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84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头,包括第二进料管和第四进料管,第二进料管上穿设有第一进料管,第一进料管接入第一料筒,第四进料管上穿设有第三进料管,第三进料管接入第二料筒,第二进料管的末端和第四进料管的末端外套设有第五打印头,第五打印头上接设有第五进料管;打印头设计较为全面,可以完成具有血管鞘包裹的动静脉并行结构的打印成型,通过牺牲材料液在打印成型时对管内进行填筑,牺牲材料液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从凝胶态转换为液态,再被排出,使得打印的管体中空,血管的平滑度和结构稳定性较好,打印出的血管质量较高,以便取代移植血管,有效且方便,可打印出结构复杂、蜿蜒曲折的人造血管,更加符合实际手术需要。更加符合实际手术需要。更加符合实际手术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头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头。

技术介绍

[0002]在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常见外科手术中,医生们经常要使用血管移植物,血管移植物的作用是通过手术附着到阻塞或不健康的血管上,以永久地改变患者的血液流动路线,尽管这种方法很有效,但前提是医生能够在患者身上找到可用于移植的现有血管,有关的医学人员一直都在致力于使用3D打印技术来开发出新的应对心血管疾病的解决方法。
[0003]如CN20649106U公开的一种用于制备心血管支架的3D打印装置及设备,解决现有的用于制备心血管支架的3D打印设备通常都是用于心血管支架的大规模批量生产,对于疑难病例缺乏适应性的技术问题;使用时,驱动器带动旋转轴转动,同时喷射在旋转轴上的3D打印原料能够形成心血管支架。
[0004]但是,这项技术只能打印单段直线或带有简单曲折的血管,但实际中血管大都结构复杂、蜿蜒曲折,打印出的血管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0005]并且,通过旋转的方式打印出中空的血管,因为快速旋转成型的缘故,血管的平滑度和结构稳定性较差;打印头设计较为单一,难以完成具有血管鞘包裹的动静脉并行结构的打印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3D打印头,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打印头结构单一,无法实现具有血管鞘包裹的动静脉并行结构的一体式打印、通过旋转打印的方式打印出中空的人造血管,质量较差、打印的血管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3D打印头,包括第二进料管和第四进料管,
[0009]所述第二进料管上穿设有第一进料管,
[0010]所述第一进料管接入第一料筒,
[0011]所述第四进料管上穿设有第三进料管,
[0012]所述第三进料管接入第二料筒,
[0013]所述第二进料管的末端和所述第四进料管的末端外套设有第五打印头,所述第五打印头上接设有第五进料管;
[0014]所述第一料筒和所述第二料筒上均设有接头。
[0015]一种方式,所述第三进料管通过第二转接头接入所述第二料筒,所述第四进料管穿设在所述第二转接头上;
[0016]所述第一进料管通过第一转接头接入所述第一料筒,所述第二进料管穿设在所述第一转接头上。
[0017]一种方式,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外管径小于所述第二进料管的内管径;
[0018]所述第三进料管的外管径小于所述第四进料管的内管径。
[0019]一种方式,所述第一进料管的末端与所述第二进料管的末端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料管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二进料管的内部;
[0020]所述第三进料管的末端与所述第四进料管的末端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三进料管的末端位于所述第四进料管的内部。
[0021]一种方式,所述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三进料管以及所述第四进料管的末端分别设有第一打印头、第二打印头、第三打印头以及第四打印头。
[0022]一种方式,所述第一打印头的外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打印头的内孔径;
[0023]所述第二打印头的外孔径和所述第四打印头的外孔径之和小于所述第五打印头的内孔径;
[0024]所述第三打印头的外孔径小于所述第四打印头的内孔径;
[0025]所述第一打印头、所述第二打印头、所述第三打印头以及所述第四打印头均位于所述第五打印头内部。
[0026]一种方式,所述第一料筒和所述第二料筒内均装有牺牲材料液,所述牺牲材料液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从凝胶态转换为液态,再被排出。
[0027]一种方式,所述第二进料管、所述第四进料管以及所述第五进料管分别接入不同的打印材料料筒。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1、打印头设计较为全面,可以完成具有血管鞘包裹的动静脉并行结构的打印成型;
[0030]2、通过牺牲材料液在打印成型时对管内进行填筑,牺牲材料液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从凝胶态转换为液态,再被排出,使得打印的管体中空,血管的平滑度和结构稳定性较好,打印出的血管质量较高;
[0031]3、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血管,以便取代移植血管,有效且方便;
[0032]4、可打印出结构复杂、蜿蜒曲折的人造血管,更加符合实际手术需要。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3D打印头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3D打印头的正面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3D打印头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0036]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转接头的局部剖视图;
[0037]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打印头的横剖示意图。
[0038]图中:1、第二进料管;11、第二打印头;2、第四进料管;21、第四打印头;3、第一进料管;31、第一打印头;4、第一料筒;5、第三进料管;51、第三打印头;6、第二料筒;7、第五打印头;8、第五进料管;9、接头;91、第一转接头;92、第二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0]一种3D打印头,如图1-5所示,第一料筒4竖直设置,第二进料管1的管头为L型金属
管,穿设在第一料筒4的第一转接头91上,从左侧穿入,从底部穿出,第二进料管1的管头与第一转接头91一体成型,管头穿出第一转接头91部分的底部设有第二打印头11,管头的左侧接设有橡胶软管,橡胶软管接入对应的3D打印材料料管,第一进料管3为竖直的管道,第一进料管3沿竖直方向设置,穿设在第二进料管1内部,第一进料管3的末端与第二进料管1的末端同轴设置,第一进料管3外壁与第二进料管1内壁之间留有充足的间隙,以便第二进料管1传输打印材料液,第一进料管3依次穿过第二进料管1和第一转接头91,接入第一料筒4内,第一进料管3的底部设有第一打印头31;
[0041]第二料筒6水平设置,且为透明料筒,第四进料管2的管头穿设在第二料筒6的第二转接头92上,从顶部穿入,从左侧穿出,第四进料管2的管头与第二转接头92一体成型,管头的顶部接设有橡胶软管,橡胶软管接入对应的3D打印材料料管,橡胶软管可固定在第一料筒4的筒壁上,管头从第二转接头92左侧穿出的部分竖直向下偏折,且末端接设有第四打印头21,第三进料管5为L型的管道,第三进料管5左侧与第四进料管2左侧同轴设置,第三进料管5外壁与第四进料管2内壁之间留有充足的间隙,以便第四进料管2传输打印材料液,第三进料管5右侧接入第二转接头92内,依次穿过第四进料管2和第二转接头92,接入第二料筒6内,第三进料管5左侧的末端设有第三打印头51;
[0042]第四打印头21和第二打印头11的外部套设有第五打印头7,第五打印头7的顶部接设在第二进料管1和第四进料管2上,第五打印头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进料管(1)和第四进料管(2),所述第二进料管(1)上穿设有第一进料管(3),所述第一进料管(3)接入第一料筒(4),所述第四进料管(2)上穿设有第三进料管(5),所述第三进料管(5)接入第二料筒(6),所述第二进料管(1)的末端和所述第四进料管(2)的末端外套设有第五打印头(7),所述第五打印头(7)上接设有第五进料管(8);所述第一料筒(4)和所述第二料筒(6)上均设有接头(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料管(5)通过第二转接头(92)接入所述第二料筒(6),所述第四进料管(2)穿设在所述第二转接头(92)上;所述第一进料管(3)通过第一转接头(91)接入所述第一料筒(4),所述第二进料管(1)穿设在所述第一转接头(9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管(3)的外管径小于所述第二进料管(1)的内管径;所述第三进料管(5)的外管径小于所述第四进料管(2)的内管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管(3)的末端与所述第二进料管(1)的末端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料管(3)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二进料管(1)的内部;所述第三进料管(5)的末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珊汪振星孙家明李嘉伦陈雳风周牧冉罗超刘绍恺曾宇阳方慧敏侯金飞慈海齐钰涵吴绵谢昕芳刘剑王冰倩张郭孙谛陈佳龙李志鹏周莹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