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旋流式除尘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89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旋流式除尘脱硫塔,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脱硫塔壳体、涡轮旋转脱硫单元、检查孔、进气管道、风机、喷液排出口与净气排出口;脱硫塔壳体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道,壳体底部另一侧依次开有检查孔与喷液排出口,壳体中部设有若干级涡轮旋转脱硫单元,涡轮旋转脱硫单元包括涡轮旋流层与喷淋雾化装置,脱硫塔壳体顶部开有净气排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布置若干级涡轮旋转脱硫单元使废气可产生高速旋转气流,人为制造漩涡区域,提高了喷淋效果,使得净化效果更理想。更理想。更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旋流式除尘脱硫塔


[0001]本技术属于
,特别是涉及一种涡轮旋流式除尘脱硫塔。

技术介绍

[0002]气污染将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环境酸化”。“环境酸化”与SO2等硫化物排入大气中有密切关系。硫化物气体容易在下雨的过程中造成酸雨,其次,硫化物气体对大气的直接污染也很严重。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还不允许像发达国家那样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且在对二氧化硫的治理方面起步很晚,至今还处于摸索阶段,国内一些电厂的烟气脱硫装置大部分是欧洲、美国、日本引进的技术,或者是试验性的,且设备处理的烟气量很小,还不成熟。不过由于近几年国家环保要求的严格,脱硫工程是所有新建电厂必须建设的,因此我国开始逐步以国外的技术为基础研制适合自己国家的脱硫技术。但总的来说,目前的脱硫技术造价成本高,运行维护成本高,且脱硫效率尚有提高空间。
[0003]现有公开的专利ZL97233705.9公开了一种花岗岩水膜除尘器,是用花岗岩石材做塔体砌筑物,利用旋风分离原理,由水膜捕集烟尘粒子,但是花岗岩水膜除尘器占地面积较大,脱硫除尘效率较低,近几年逐渐退出市场,尤其随着各地区排放污染物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纷纷出台,花岗岩水膜除尘器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火电厂大型燃煤锅炉应用了国外空塔喷淋脱硫技术,但技术和设备国产化进程缓慢或者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国产化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是国外厂家对核心技术封锁和关键设备制造还存在许多工艺和材料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旋流式除尘脱硫塔,通过布置若干级涡轮旋转脱硫单元使废气可产生高速旋转气流,人为制造漩涡区域,提高了喷淋效果,使得净化效果更理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为一种涡轮旋流式除尘脱硫塔,包括脱硫塔壳体、进气管道、风机、检查孔、喷液排出口、涡轮旋转脱硫单元与净气排出口;所述脱硫塔壳体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可将气体鼓进进气管道,所述脱硫塔壳体底部相对另一侧由上到下依次开有检查孔与喷液排出口,所述脱硫塔壳体内部设有涡轮旋转脱硫单元,所述涡轮旋转脱硫单元包括涡轮旋流层与喷淋雾化装置,所述涡轮旋流层与喷淋雾化装置由下到上依次分布于脱硫塔壳体内部,所述涡轮旋流层包括有位于中部的呈圆柱形的盲板、位于外部呈圆环形的涡轮圈与位于盲板和涡轮圈之间的若干涡轮叶片,所述涡轮旋流层的涡轮圈固定于脱硫塔壳体内壁,所述喷淋雾化装置包括有若干呈横向设置固定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位于脱硫塔壳体内部的部分设有雾化喷嘴,所述喷淋管的位于脱硫塔壳体外部的部分连接有泵,所述脱硫塔壳体顶部开有净气排出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涡轮旋流层的涡轮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倾斜角 a,所述倾斜角a的范围为30度-45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喷嘴与喷淋管位于脱硫塔壳体内部的部分为螺旋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涡轮叶片阵列固定于盲板和涡轮圈之间。盲板本身不转动,没有传动轴。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涡轮固定于脱硫塔内,涡轮本身不转动,没有传动轴,没有通过外部电动机,电耗更低;
[0012]2.涡轮叶片与水平面呈一倾角范围30度至45度,高速气流流过涡轮叶片,自动产生高速旋转气流,使得净化效果更理想;
[0013]3.净化喷液喷嘴在喷液管上均匀布置,喷嘴与喷液管采用螺旋连接,方便更换维护,避免了焊接带来的无法拆卸问题;
[0014]4.本技术可根据脱硫塔直径大小,同一截面均匀布置若干根喷液管,提高喷淋效果;
[0015]5、本技术可根据脱硫塔高度布置若干级涡轮旋转脱硫单元,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
[0016]6、本技术喷淋净化液可回收循环利用,运行成本更低。
[0017]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涡轮旋流式除尘脱硫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涡轮旋流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涡轮旋流层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喷淋雾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脱硫塔壳体,2-进气管道,3-风机,4-检查孔,5-喷液排出口, 6-涡轮旋转脱硫单元,7-净气排出口,8-涡轮旋流层,9-喷淋雾化装置,801-盲板,802-涡轮圈,803-涡轮叶片,901-喷淋管,902-雾化喷嘴,903-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

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涡轮旋流式除尘脱硫塔,包括脱硫塔壳体1、进气管道2、风机3、检查孔4、喷液排出口5、涡轮旋转脱硫单元6与净气排出口7;所述脱硫塔壳体1底部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道2,所述进气管道2设有风机3,所述脱硫塔壳体1 壳体底部相对另一侧由上到下依次开有检查孔4与喷液排出口5,所述脱硫塔壳体1内部设有涡轮旋转脱硫单元6,所述涡轮旋转脱硫单元6包括涡轮旋流层8与喷淋雾化装置9,所述涡轮旋流层8与喷淋雾化装置9由下到上依次分布于脱硫塔壳体1内部,所述涡轮旋流层 8包括有位于中部的呈圆柱形的盲板801、位于外部呈圆环形的涡轮圈802与位于盲板801和涡轮圈802之间的若干涡轮叶片803,所述涡轮旋流层8的涡轮圈802固定于脱硫塔壳体1内壁,所述喷淋雾化装置9包括有若干呈横向设置固定的喷淋管901,所述喷淋管901 的位于脱硫塔壳体1内部的部分设有雾化喷嘴902,所述喷淋管901的位于脱硫塔壳体1外部的部分连接有泵903,所述脱硫塔壳体1顶部开有净气排出口7。
[0028]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废气由进气管道2进入通过风机3 被高速鼓入涡轮旋转式脱硫塔壳体1,高速进入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旋流式除尘脱硫塔,包括脱硫塔壳体(1)、进气管道(2)、风机(3)、检查孔(4)、喷液排出口(5)、涡轮旋转脱硫单元(6)与净气排出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壳体(1)底部一侧连接有进气管道(2),所述进气管道(2)连接风机(3),所述风机(3)可将气体鼓进进气管道(2);所述脱硫塔壳体(1)壳体底部相对另一侧由上到下依次开有检查孔(4)与喷液排出口(5);所述脱硫塔壳体(1)内部自上而下设有若干涡轮旋转脱硫单元(6),所述涡轮旋转脱硫单元(6)包括涡轮旋流层(8)与喷淋雾化装置(9),所述喷淋雾化装置(9)位于涡轮旋流层(8)上方,所述涡轮旋流层(8)包括位于中部的盲板(801)、位于外部呈圆环形的涡轮圈(802)与位于盲板(801)和涡轮圈(802)之间的若干涡轮叶片(803),所述涡轮圈(802)固定于脱硫塔壳体(1)内壁。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萍张兵陈征宇王进卿林日勇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金安锅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