(可能水很浅或地面起伏较大或地质条件很差)钢梁的架设和运输难度。
[0003]常规的钢混结合段即为钢梁与混凝土梁两种结构的过渡段,通常包括钢梁体、焊在钢梁上的剪力钉或剪力件、填充在钢梁周围的核心混凝土及纵向贯穿钢混结合段的预应力钢束以及钢梁和混凝土梁的过渡段等等,相比常规的钢混结合段,组合梁主梁与混凝土主梁的结合段(以下简称“混合式组合梁钢混结合段”)的构造更为特殊和复杂,其受力状态和传力机制不明确、力学行为模糊,数值仿真计算时存在着接触、本构方程等问题,难度较大。常规的钢混结合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是定位钢混结合段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对钢混结合段精度的调整则是在拼装胎架上进行,但由于混合式组合梁钢混结合段需要铺设多根钢梁,每根钢梁结构复杂,重量、体积较常规更大,安装位置空间相对狭小,操作困难,存在定位精度调整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更便捷施工的混合式钢混结合段的结构型式及施工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混合式钢混结合段,包括:混凝土梁、组合梁、桥面板、现浇桥面板,所述组合梁包括两道沿纵桥向隔开的钢边主梁,并列在所述钢边主梁之间的多道小纵梁,与所述钢边主梁、小纵梁正交相连的边横梁,所述钢边主梁包括主梁前段和主梁后段,所述钢边主梁、小纵梁、边横梁均为钢板梁且主梁前段、小纵梁及边横梁横截面形状为工字形,主梁后段横截面形状为上字形,所述钢边主梁、小纵梁外侧布设承压板,所述钢边主梁上的承压板位于主梁前段和主梁后段衔接处,所述小纵梁上的承压板靠近小纵梁端部,所述主梁前段和小纵梁端部插入至所述混凝土梁内并通过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与混凝土梁连接,所述主梁前段插入深度不小于所述混凝土梁沿纵桥方向长度的 1/2;
[0007]所述主梁后段包括下翼缘板,位于下翼缘板正上方的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连接于第一顶板、第二顶板与下翼缘板之间的主梁腹板,所述的第二顶板低于第一顶板的水平面布设,该主梁后段外侧还布设预应力筋锚垫板,所述主梁前段及小纵梁的承压板上设有
多个预应力筋预留孔洞,两道所述的钢边主梁布设第二顶板的一侧互相相向布置;
[0008]所述边横梁两端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所述主梁后段的第二顶板、下翼缘板紧固连接,所述预应力筋锚垫板与边横梁两端竖直面紧固连接,所述边横梁两端开设有与预应力筋锚垫板对应孔洞,供预应力筋的两端端穿过预应力筋预留孔洞或预应力筋锚垫板和预应力筋预留孔洞浇筑于混凝土梁内,而两道钢边主梁中的预应力筋的中部分别穿过所述边横梁两端,锁定所述边横梁,该边横梁还沿纵长方向开设供小纵梁垂直贯穿的孔洞;
[0009]所述桥面板平铺在第二顶板、小纵梁和边横梁上,所述第二顶板、小纵梁、边横梁顶面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桥面板与混凝土梁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第一顶板与桥面板平齐,所述第一顶板、主梁腹板、下翼缘板组成主要受力构件;
[0010]所述桥面板和混凝土梁之间浇筑所述现浇桥面板。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主梁前段包括主梁腹板,和垂直连接于腹板上下两端的前段上翼缘板、下翼缘板,所述主梁腹板两侧向外侧延伸出多个肋板,该肋板沿主梁腹板纵向等距布设,所述前段上翼缘板低于主梁腹板的上端;
[0012]所述小纵梁包括小纵梁腹板、和垂直连接于小纵梁腹板两端的小纵梁顶板、小纵梁底板;
[0013]所述前段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小纵梁顶板插入所述混凝土梁的上表面垂直设置多列剪力钉,所述主梁腹板和小纵梁腹板上沿纵桥向开有多个孔洞供横向多道贯通钢筋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所述贯通钢筋、剪力钉、主梁前段、小纵梁均浇筑于混凝土梁内,与所述混凝土梁形成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顶板和下翼缘板之间与加劲承压板上下端分别连接,该加劲承压板呈竖直向布设。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前段上翼缘板和小纵梁顶板插入所述混凝土梁的部分还开设预留混凝土压浆孔。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钢边主梁包括主梁前段和多段主梁后段,相邻主梁后段之间通过焊接或栓焊连接。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主梁后段的第一顶板、主梁腹板、下翼缘板与索梁锚固装置板件对接熔透焊接。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本技术的混合式钢混结合段由混凝土梁段和钢-混凝土组合梁段不同材质的构件设计成为一个方体框架,在需要加强劲度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节省了工程成本,以及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0020](2)本技术的混合式钢混结合段使混凝土梁和钢混组合梁两个结构段合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减少了两部分在对接时因不同精度的需求和人工造成的误差,同时节省了工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1](3)本技术的混合式钢混结合段自重轻,钢混组合梁梁段截面小,用钢量省,构造相对简单,施工便利。其中,钢边主梁采用了“上”字形的结构设计,有别于传统“工”字形钢边主梁,上述钢边主梁第一顶板下侧的主梁腹板上端可以直接与索梁锚固装置板件对接熔透焊接,具有可靠的强度和优越的抗疲劳性能;
[0022](4)本技术的混合式钢混结合段的安装方法中,利用预埋件设托架,通过手拉
葫芦和螺旋千斤顶的相互配合来进行三向调节来完成钢边主梁的精确定位,进一步地提高了施工的稳定性和精确度,保障了工程质量。
[0023](5)横向预应力筋牵拉边横梁两端,提高了边横梁稳定性,减少了现有技术中钢边主梁的铺设数量,多余的钢边主梁可用小纵梁替代,一方面减少了用钢量,另一方面小纵梁插入混凝土梁的端部结构比钢边主梁简单,施工时耗时少。
[0024]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的钢混结合段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钢混结合段立面布置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式钢混结合段,包括:混凝土梁、组合梁、桥面板、现浇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梁包括两道沿纵桥向隔开的钢边主梁,并列在所述钢边主梁之间的多道小纵梁,与所述钢边主梁、小纵梁正交相连的边横梁,所述钢边主梁包括主梁前段和主梁后段,所述钢边主梁、小纵梁、边横梁均为钢板梁且主梁前段、小纵梁及边横梁横截面形状为工字形,主梁后段横截面形状为上字形,所述钢边主梁、小纵梁外侧布设承压板,所述钢边主梁上的承压板位于主梁前段和主梁后段衔接处,所述小纵梁上的承压板靠近小纵梁端部,所述主梁前段和小纵梁端部插入至所述混凝土梁内并通过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与混凝土梁连接,所述主梁前段插入深度不小于所述混凝土梁沿纵桥方向长度的1/2;所述主梁后段包括下翼缘板,位于下翼缘板正上方的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连接于第一顶板、第二顶板与下翼缘板之间的主梁腹板,所述的第二顶板低于第一顶板的水平面布设,该主梁后段外侧还布设预应力筋锚垫板,所述主梁前段及小纵梁的承压板上设有多个预应力筋预留孔洞,两道所述的钢边主梁布设第二顶板的一侧互相相向布置;所述边横梁两端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所述主梁后段的第二顶板、下翼缘板紧固连接,所述预应力筋锚垫板与边横梁两端竖直面紧固连接,所述边横梁两端开设有与预应力筋锚垫板对应孔洞,供预应力筋的两端端穿过预应力筋预留孔洞或预应力筋锚垫板和预应力筋预留孔洞浇筑于混凝土梁内,而两道钢边主梁中的预应力筋的中部分别穿过所述边横梁两端,锁定所述边横梁,该边横梁还沿纵长方向开设供小纵梁垂直贯穿的孔洞;所述桥面板平铺在第二顶板、小纵梁和边横梁上,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华陈楚龙黄古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