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85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20
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涉及能源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换热器和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和发生器。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采用两级升温型热泵,两级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还包括低温吸收器、低温蒸发器、高温吸收器和高温蒸发器。所述发生器、低温吸收器、高温吸收器之间的溶液循环回路分别设置低温溶液热交换器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低温吸收器和高温蒸发器之间设置内部循环。待加热流体介质依次进入冷凝器、换热器和高温吸收器,中低温热源介质流经发生器、换热器和低温蒸发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多种类余热,实现对多种类流体的大温差稳定加热,实现对大多数中低温多种类余热源的再利用,尤其适用于供热。尤其适用于供热。尤其适用于供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能源
,特别是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将较低温度的介质加热到较高温度。但是往往热源不足,或者只存在中低温可用热源,且中低温热源的最高温度低于或远低于被加热介质需要达到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它可利用多种类余热,实现对多种类流体的大温差稳定加热,实现对大多数中低温多种类余热源的再利用,尤其适用于供热。
[0004]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0005]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它包括换热器和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和发生器。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采用两级升温型热泵,两级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还包括低温吸收器、低温蒸发器、高温吸收器和高温蒸发器。所述发生器、低温吸收器、高温吸收器之间的溶液循环回路分别设置低温溶液热交换器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所述低温吸收器和高温蒸发器之间设置内部循环。待加热流体介质依次进入冷凝器、换热器和高温吸收器, 中低温热源介质流经发生器、换热器和低温蒸发器。
[0006]在上述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中,所述发生器、低温吸收器、高温吸收器中置有布液装置。
[0007]在上述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中,所述低温蒸发器和高温蒸发器的入口管路上分别置有低温冷剂泵和高温冷剂泵。
[0008]在上述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中,所述高温蒸发器采用壳管式换热器或者闪蒸罐,高温蒸发器采用闪蒸罐时设有补水装置;所述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或者壳管式换热器。
[0009]在上述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中,所述发生器和冷凝器采用单级或者多级发生/冷凝筒体模块;低温吸收器和低温蒸发器采用单级低温吸收/蒸发筒体模块;高温吸收器和高温蒸发器采用单级高温吸收/蒸发筒体模块。
[0010]在上述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中,所述内部循环根据需要设置成封闭式循环或者开式循环。
[0011]在上述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中,所述发生器、低温吸收器、高温吸收器之间的溶液循环回路置有n个溶液泵,n≥1。
[0012]在上述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中,所述中低温热源介质根据需要在发生器、换热器和低温蒸发器之间采用串联、并联、串并联、逆串联或者逆串并联的流程设置。
[0013]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中低温余热源通过本技术流程可将热量传递给另一侧的待加热介质,将待加热介质加热至较高的温度,且该温度高于中低温余热源的最高温度。同现有技术中的吸收式换热机组和升温型吸收式换热组相比,本技术能实现中低温余热源小温差向被加热介质大温差的转化,极大的提升了换热效能,同时拓宽了升温型吸收式热泵的应用领域。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换热机组的结构及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看图1,本技术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它包括换热器6和两级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两级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2、发生器4、低温吸收器1.1、低温蒸发器3.1、高温吸收器1.2和高温蒸发器3.2。发生器4、低温吸收器1.1、高温吸收器1.2之间的溶液循环回路分别设置低温溶液热交换器5.1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5.2,用来实现不同浓度溶液间的热量传递。低温吸收器1.1和高温蒸发器3.2之间设置内部循环c,内部循环c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封闭式循环或者开式循环。待加热流体介质a依次进入冷凝器2、换热器6和高温吸收器1.2。中低温热源介质b根据需要在发生器4、换热器6和低温蒸发器3.1之间采用串联、并联、串并联、逆串联或者逆串并联的流程设置。发生器4、低温吸收器1.1、高温吸收器1.2中置有布液装置。低温蒸发器3.1和高温蒸发器3.2的入口管路上分别置有低温冷剂泵9和高温冷剂泵8。高温蒸发器3.2采用壳管式换热器或者闪蒸罐,高温蒸发器3.2采用闪蒸罐时设有补水装置;换热器6采用板式换热器或者壳管式换热器。发生器4和冷凝器2采用单级或者多级发生/冷凝筒体模块;低温吸收器1.1和低温蒸发器3.1采用单级低温吸收/蒸发筒体模块;高温吸收器1.2和高温蒸发器3.2采用单级高温吸收/蒸发筒体模块。发生器4、低温吸收器1.1、高温吸收器1.2之间的溶液循环回路置有n个溶液泵7,n≥1。
[0017]本技术换热机组工作时,溶液侧循环:浓溶液流出发生器4,经溶液泵7通过低温溶液热交换器5.1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5.2进入高温吸收器1.2吸收高温冷剂蒸汽。中间浓度溶液流出高温吸收器1.2后,通过高温溶液热交换器5.2进入低温吸收器1.1吸收低温冷剂蒸汽。稀溶液流出低温吸收器1.1后通过低温溶液热交换器5.1进入发生器4产生冷剂蒸汽变成浓溶液,完成溶液侧循环。不同浓度和温度的溶液通过低温溶液热交换器5.1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5.2进行热量交换。
[0018]本技术换热机组工作时,冷剂侧循环:冷凝器2的冷剂水分为两路,一路通过高温冷剂泵8进入高温蒸发器3.2,冷剂水在高温蒸发器3.2内蒸发成冷剂蒸汽,被高温吸收器1.2吸收,进入溶液循环侧;另一路通过低温冷剂泵9进入低温蒸发器3.1,冷剂水在低温蒸发器3.1内蒸发成冷剂蒸汽,被低温吸收器1.1吸收,进入溶液循环侧;后进入发生器4发生成冷剂蒸汽,在冷凝器2中被冷凝成冷剂水,由此完成冷剂的循环过程。冷剂在冷凝器2和蒸发器中单向串联流动,冷剂泵数量为m,m≥1。
[0019]本技术换热机组工作时,内部循环c:封闭式循环换热回路,实现低温吸收器1.1与高温蒸发器3.2间的热量传递。
[0020]本技术换热机组工作时,中低温热源侧:介质b在发生器4、换热器6、低温蒸发器3.1之间实现串联、并联、串并联、逆串联、逆串并联等流程设置,在上述换热器放热后流出机组。介质b为中低温热源,温度在45℃以上。
[0021]本技术换热机组工作时,待加热介质:待加热介质a依次进入升温型吸收式热泵的冷凝器2、换热器6和升温型吸收式热泵的高温吸收器1.2吸热升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它包括换热器(6)和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2)和发生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采用两级升温型热泵,两级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机组还包括低温吸收器(1.1)、低温蒸发器(3.1)、高温吸收器(1.2)和高温蒸发器(3.2),所述发生器(4)、低温吸收器(1.1)、高温吸收器(1.2)之间的溶液循环回路分别设置低温溶液热交换器(5.1)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5.2);所述低温吸收器(1.1)和高温蒸发器(3.2)之间设置内部循环(c);待加热流体介质(a)依次进入冷凝器(2)、换热器(6)和高温吸收器(1.2), 中低温热源介质(b)流经发生器(4)、换热器(6)和低温蒸发器(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4)、低温吸收器(1.1)、高温吸收器(1.2)中置有布液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升温型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蒸发器(3.1)和高温蒸发器(3.2)的入口管路上分别置有低温冷剂泵(9)和高温冷剂泵(8)。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再丰黄国华李绍飞赵金姊王东秦冰
申请(专利权)人: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