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99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通过隔板相间隔的调节池、反应池、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净化池以及清水池,污水依次流经各处理池后氨氮去除率、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残余量均达到了优质水质的标准。其中通过调节池可以杀菌消毒和调节污水的酸碱度,通过反应池可以有效除去污水中的重金属物质及含磷物质,通过沉淀池初步聚沉水中悬浮物,通过厌氧、好氧池除去氨氮类有机物,通过净化池深入吸附悬浮颗粒、除臭去色,从而使污水水质达到标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家庭及办公场所有效地处理回用生活污水。污水。污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回用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以家庭及办公场所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用水浪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厂通常使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其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水中依然含有较高浓度的COD、TN、TP。此外,目前已有技术的氨氮和重金属去除率很低,因此,污水深度处理与重金属处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基于以上研究,需要设计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起到有效除去氨氮磷和重金属物质的作用,从而使得该工艺处理得到的水符合国家饮用水GB5749-2006标准,出水水质不受污水条件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的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通过隔板相间隔的调节池、反应池、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净化池以及清水池;
[0007]在调节池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和臭氧发生装置,调节池的另一端通过带有连通管的隔板与反应池相连,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用于预氧化调节池中的液体;所述的调节池上设有第一加药装置,用于调节液体的酸碱度;
[0008]所述的反应池上设有第二加药装置,用于加入重金属捕捉剂以聚合污水中的重金属物质;所述的反应池与沉淀池通过带有连通管的隔板相连,在反应池和沉淀池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粗栅格网,使得反应池内的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后进入沉淀池;
[0009]所述的沉淀池与厌氧池通过带有连通管的隔板相连,在沉淀池和厌氧池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网状脱氧框,使得沉淀池内的污水经过脱氧后进入厌氧池,为厌氧池创造无氧环境,所述的厌氧池内设有若干个生化球;
[0010]所述的厌氧池与好氧池通过带有连通管的隔板相连;所述的好氧池内设有若干个生化球,在好氧池底部的设置有曝气装置;
[0011]所述好氧池与净化池通过带有连通管的隔板相连;所述的净化池内布置有活性炭和矿物石头,用于吸附悬浮小颗粒和净化水质;
[0012]所述净化池和清水池通过带有连通管的隔板相连;在净化池和清水池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细栅格网,使得污水得到深度过滤;清水池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
[0013]进一步的,调节池的内部还设置有pH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调节池中液体的pH值。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加药装置和第二加药装置采用PLC自动加药系统。
[0015]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加压溶气泵,所述加压溶气泵通过软管连接所述调节池。
[0016]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池和清水池内部均置有液位控制器,液位控制器装置正面设有报警灯。
[0017]进一步的,各处理池间的连通管上均设有阀门。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可以方便家庭及办公场所有效地处理回用生活污水,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用水浪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池可以杀菌消毒和调节污水的酸碱度,通过反应池可以有效除去污水中的重金属物质及含磷物质,通过沉淀池初步聚沉水中悬浮物,通过厌氧、好氧池除去氨氮类有机物,通过净化池深入吸附悬浮颗粒、除臭去色,从而使污水水质达到标准。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易于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调节池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厌氧池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好氧池示意图;
[0024]图中:1-臭氧发生器;2-加压溶气泵;3-进水管;4-出水管;5第一加药装置;6-第二加药装置;7-pH检测装置;8-隔板;9-细栅格网;10-粗栅格网;11-连通管;12-网状脱氧框;13-生化球;14-曝气装置;15-调节池;16-反应池;17-沉淀池;18-厌氧池;19-好氧池;20-净化池;21-清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通过隔板8相间隔的调节池15、反应池16、沉淀池17、厌氧池18、好氧池19、净化池20以及清水池21,所有池体均为长方体;污水依次流经后氨氮去除率、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残余量均达到了优质水质的标准。
[0027]在调节池15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3和臭氧发生装置,调节池15的另一端通过带有连通管11的隔板8与反应池16相连,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用于预氧化调节池15中的液体;所述的调节池15上设有第一加药装置5,用于调节液体的酸碱度;污水进入调节池15后,臭氧发生器1和自动加药机分别对其进行预氧化处理和调节酸碱度,使得污水进行初步净化。
[0028]所述的反应池16上设有第二加药装置6,用于加入重金属捕捉剂以聚合污水中的重金属物质;所述的反应池16与沉淀池17通过带有连通管11的隔板8相连,在反应池16和沉淀池17之间的连通管11上设置有粗栅格网10,使得反应池16内的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后进入沉淀池17;当污水流经反应池16时,第二加药装置6会自动加入重金属捕捉剂,用于聚合污水中的重金属物质;另外反应池16内还加有聚磷菌,便于除去污水中含磷物质,从而污水得到进一步净化。所述沉淀池17中加入絮凝剂,便于降低水的浑浊度和吸附沉降水中悬浮物。
[0029]所述的沉淀池17与厌氧池18通过带有连通管11的隔板8相连,在沉淀池17和厌氧池18之间的连通管11上设置有网状脱氧框12,使得沉淀池17内的污水经过脱氧后进入厌氧池18,为厌氧池18创造无氧环境,所述的厌氧池18内设有若干个生化球13;当污水流经厌氧池18时,附在生化球13表面的厌氧菌进行反硝化反应,从而可以有效地除去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
[0030]所述的厌氧池18与好氧池19通过带有连通管11的隔板8相连;所述的好氧池19内设有若干个生化球13,在好氧池19底部的设置有曝气装置14;当污水流经好氧池19时,附在生化球13表面的好氧菌在曝气装置14的参与下进行硝化反应,从而可以有效地除去污水中氨类有毒物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化球13表面粗糙,生化球13比表面积达80m2/m3,强度高,不易破损,细菌微生物很容易在其上面生长、附着,不致随水流出。污水在流动过程中能保持与生长有细菌微生物的生化球13密切接触,因而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下,可取得较长的污泥泥龄,细菌的平均停留时间可长达100天以上,使得污水净化的效率大大提升。
[0031]所述好氧池19与净化池20通过带有连通管11的隔板8相连;所述的净化池20内布置有活性炭和矿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隔板相间隔的调节池、反应池、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净化池以及清水池;在调节池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和臭氧发生装置,调节池的另一端通过带有连通管的隔板与反应池相连,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用于预氧化调节池中的液体;所述的调节池上设有第一加药装置,用于调节液体的酸碱度;所述的反应池上设有第二加药装置,用于加入重金属捕捉剂以聚合污水中的重金属物质;所述的反应池与沉淀池通过带有连通管的隔板相连,在反应池和沉淀池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粗栅格网,使得反应池内的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后进入沉淀池;所述的沉淀池与厌氧池通过带有连通管的隔板相连,在沉淀池和厌氧池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网状脱氧框,使得沉淀池内的污水经过脱氧后进入厌氧池,为厌氧池创造无氧环境,所述的厌氧池内设有若干个生化球;所述的厌氧池与好氧池通过带有连通管的隔板相连;所述的好氧池内设有若干个生化球,在好氧池底部的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好氧池与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龙龙再荣郁子阳姜志炜王彦何翔卢晨阳周钰鑫乔月来兰天奇陈云浩李卓岳龙张东良汪磊冷宇涵陶羽杭万田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