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鸟类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525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鸟类诱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鸟类诱捕装置,包括固设于诱捕区域旁侧的固定杆部,与所述固定杆部活动连接且能够沿活动连接位置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杆部的方向折叠或展开的活动杆部,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之间且持续给所述活动杆部施加远离所述固定杆部的作用力的弹性组件,和一端与所述活动杆部固定连接的拉绳;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在展开时能够形成围合覆盖诱捕区域的围合框,且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之间还设有展开时能够笼罩诱捕区域的网罩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鸟类诱捕装置能够便于捕捉人员控制其工作状态,从而能够提升鸟类诱捕装置的捕捉效果。捉效果。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鸟类诱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鸟类诱捕
,具体涉及一种鸟类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鸟类可以作为城市生态网络构建的一种良好的研究对象,进而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我们既要保护他们,也需要通过他们(鸟类)来探索城市生态系统构建的基本法则。但在已有研究中,如何捕捉目标鸟是一项难题,或者诱捕效率较低,或者在不当的捕捉过程中,极易导致鸟类受伤,甚至死亡。
[0003]为此,公开号为CN105028382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型鸟类捕捉笼,它包括一笼体、一扣门和两锁闭机关,扣门设置在笼体的一侧,扣门上设置一用于控制扣门打开或闭合的铁链,扣门的顶部与笼体活动连接,扣门下部两侧分别横向向外延伸设置一凸起部,对应每一凸起部,笼体上固定设置与凸起部相互卡合的锁闭机关;每一锁闭机关均包括一连接杆、一单向轴、一卡钩和一弹簧;连接杆垂向向外延伸,且通过单向轴与笼体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杆只能向上移动,卡钩纵向向下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卡钩和单向轴之间的连接杆上还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与笼体固定连接。该方案中的鸟类诱捕装置在捕捉鸟类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鸟类的安全。
[0004]在实际生态研究的过程中,仅需要对特定的一种或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目标诱捕鸟类进行诱捕,而并不是对所有的鸟类都实施诱捕,即某些鸟类不在诱捕范围内。为此,需要先对鸟类的种类进行识别,然后再由捕捉人员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类鸟类进行捕捉;但现有技术中的鸟类诱捕装置是自动对鸟类进行捕捉的,即进入诱捕区域内的所有鸟类都会被捕捉,这使得捕捉人员很难去控制鸟类诱捕装置的工作状态,导致鸟类诱捕装置的捕捉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便于捕捉人员控制其工作状态的鸟类诱捕装置,以提升鸟类诱捕装置的捕捉效果。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鸟类诱捕装置,包括固设于诱捕区域旁侧的固定杆部,与所述固定杆部活动连接且能够沿活动连接位置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杆部的方向折叠或展开的活动杆部,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之间且持续给所述活动杆部施加远离所述固定杆部的作用力的弹性组件,和一端与所述活动杆部固定连接的拉绳;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在展开时能够形成围合覆盖诱捕区域的围合框,且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之间还设有展开时能够笼罩诱捕区域的网罩结构。
[0008]在实际诱捕过程中,待捕捉状态时,通过拉绳将活动杆部固定至靠近固定杆部的方向(拉绳远离活动杆部的一端固定在地面或其他固定位置上),使得活动杆部保持折叠状态,此时弹性组件能够处于“蓄力”的待触发状态;当需要对鸟类进行捕捉时(即判断该鸟类
为目标诱捕鸟类),捕捉人员松开拉绳或隔断拉绳(割断拉绳),使得弹性组件“储蓄的力”瞬间爆发出来,从而带动活动杆部迅速的展开以包围诱捕区域,此时诱捕区域内的鸟类被限制网罩结构形成的“密闭空间”(网罩结构上具有一些供鸟类呼吸的网孔)内,以完成对鸟类的诱捕。本方案中,捕捉人员能够通过拉绳来控制鸟类诱捕装置的工作状态,使得捕捉人员能够根据需要或其他指令选择捕捉鸟类,从而能够提升鸟类诱捕装置的捕捉效果;此外,鸟类诱捕装置的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效果,同样能够提升鸟类诱捕装置的诱捕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杆部朝远离所述固定杆部的方向完全展开时,与所述固定杆部形成的围合框的围合面积大于诱捕区域的表面积,使得所述活动杆部与所述固定杆部形成的围合框能够包围诱捕区域。
[0010]在实际诱捕过程中,诱捕区域内一般布置有诱捕食物,而鸟类在诱捕食物的吸引下进入诱捕区域,但鸟类会在诱捕区域内随意移动,也很容易站在诱捕区域的边缘位置,使得活动杆部在展示时很容易夹伤鸟类。针对这一问题,本方案中活动杆部与固定杆部形成的围合框的围合面积大于诱捕区域的表面积,并能够在展开时包围诱捕区域,使得活动杆部在展开时能够避免伤害到站在诱捕区域边缘位置的鸟类,从而能够辅助提升鸟类诱捕装置的诱捕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均为半圆形杆体,且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的两端端部分别对应铰接,使得活动杆部与所述固定杆部形成圆形的围合框。
[0012]在实际诱捕过程中,活动杆部与固定杆部形成圆形的围合框,这能够更好的与圆形的诱捕区域相适配,并能够在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尺寸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一个更大的捕捉范围,这有利于更好的对鸟类进行捕捉,同时能够更好避免损伤诱捕区域内的鸟类,能够辅助提升鸟类诱捕装置的诱捕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一对对称布置于靠近所述活动杆部两端端部位置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均分别与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固定连接。
[0014]在实际诱捕过程中,弹性组件“储蓄的力”瞬间爆发时,两个对称布置的弹性件能够稳定、快速的使得活动杆部展开,以对鸟类进行捕捉,能够提升鸟类诱捕装置的诱捕效果;而布置于活动杆部端部位置更有利于推动活动杆部快速展开;此外,两个弹性件能够使得活动杆部折叠或展开时的受力更均匀,有利于活动杆部及整个鸟类诱捕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样能辅助提升鸟类诱捕装置的诱捕效果。
[0015]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扭转簧体同轴的套设在固定杆部与活动杆部的铰接转轴上,扭簧的两个扭转臂分别压接在固定杆部、活动杆部上,且扭簧能够在活动杆部相对于固定杆部折叠时被扭转压缩,并能够在复位状态时撑开活动杆部使之与固定杆部达到展开状态。
[0016]这样,扭簧具有工作稳定、响应快速的优点,且扭簧的布置位置和布置方式有利于其更好的带动活动杆部动作,有利于辅助提升鸟类定向诱捕系统的诱捕效果。
[0017]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活动杆部相对于固定杆部折叠时处于弹性压缩的状态,且在所述活动杆部展开至包围诱捕区域时处于弹性复位的状态。
[0018]这样,弹性件能够在活动杆部被折叠时更好的“蓄力”,也就有利于“储蓄的力”瞬间爆发,从而带动活动杆部快速展开捕捉鸟类,从而能够提升鸟类诱捕装置的诱捕效果。
[0019]优选的,所述鸟类诱捕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释放拉绳的拉绳固定机构;所述拉绳固定机构包括固设于拉绳远离所述活动杆部一端的固定环,固设于所述固定杆部远离诱捕区域的一侧位置的固定座,以及设于所述固定座上部位置且开口端朝向所述固定杆部的固定卡槽;
[0020]所述固定卡槽的内底壁上设有正对固定卡槽内顶壁、且朝所述固定座底部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与滑道侧壁滑动配合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周尺寸小于所述固定环的内径尺寸,使得所述固定环能够套设于所述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柱的下端还固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处于弹性复位状态时,带动所述固定柱朝上滑动至与所述固定卡槽顶壁抵接的位置;所述固定柱的下端下方位置还设有能够带动所述固定柱朝下滑动至所述固定卡槽底壁下方的固定柱驱动组件。
[0021]在实际诱捕过程中,布置鸟类诱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鸟类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于诱捕区域旁侧的固定杆部,与所述固定杆部活动连接且能够沿活动连接位置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杆部的方向折叠或展开的活动杆部,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之间且持续给所述活动杆部施加远离所述固定杆部的作用力的弹性组件,和一端与所述活动杆部固定连接的拉绳;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在展开时能够形成围合覆盖诱捕区域的围合框,且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之间还设有展开时能够笼罩诱捕区域的网罩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鸟类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部朝远离所述固定杆部的方向完全展开时,与所述固定杆部形成的围合框的围合面积大于诱捕区域的表面积,使得所述活动杆部与所述固定杆部形成的围合框能够包围诱捕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鸟类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均为半圆形杆体,且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的两端端部分别对应铰接,使得活动杆部与所述固定杆部形成圆形的围合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鸟类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一对对称布置于靠近所述活动杆部两端端部位置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均分别与所述固定杆部和活动杆部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鸟类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扭转簧体同轴的套设在固定杆部与活动杆部的铰接转轴上,扭簧的两个扭转臂分别压接在固定杆部、活动杆部上,且扭簧能够在活动杆部相对于固定杆部折叠时被扭转压缩,并能够在复位状态时撑开活动杆部使之与固定杆部达到展开状态。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鸟类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伟李波杜春兰李欣宇杨思琦杨欣澜陈君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