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辉华专利>正文

一种光纤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46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纤收纳走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光纤线槽,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收纳线槽和第二收纳线槽,所述第一收纳线槽与所述开口贯通设置,所述第二收纳线槽的中部的绕线柱,所述绕线柱的顶端设置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收纳线槽可以将不需要绕线收纳的光纤线材进行导向和保护,第二收纳线槽上设置有绕线柱,方便需要绕线收纳的光纤线材绕着所述绕线柱卷绕进行收纳,有利于缩短光纤的布线长度,方便收纳和导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两种不同的收纳方式,使用灵活、方便,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挡板的设置可以防止绕在绕线柱的光纤线材脱离,结构可靠。结构可靠。结构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线槽


[0001]本技术涉及光纤收纳走线
,尤其是指一种光纤线槽。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电网时代,变电站采用光缆取代传统的电缆进行信息传输,一般情况下,光缆两端需预留一定余度,以便于后期检修和调整,变电站的光缆作为一种信息传输介质,考虑到防雷、屏蔽及施工要求,一般站内采用普缆,这样便于现场施工,普缆两端3米位置改为独立纤芯传输,这样便于纤芯直接接入两端的设备,光纤走线槽盒是一种对光纤电缆起收纳作用的一种线体收纳工具;
[0003]但现有的光纤走线槽盒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普缆两端的纤芯一般长度预留较大,多余纤芯一般缠绕在设备屏柜两侧的槽盒里,竖向固定,结构单一,使用方式单调,另外目前常用的缠绕方式是绑扎,采用绑扎方式,一般力度不好把握,施工阶段光纤易折损,传统线槽盒需要使用时通过手动捆扎的方式完成对光纤的固定操作,增加了使用者的操作,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光纤线槽,第一收纳线槽可以将不需要绕线收纳的光纤线材进行导向和保护,第二收纳线槽上设置有绕线柱,方便需要绕线收纳的光纤线材绕着所述绕线柱卷绕进行收纳,有利于缩短光纤的布线长度,方便收纳和导向,本技术具备两种不同的收纳方式,使用灵活、方便,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挡板的设置可以防止绕在绕线柱的光纤线材脱离,结构可靠。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纤线槽,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收纳线槽和第二收纳线槽,所述第一收纳线槽与所述开口贯通设置,所述第二收纳线槽的中部的绕线柱,所述绕线柱的顶端设置有挡板。
[0007]其中,所述第一收纳线槽位于所述第二收纳线槽的下方,所述第一收纳线槽与所述第二收纳线槽之间设置有隔板。
[0008]其中,所述第二收纳线槽的两端均设置有分线体。
[0009]其中,所述分线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纳线槽两端的中部。
[0010]其中,所述绕线柱从上至下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分层板。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中,第一收纳线槽可以将不需要绕线收纳的光纤线材进行导向和保护,第二收纳线槽上设置有绕线柱,方便需要绕线收纳的光纤线材绕着所述绕线柱卷绕进行收纳,有利于缩短光纤的布线长度,方便收纳和导向,本技术具备两种不同的收纳方式,使用灵活、方便,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挡板的设置可以防止绕在绕线柱的光纤线材脱离,结构可靠。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光纤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光纤线槽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收纳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收纳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7]在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18]1—壳体
ꢀꢀꢀꢀꢀꢀꢀꢀꢀꢀꢀ
2—第一收纳线槽
ꢀꢀꢀ
3—第二收纳线槽
[0019]4—绕线柱
ꢀꢀꢀꢀꢀꢀꢀꢀꢀ
5—挡板
ꢀꢀꢀꢀꢀꢀꢀꢀꢀꢀꢀ
6—隔板
[0020]7—分线体
ꢀꢀꢀꢀꢀꢀꢀꢀꢀ
8—分层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2]一种光纤线槽,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收纳线槽2和第二收纳线槽3,所述第一收纳线槽2与所述开口贯通设置,所述第二收纳线槽3的中部的绕线柱4,所述绕线柱4的顶端设置有挡板5。具体地,所述第一收纳线槽2和第二收纳线槽3分别可以对不同收纳需求的光纤线材进行收纳,其中,第一收纳线槽2直接与壳体1两端的开口贯通,可以将不需要绕线收纳的光纤线材进行导向和保护,第二收纳线槽3上设置有绕线柱4,方便需要绕线收纳的光纤线材绕着所述绕线柱4卷绕进行收纳,有利于缩短光纤的布线长度,方便收纳和导向,本技术实施例使得本光纤线槽具备两种不同的收纳方式,使用灵活、方便,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挡板5的设置可以防止绕在绕线柱4的光纤线材脱离,结构可靠。
[002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光纤线槽,所述第一收纳线槽2位于所述第二收纳线槽3的下方,所述第一收纳线槽2与所述第二收纳线槽3之间设置有隔板6。具体地,上述设置的隔板6有效将两种收纳方式的第一收纳线槽2和第二收纳线槽3分开,结构可靠,方便不同的收纳需求使用,所述壳体1可以固定在墙壁、机架或者设备上均可。
[002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光纤线槽,所述第二收纳线槽3的两端均设置有分线体7。具体地,分线体7的设置方便将光纤线材分开进入第二收纳线槽3内,起到理线、分线的效果;优选地,所述分线体7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纳线槽3两端的中部,所述绕线柱4固定在隔板6上,所述分线体7固定在所述隔板6上,优选地,隔板6与分线体7一体成型,绕线柱4与隔板6一体成型,结构稳固不易松动。
[0025]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光纤线槽,所述绕线柱4从上至下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分层板8。具体地,上述设置可以将绕线柱4的光纤进行分层摆放,进一步提高光纤线材的理线效果,使用方便,结构可靠;另外,该绕线柱6与分层板9的配合,可以将已经缠绕成团的光纤线路进行改造,将缠绕结通过分层板9的多层结构,将缠绕结上的光纤穿行或者缠绕不同层上,这样方便解开缠绕结,使用灵活、方便。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
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收纳线槽和第二收纳线槽,所述第一收纳线槽与所述开口贯通设置,所述第二收纳线槽的中部的绕线柱,所述绕线柱的顶端设置有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线槽位于所述第二收纳线槽的下方,所述第一收纳线槽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辉华
申请(专利权)人:阮辉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