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震结构的球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19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球体组件,包括阀杆和球体,球体上开设有供液体经过的过渡管路,球体顶端开设有容置槽,阀杆一端设置有转动件,转动件由若干个钢圈同轴堆叠组成,若干个钢圈中最顶端的钢圈端面与阀杆一端连接,若干个钢圈中最低端的钢圈与容置槽底部抵触配合,相邻钢圈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每个钢圈的直径均大于堆叠在其上方的钢圈的直径,每个钢圈外壁上均包裹有弹性垫,容置槽内壁上凸起设置有凸块,与容置槽底部抵触的钢圈其外壁设置有抵触块,抵触块与凸块抵触配合实现对转动件在容置槽中的转动限位,钢圈呈圆盘状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球体与阀杆之间的碰撞导致阀体损伤的问题。阀杆之间的碰撞导致阀体损伤的问题。阀杆之间的碰撞导致阀体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减震结构的球体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球阀
,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球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球阀是球体由阀杆带动,并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的阀门。其可用于流体的调节与控制。现有技术中液体流经球体中的管路时,因为液体流速过快与管路内壁摩擦产生冲击力,此时球体会震动,而球体震动会联动阀杆使得阀杆也会震动,长期以往,球体外壁会与阀体之间产生碰撞导致球体受损,球体受损后其与阀体之间会存在空隙,导致球体旋转时液体流到空隙中对阀体造成损伤,且阀杆随着球体震动时,其与阀体之间也会产生碰撞导致阀杆或阀体受损,甚至阀杆与球体之间长时间震动导致阀杆与球体连接处受损,导致球体与阀杆连接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球体组件,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球体与阀杆之间的碰撞导致阀体损伤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球体组件,包括阀杆和球体,所述球体上开设有供液体经过的过渡管路,所述球体顶端开设有容置槽,所述阀杆一端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由若干个钢圈同轴堆叠组成,若干个所述钢圈中最顶端的钢圈端面与阀杆一端连接,若干个所述钢圈中最低端的钢圈与容置槽底部抵触配合,所述相邻钢圈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每个钢圈的直径均大于堆叠在其上方的钢圈的直径,所述每个钢圈外壁上均包裹有弹性垫,所述容置槽内壁上凸起设置有凸块,与所述容置槽底部抵触的钢圈其外壁设置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与凸块抵触配合实现对转动件在容置槽中的转动限位,所述钢圈呈圆盘状设置。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钢圈同轴堆叠,若干个钢圈中最顶端的钢圈端面与阀杆一端连接,若干个钢圈中最低端的钢圈与容置槽底部抵触配合,当阀杆转动时,整组钢圈在容置槽内转动,此时抵触块与凸块抵触配合使得整组钢圈无法继续在容置槽内转动,此时操作人员继续转动阀杆,抵触块向凸块施力,因为凸块与球体为一个整体,所以球体受力转动;当球体受液体流过产生的冲击力而震动时,整组钢圈中与容置槽底壁抵触的钢圈随之震动,其震动产生的冲击力逐步向上递减,因为相邻钢圈中均连接弹性件,所以当冲击力向上移动时,首先接触的就是弹性件,弹性件受力形变并削减一部分冲击力,此时剩余冲击力逐步向上移动并经过若干个弹性件削弱后直至阀杆,阀杆最终承受的震动冲击力与初始未被弹性件削弱的震动冲击力截然不同;上述钢圈的设置使得当球体承受冲击产生的震动力时,每个钢圈均能承受一部分冲击力甚至削弱一部分冲击力,且弹性件的设置也能进一步的削减冲击力,确保球体传递出的冲击力不会大幅度的影响阀杆,使得阀杆与球体之间连接更加的稳固,避免阀杆与球体之间的连接出现损坏导致阀杆不能及时驱动球体,进一步的提高了球阀的使用寿命,且现有技术中球阀承受震动力时会共振出反向作用力,此
时球体再次受到来自阀杆的冲击力,而上述钢圈和弹性件的设置,使得阀杆穿出的小部分作用力能够进一步的被钢圈和弹性件缩减,避免球体长时间受到大幅度的反向作用力而受损,进一步的提高球阀的使用寿命。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件为弹性块,所述弹性块具有弹性性能,所述弹性块一端与其中一个钢圈外壁连接,另一端与相邻钢圈的外壁连接。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弹性块具有弹性性能,弹性块一端与其中一个钢圈外壁连接,另一端与相邻钢圈的外壁连接,当弹性块承受冲击力时,其发生弹性形变并缓冲一部分冲击力,避免阀杆直接承受由球体带来的震动力。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若干个所述钢圈上均同轴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直径大小一致,所述容置槽底部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依次穿设过通槽实现限位块对转动件的偏移限位。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限位块依次穿设过通槽,使得限位块对若干个钢圈进行偏移限位,避免钢圈在容置槽内晃动而偏移方位,防止钢圈受力性能受影响,且进一步的阻止钢圈在容置槽内左右晃动对容置槽内壁产生大幅度碰撞。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容置槽开口处内壁上安装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开设有用于供阀杆穿设的开孔,所述开孔直径大小与阀杆直径大小相适配,所述定位环外壁与容置槽开口处内壁涨紧配合实现对容置槽的封闭。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定位环外壁与容置槽开口处内壁涨紧配合实现定位环对容置槽的封闭,避免钢圈在容置槽内大幅度晃动从而脱离容置槽,进一步的提高了阀杆与球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三维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阀杆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球体组件1,包括阀杆1和球体2,所述球体2上开设有供液体经过的过渡管路21,所述球体2顶端开设有容置槽22,所述阀杆1一端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由若干个钢圈3同轴堆叠组成,若干个所述钢圈3中最顶端的钢圈3端面与阀杆1一端连接,若干个所述钢圈3中最低端的钢圈3与容置槽22底部抵触配合,所述相邻钢圈3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每个钢圈3的直径均大于堆叠在其上方的钢圈3的直径,所述每个钢圈3外壁上均包裹有弹性垫31,所述容置槽22内壁上凸起设置有凸块221,与所述容置槽22底部抵触的钢圈3其外壁设置有抵触块32,所述抵触块32与凸块221抵触配合实现对转动件在容置槽22中的转动限位,所述钢圈3呈圆盘状设置,所述弹性件为弹性块33,所述弹性块33具有弹性性能,所述弹性块33一端与其中一个钢圈3外壁连接,另一端与相邻钢圈3的外壁连接,若干个所述钢圈3上均同轴开设有通槽34,所述通槽34直径大小一致,所述容置槽22底部上设置有限位块222,所述限位块222依次穿设过通槽34实现限位块222对转动件的偏移限位,所述容置槽22开口处内壁上安装有定位环223,所述定位环223上
开设有用于供阀杆1穿设的开孔224,所述开孔224直径大小与阀杆1直径大小相适配,所述定位环223外壁与容置槽22开口处内壁涨紧配合实现对容置槽22的封闭。
[0016]当阀杆1转动时,整组钢圈3在容置槽22内转动,此时抵触块32与凸块221抵触配合使得整组钢圈3无法继续在容置槽22内转动,此时操作人员继续转动阀杆1,抵触块32向凸块221施力,因为凸块221与球体2为一个整体,所以球体2受力转动;当球体2受液体流过产生的冲击力而震动时,整组钢圈3中与容置槽22底壁抵触的钢圈3随之震动,其震动产生的冲击力逐步向上递减,因为相邻钢圈3中均连接弹性件,所以当冲击力向上移动时,首先接触的就是弹性件,弹性件受力形变并削减一部分冲击力,此时剩余冲击力逐步向上移动并经过若干个弹性件削弱后直至阀杆1,阀杆1最终承受的震动冲击力与初始未被弹性件削弱的震动冲击力截然不同;限位块222依次穿设过通槽34,使得限位块222对若干个钢圈3进行偏移限位,定位环223外壁与容置槽22开口处内壁涨紧配合实现定位环223对容置槽22的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球体组件,包括阀杆和球体,所述球体上开设有供液体经过的过渡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顶端开设有容置槽,所述阀杆一端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由若干个钢圈同轴堆叠组成,若干个所述钢圈中最顶端的钢圈端面与阀杆一端连接,若干个所述钢圈中最低端的钢圈与容置槽底部抵触配合,所述相邻钢圈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每个钢圈的直径均大于堆叠在其上方的钢圈的直径,所述每个钢圈外壁上均包裹有弹性垫,所述容置槽内壁上凸起设置有凸块,与所述容置槽底部抵触的钢圈其外壁设置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与凸块抵触配合实现对转动件在容置槽中的转动限位,所述钢圈呈圆盘状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世杰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