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76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并且出光面具有多条与入光面平行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多条棱镜之间的间隔距离的周期随远离入光面而线性递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非自发光显示装置,因液晶自身不具有发光特性,因此需要提供相应的背光模组或者前光模组作为光源,来实现显示功能。请参照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1,该背光模组1包括一光源11、一反射板12、一导光板13、一扩散板14和一增亮片15。该导光板13大致是平板形,其包括一入光面131、一底面133和一出光面132。其中该光源11相对于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设置,该反射板12、导光板13、扩散板14、增亮片15依次层叠放置。由光源11发出的光束,经导光板13、反射板12和扩散板14作用后导向该增亮片15,该增亮片15表面均匀分布有多条平行的棱镜151,该棱镜151将该光束聚集并射出背光模组。但是,因为该背光模组1采用的元件数目较多而且各元件均分立,其增加光束接口反射的光能损失,降低该背光模组1出光辉度,且增亮片15的价格较高,致使该背光模组1成本较高。请参照图2,为克服上述缺点,现有技术提供另一种背光模组2,该背光模组2包括一光源21、一反射板23,一导光板20。该导光板20的出光面202上分布多条棱镜结构222,该导光板20的底面203分布有网点结构221。其中该光源21是相对于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1设置,该反射板23和导光板20层叠放置。此种结构的背光模组2可省掉增亮片,但是,因为平行布置的棱镜结构222和导光板20的透明基板22是一体成形,棱镜结构222均匀分布在导光板20的表面,其只有聚光作用,但无法改变光源近端与远程的辉度差,因而出光均匀度较差,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出光均匀度较差而影响显示效果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出光均匀度的导光板。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出光均匀度较差而影响显示效果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出光均匀度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并且出光面具有多条与入光面平行的棱镜,该多条棱镜之间的间隔距离的周期随远离入光面而线性递减。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该导光板包括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并且出光面具有多条与入光面平行的棱镜,该多条棱镜之间的间隔距离的周期随远离入光面而线性递减,该至少一光源位于入光面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出光面具有多条与入光面平行的棱镜,该多条棱镜的周期随远离入光面而线性递减,距光源较远处棱镜聚光作用增强,因而可以有效提高该导光板的出光均匀度,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背光模组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配合参照图3及图4,分别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与侧视图。该背光模组3包括一导光板30及一光源31,该导光板30包括一入光面301,一和该入光面301垂直相交的底面303,及一和该底面303相对的出光面302。该光源31相对于导光板30入光面301设置。该入光面301接收来自光源31所发出的光束,该底面303均匀分布多个网点311,其将该光束散射、反射后导向出光面302,由出光面302将该光束导出。该出光面302设置多条与入光面301平行的条状棱镜312。该条状棱镜312的顶角角度是60-120度,高度是15-25μm,但是,当条状棱镜312的顶角角度是90度,高度是20μm时最佳;该条状棱镜312的棱镜总数是整数N,N值依一函数计算N=R/220其中,R是导光板30沿入光面301方向的总长度,靠近入光面的条状棱镜镜面是第1条,依次是第2条,第3条,......至最远离者是第N条,第n条棱镜的周期Tn依一函数变化Tn=T0-a(n-1)其中,n=1,2,......,N,T0=400μm,a=360μm/(N-1)。由于固定顶角及固定高度的条状棱镜的集光作用与周期呈近似线性反比例关系,所以,距光源较远处棱镜较密集光作用较强,相反,距光源较近处棱镜集光作用较弱,因此可消除导光板距光源近端和远端的辉度差,从而可有效提高导光板的出光均匀度。另外,该棱镜312可将出射方向远离导光板30出光面302中心的光束往出光面302中心会聚,有效提高导光板30的光学传导系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从而也可提高导光板的出光辉度。该多个网点311所采用的材料是高发散光物质,其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菱形,可以均匀分布于导光板30的底面303,也可以沿远离入光面301逐渐增加其大小或分布密度。请参照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该背光模组4包括一导光板40及一光源41,该导光板40包括一入光面401,一与该入光面401倾斜相交的底面403,及一与该底面403相对的出光面402。该光源41相对于导光板40入光面401设置。该底面403均匀分布多个网点411,该入光面401接收来自光源41所发出的光束,该底面403将该光束散射、反射后导向出光面402,由出光面402将该光束导出。该出光面402设置多条与入光面401平行的条状棱镜412。该棱镜412的顶角度是60-120度,高度是15-25μm,而当条状棱镜412的顶角度是90度,高度是20μm时最佳;该条状棱镜412的总数是整数N,N值依一函数计算N=R/220其中,R是导光板40沿入光面401方向的总长度,靠近入光面的条状棱镜镜面是第1条,依次是第2条,第3条,......至最远离者是第N条。第n条棱镜的周期Tn依一函数变化Tn=T0-a(n-1)其中,n=1,2,......,N,T0=400μm,a=360μm/(N-1)。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并且出光面具有多条与入光面平行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多条棱镜之间的间隔距离的周期随远离入光面而线性递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棱镜的棱镜顶角角度是60-120度,高度是15-25μ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棱镜的棱镜顶角度是90度,高度是20μ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多条棱镜的总数是整数NN=R/220其中,R是导光板由入光面算起的总长度,最靠近入光面的棱镜是第1条,依次是第2条,第3条,......至最远离者是第N条,第n条棱镜的周期是TnTn=T0-a(n-1)其中,n=1,2,......,N,T0=400μm,a=360μm/(N-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垂直相交于入光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底面与入光面倾斜相交。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均匀分布多个网点。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分布多个网点,该网点的分布沿远离入光面方向逐渐变密。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分布多个网点,该网点的体积沿远离入光面方向逐渐变大。10.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泉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