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71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7
一种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涉及辐射防护技术领域,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安装有屏蔽防护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一端设置有能够开合的密闭防护门,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滤毒通风机构和控制箱,所述滤毒通风机构的进气口位于屏蔽防护机构上,所述控制箱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装配式结构,能够实现快速拼装与拆卸,成本低廉、便捷度高、可重复多次或多场地运用,场地占用时间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辐射防护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实现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个性化拼装,与固定式防护装置相比具有需求适配性强、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能做到因地制宜、按需设防。按需设防。按需设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辐射防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核能开发利用过程中,核电厂、实验堆等核设施发生泄漏事故的概率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例如切尔诺贝利、三里岛、福岛等核泄漏事故。突发核泄漏时产生的核辐射会对难以快速撤离的工作人员以及核应急抢险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如不妥善贮存管理,也容易变成潜在污染源造成二次辐射污染。因此,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临时搭建的辐射防护装置,一方面能够为救援人员提供一个临时的“安全屋”;另一方面也能安全有效地存储救援时产生的核废物,避免造成污染扩散。授气二权公告号为CN20802192的专利提供了一种野外医用X射线防护装置,能实现立位、卧位X射线照射范围内的防护,适用于野战帐篷医院、野外应急救援站等场合,但该防护装置内部空间较小,不适于多发人同时使用,且封性能较差,不能对放射性气胶和粉尘进行有效防护,公布号为CN107633891A的“一种医用放射检查设备防护装置采用折叠防护板或屏蔽条拼装构建医用放射检验设备辐射防护装置,利用相邻防护板凹槽之间气袋膨胀将相邻折叠防护板紧紧顶住实现滑板之间固定,不需要螺栓螺母,能够提高拼装效率,然而该防护装置不坚固,外力时根易发生毁坏,且该防护装置也不具备密封性能,仅满足于一般条件下的医用射线屏蔽防护,不能对放射性气溶胶和粉尘进行有效防护。即现有的可拆卸移动式辐射防护装置无法较好的满足核应急处置条件下的射线屏蔽防护,气溶胶、粉尘等放射性污染物防护等多种复杂辐射防护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本技术采用装配式结构,能够实现快速拼装与拆卸,成本低廉、便捷度高、可重复多次或多场地运用,场地占用时间短。
[0004]为了实现所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安装有屏蔽防护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一端设置有能够开合的密闭防护门,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滤毒通风机构和控制箱,所述滤毒通风机构的进气口位于屏蔽防护机构上,所述控制箱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箱的输出端与滤毒通风机构的输入端电连接。
[0006]所述底座为热轧钢板拼接组成,所述底座上铺设有内部地板,所述内部地板由方钢组成。
[0007]所述屏蔽防护机构包括内支撑壁、第一辐射屏蔽壁和外支撑壁,所述内支撑壁位于支撑机构上且连接,所述内支撑壁和外支撑壁均位于底座上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辐射屏蔽壁位于内支撑壁和外支撑壁之间。
[0008]所述内支撑壁是由若干个内支撑板拼接组成,所述第一辐射屏蔽壁是由若干个第一辐射屏蔽板拼接组成,所述外支撑壁是由若干个外支撑板拼接组成,所述内支撑壁、第一辐射屏蔽壁和外支撑壁的拼接缝内均设有防辐射密封胶。
[0009]所述密闭防护门的四边均粘连有软性防辐射胶条,所述密闭防护门包括门框,所述门框通过活动轴与支撑机构连接,所述门框内表面的四边分别通过小沉头螺钉连接有两个L型定位板,所述门框内安装有第二辐射屏蔽壁,所述第二辐射屏蔽壁位于两个L型定位板之间,所述门框内固定连接有两个轻质铝合金板,所述L型定位板位于两个轻质铝合金板之间。
[0010]所述第二辐射屏蔽壁是由若干个第二辐射屏蔽板拼接组成,所述第二辐射屏蔽壁的拼接缝内设有防辐射密封胶。
[0011]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在底座上呈等距分布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立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立柱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侧且固定连接,两个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
[0012]所述滤毒通风机构包括进风机、气水分离器、过滤器、差压变送器和排风机,所述进风机和排风机位于屏蔽防护机构上且固定连接,所述进风机和排风机之间通过U型输气管连接,所述进风机的进风口和排风机的出气口位于屏蔽防护机构外,所述U型输气管的进出风口与第一输气管的进出风口连接,所述U型输气管和第一输气管的连接端上设有电动三通阀门,所述气水分离器和过滤器均位于底座上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的进出风口与气水分离器的进出气口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的进出气口通过第二输气管与过滤器的进出气口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位于支撑机构上且固定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箱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3]所述过滤器由初级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组成。
[0014]所述控制箱内包括单片机和电源开关组。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
[0017]1、本技术采用装配式结构,能够实现快速拼装与拆卸,成本低廉、便捷度高、可重复多次或多场地运用,场地占用时间短;
[0018]2、本技术的辐射防护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实现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个性化拼装,与固定式防护装置相比具有需求适配性强、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能做到因地制宜、按需设防;
[0019]3、本技术的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再加上滤毒通风机构配合,能做到射线屏蔽与气载放射性污染物双重防护效果;
[0020]4、本技术能够既能够用于辐射防护,也能用于放射性废物的存放隔离,一个装置具有多种防护功能,补强了现有防护装置功能单一的短板;
[0021]5、本技术的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进行的轻量化设计,大量采用了轻质合金或聚烯烃基辐射屏蔽复合材料,与传统的采用铅板或铅屏制成的防护装置相比具有轻便的优势,拼装与拆卸更加方便高效,不需要起重机械辅助吊装,完全可由人工拼装,大大增强了应急行动时的适用性、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屏蔽防护机构、支撑机构和滤毒通风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密闭防护门结构示意图;
[0025]1、底座;2、屏蔽防护机构;201、外支撑壁;202、第一辐射屏蔽壁;203、内支撑壁;3、内部底板;4、密闭防护门;401、门框;402、第二辐射屏蔽壁;403、轻质铝合金板;404、L型定位板;5、支撑机构;501、立柱;502、横梁;6、滤毒通风机构;601、进风机;602、第一输气管;603、气水分离器;604、第二输气管;605、过滤器;606、差压变送器;607、排风机;7、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0027]结合附图1~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支撑机构5,所述支撑机构5上安装有屏蔽防护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5一端设置有能够开合的密闭防护门4,通过底座1、屏蔽防护机构2和密闭防护门4组成密闭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支撑机构(5),所述支撑机构(5)上安装有屏蔽防护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5)一端设置有能够开合的密闭防护门(4),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滤毒通风机构(6)和控制箱(7),所述滤毒通风机构(6)的进气口位于屏蔽防护机构(2)上,所述控制箱(7)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箱(7)的输出端与滤毒通风机构(6)的输入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为热轧钢板拼接组成,所述底座(1)上铺设有内部地板(3),所述内部地板(3)由方钢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屏蔽防护机构(2)包括内支撑壁(203)、第一辐射屏蔽壁(202)和外支撑壁(201),所述内支撑壁(203)位于支撑机构(5)上且连接,所述内支撑壁(203)和外支撑壁(201)均位于底座(1)上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辐射屏蔽壁(202)位于内支撑壁(203)和外支撑壁(20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支撑壁(203)是由若干个内支撑板拼接组成,所述第一辐射屏蔽壁(202)是由若干个第一辐射屏蔽板拼接组成,所述外支撑壁(201)是由若干个外支撑板拼接组成,所述内支撑壁(203)、第一辐射屏蔽壁(202)和外支撑壁(201)的拼接缝内均设有防辐射密封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辐射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密闭防护门(4)的四边均粘连有软性防辐射胶条,所述密闭防护门(4)包括门框(401),所述门框(401)通过活动轴与支撑机构(5)连接,所述门框(401)内表面的四边分别通过小沉头螺钉连接有两个L型定位板(404),所述门框(401)内安装有第二辐射屏蔽壁(402),所述第二辐射屏蔽壁(402)位于两个L型定位板(404)之间,所述门框(401)内固定连接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郑力李坚赵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