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33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共享车辆组成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包括承载框、连接盖和头盔,连接盖与承载框之间活动交接,所述头盔放置在承载框的内侧,承载框上安装有与连接盖相匹配的智能锁结构,承载框的内侧底部安装有RFID读头,承载框的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RFID天线。该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使得承载框的开关状态能够实施的反馈至共享车辆的中控装置,使得内RFID磁条和外RFID磁条中的一个或两个与RFID天线能够相互感应识别,以确认头盔位于承载框内,而相互感应识别的信号通过RFID读头传输给共享车辆的中控装置,进而使得头盔能够被确认未丢失为正常状态。被确认未丢失为正常状态。被确认未丢失为正常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共享车辆组成配件
,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共享,是指许多人合用一辆车,即开车人对车辆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有点类似于在租车行里短时间包车,车辆共享一般是通过某个公司来协调车辆,并负责车辆的保险和停放等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省钱,而且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以及公路的磨损,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对能量的依赖性,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0003]随着国家对交通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不断的强化安全行车意识,佩戴头盔成为行车车辆的标准,但在共享车辆行业中,一般很少有配备头盔,头盔投入成本较大,还有关于头盔能够正常返还放置避免丢失遗漏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对共享车辆的头盔放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解决了共享车辆所配备的头盔的实时状态不能有效反馈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包括承载框、连接盖和头盔,连接盖与承载框之间活动交接,所述头盔放置在承载框的内侧,承载框上安装有与连接盖相匹配的智能锁结构,承载框的内侧底部安装有RFID读头,承载框的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RFID天线,头盔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安装有与RFID天线相匹配的内RFID磁条和外RFID磁条。
[0008]优选的,所述RFID天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RFID天线与承载框的内侧壁之间为固定连接,RFID天线关于RFID读头环形阵列分布,RFID天线与RFID读头之间电信号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承载框和连接盖组成密闭空间形状与头盔的形状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内RFID磁条和外RFID磁条与头盔表面之间均为弧形平整过渡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智能锁结构采用遥控信号控制的智能锁,连接盖与承载框配合的表面开设有锁扣槽,智能锁结构的锁体安装在承载框上,智能锁结构的锁扣与连接盖上的锁扣槽相适配。
[0012]优选的,所述内RFID磁条和外RFID磁条与RFID天线之间采用加密机制传输感应。
[0013]优选的,所述智能锁结构和RFID读头均与共享车辆的中控装置信号连接。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通过在承载框和连接盖之间安装智能锁结构,对连接盖进行智能化开关控制,使得承载框的开关状态能够实施的反馈至共享车辆的中控装置,保障共享车辆组成配件的完整使用性。
[0017](2)、该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通过设置RFID读头、RFID天线、内RFID磁条和外RFID磁条相互配合,在设备使用时,头盔放置在承载框的内侧,使得内RFID磁条和外RFID磁条中的一个或两个与RFID天线能够相互感应识别,多个RFID天线的设置增加内RFID磁条和外RFID磁条的感应灵敏度,以确认头盔位于承载框内,而相互感应识别的信号通过RFID读头传输给共享车辆的中控装置,进而使得头盔能够被确认未丢失为正常状态。
[0018](3)、该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通过设置RFID天线和头盔相互配合,在设备使用时,头盔放置在承载框内,头盔可正放在承载框的内侧,头盔也可以倒放在承载框的内侧,这种放置方式有效的增加承载框内的存储空间,为使用者在使用时预留存储空间,便于相关使用者的骑行。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连接盖展开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头盔倒放示意图。
[0022]图中:1承载框、2连接盖、3智能锁结构、4头盔、5 RFID读头、6 RFID天线、7内RFID磁条、8外RFID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包括承载框1、连接盖2和头盔4,连接盖2与承载框1之间活动交接,所述头盔4放置在承载框1的内侧,承载框1上安装有与连接盖2相匹配的智能锁结构3,承载框1的内侧底部安装有RFID读头5,RFID读头5内嵌在承载框1的内侧底部并与成长框1内侧底部表面相平齐,避免头盔4在倒置时对RFID读头5产生碰触损伤,保障结构之间配合的稳定性,承载框1的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RFID天线6,头盔4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安装有与RFID天线相匹配的内RFID磁条7和外RFID磁条8,RFID天线6的数量至少为三个,RFID天线6与承载框1的内侧壁之间为固定连接,RFID天线6关于RFID读头5环形阵列分布,RFID天线6与RFID读头5之间电信号连接,所述承载框1和连接盖2组成密闭空间形状与头盔4的形状相适配,内RFID磁条7和外RFID磁条8与头盔4表面之间均为弧形平整过渡连接,智能锁结构3采用遥控信号控制的智能锁,连接盖2与承载框1配合的表面开设有锁扣槽,智能锁结构3的锁体安装在承载框1上,智能锁结构3的锁扣与连接盖2上的锁扣槽相适配,内RFID磁条7和外RFID磁条8与RFID天线6之间采用加密机制传输感应,所述智能锁结构3和RFID读头5均与共享车辆的中控装
置信号连接,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0025]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0026]工作原理:在设备使用时,头盔4放置在承载框1的内侧,使得内RFID磁条7和外RFID磁条8中的一个或两个与RFID天线6能够相互感应识别,以确认头盔位于承载框1内,而相互感应识别的信号通过RFID读头5传输给共享车辆的中控装置。
[0027]本技术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包括承载框、连接盖和头盔,其特征在于:连接盖与承载框之间活动交接,所述头盔放置在承载框的内侧,承载框上安装有与连接盖相匹配的智能锁结构,承载框的内侧底部安装有RFID读头,承载框的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RFID天线,头盔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安装有与RFID天线相匹配的内RFID磁条和外RFID磁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天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RFID天线与承载框的内侧壁之间为固定连接,RFID天线关于RFID读头环形阵列分布,RFID天线与RFID读头之间电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共享车辆头盔取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和连接盖组成密闭空间形状与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权杨俊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青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