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雨污水装配式原位生态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679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溢流雨污水装配式原位生态处理系统,结构为: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设置在处理后的湖泊或河道底,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上依次满铺HDPE防渗膜、配水管道、配级配碎石层、宾格笼生物填料层、人工水草,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的深度与级配碎石层厚度相等;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的上部周围吊装生态滤坝维护结构;截流井内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溢流管,截流井内等高设置水平格栅,溢流管通过导流通道连接到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内的配水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污水引至生态处理系统最低点接入向上流,无明显臭味及黑水横流现象,景观效果好,构建生物滤池及水下森林处理体系,抗冲击负荷高,处理效果好,且可装配施工,对溢流混合雨污水处理有较好的推广效果。水处理有较好的推广效果。水处理有较好的推广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溢流雨污水装配式原位生态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设计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合流制溢流雨污水、点源黑臭水体等处理,具体来说是一种溢流雨污水装配式原位生态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仍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大雨时含旱季污水污染物、地表径流冲刷颗粒和管道腐烂底泥的溢流雨污水,水质状况十分恶劣,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环境、水生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对溢流雨污水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对还原水体的多重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然而,针对溢流雨污水的处理目前尚无成熟的技术及设备。中国专利(201711445564.6)提供了一种河道溢流口预处理系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维护结构为临时结构,稳定性差;水流为表流,砾石过滤层过滤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污混流及点源黑臭水体对水质的污染问题,提供一种溢流雨污水装配式原位生态处理系统,采用专利技术的溢流雨污水装配式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基本可提前预制,装配化施工,且排污口可隐藏,无明显臭味,占地面积小,可结合当地景观要求,设置一定造型。
[0005]本技术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溢流雨污水装配式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截流井、水平格栅、导流通道、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HDPE防渗膜、配水管道、级配碎石层、宾格笼生物填料层、人工水草、生态滤坝外部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设置在处理后的湖泊或河道底,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上满铺HDPE防渗膜,HDPE防渗膜上设置配水管道,配水管道上装配级配碎石层,级配碎石层上吊装宾格笼生物填料层,人工水草均匀布置并固定于宾格笼生物填料层网丝上,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的深度与级配碎石层厚度相等;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的上部周围吊装生态滤坝维护结构;截流井内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溢流管,截流井内等高设置水平格栅,溢流管通过导流通道连接到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内的配水管道。
[0007]所述的截流井内设有过滤网。
[0008]所述的导流通道顶部设有溢流口。
[0009]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与湖泊或河道底固定,折板高度为0.5-3.0m,且低于正常水位1.0-2.0m。
[0010]所述的HDPE防渗膜采用单层满铺,并设置压顶。
[0011]所述的配水管道由配水干管和若干配水支管组成,每根配水支管设有若干配水孔,若干配水支管分别与配水干管相连,所述的配水干管的过水断面不小于截流井的出水管。
[0012]所述的级配碎石层厚度为0.5-3.0m,分层敷设,最下层滤料粒径为70~100mm。
[0013]所述的宾格笼生物填料层的生物填料选用沸石或陶粒,粒径宜为2~3mm,装填于成品宾格笼内,厚度为1.0-2.0m,确保笼内填料不渗漏。
[0014]所述的人工水草采用碳素纤维草,成组布置。
[0015]所述配水管道的配水支管均匀布置,配水孔开孔率1%~1.5%。
[0016]本技术的原理是:在现有截流井内设置水平格栅和过滤网,可以初步去除溢流雨污水的漂浮物、较大颗粒杂质及管道内沉积淤泥;溢流井出水后经导流通道直接导入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内,可以消除明显黑水及臭味;经均匀配水后,向上流,依次通过级配碎石层及宾格笼生物填料层,形成类生物滤池,去除水中的含碳污染物、部分的氮磷污染物,并可以部分吸附水中的杂质;通过人工水草,形成上中下立体结构层,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可富集微生物,形成“好氧-兼氧-厌氧”复合结构的微环境,实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通过外部维护结构生态滤坝,内置的生态滤料可以吸附去除部分剩余的污染物,并确保内外水连同。
[0017]暴雨时,溢流雨污水量大,流速快,本技术中水流形成向上流,依次通过级配碎石层及宾格笼生物填料层,通过接触可吸附大量的污染物,孔隙率降低,利于微生物附着及降解;枯水时,外部干净水通过生态滤坝外部维护结构进入处理区,向下流依次通过宾格笼生物填料层及级配碎石层,可对其进行水洗,恢复吸附功能。
[0018]本技术能够对进入水体的溢流雨污水进行过滤及生物降解处理,有效去除溢流雨污水中的SS与浊度,含碳污染物,一定量的氮、磷污染物等。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围护结构更稳定,过滤及净化效果更好,可更好的解决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井溢流污染问题;占地面积小,使用年限长,处理成本低,抗容积冲击负荷能力强,可装配化施工,是一种处理效果很好的溢流雨污水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值得推广运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剖面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正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配水管道系统示意图。
[0023]附图:1-截流井,2-进水管,3-出水管,4-溢流管,5-截流井水平格栅,6-过滤网,7-导流通道,8-生态滤坝维护结构,9-人工水草,10-配水干管,11-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12-HDPE防渗膜,13-级配碎石层,14-宾格笼生物填料层,15-配水支管,16-配水孔,17-实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5]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截流井1、水平格栅5、过滤网6、导流通道7、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11、HDPE防渗膜12、配水管道系统、级配碎石层13、宾格笼生物填料层14、人工水草9、生态滤坝外部维护结构8;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11设置在处理后的湖泊或河道底,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11上满铺HDPE防渗膜12,HDPE防渗膜12上设置配水管道,配水管道由配水干管10和若干配水支管15组成,每根配水支管15设有若干配水孔16,若干配水支管15分别与配水干管10相连,配水管道上装配级配碎石层13,级配碎石层13
上吊装宾格笼生物填料层14,人工水草9均匀布置并固定于宾格笼生物填料层14网丝上,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的深度与级配碎石层13厚度相等,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的上部周围吊装生态滤坝维护结构8;截流井1内设有进水管2、出水管3和溢流管4,截流井1内等高设置水平格栅5和安装过滤网6,溢流管4通过导流通道连接到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内的配水管道。
[0026]水平格栅5为14~16目。
[0027]导流通道收集截流井出水,且顶部设置溢流口。
[0028]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11采用钢筋混凝土,与湖泊或河道底固定,折板高度2.5m,且低于正常水位1.5m。
[0029]HDPE防渗膜12采用单层,满铺,设置压顶。
[0030]配水管道由配水干管10和若干配水支管15组成,配水支管15均匀布置,配水支管开孔率1.5%,配水干管10是配水管道系统的主管,过水断面大于截流井的出水管。
[0031]级配碎石层13厚度为2.5m,分层敷设,最下层滤料粒径为70-100mm。
[0032]宾格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溢流雨污水装配式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截流井、水平格栅、导流通道、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HDPE防渗膜、配水管道、级配碎石层、宾格笼生物填料层、人工水草、生态滤坝外部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设置在处理后的湖泊或河道底,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上满铺HDPE防渗膜,HDPE防渗膜上设置配水管道,配水管道上装配级配碎石层,级配碎石层上吊装宾格笼生物填料层,人工水草均匀布置并固定于宾格笼生物填料层网丝上,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的深度与级配碎石层厚度相等;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的上部周围吊装生态滤坝维护结构;截流井内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溢流管,截流井内等高设置水平格栅,溢流管通过导流通道连接到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内的配水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溢流雨污水装配式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流井内设有过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溢流雨污水装配式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通道顶部设有溢流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溢流雨污水装配式原位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箱式折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与湖泊或河道底固定,折板高度为0.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丙生袁小兵邓亚宏赵雷孙志国石益广蔡春良邓从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