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665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磁吸端子,该磁吸端子包括磁铁及固定于该磁铁外表面并用导电的金属导电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磁吸端子不仅具有磁铁的磁吸能力,还通过金属导电层实现导电或传输数据的功能,达到双重功效,且由于金属导电层电阻小,以致通过的电流大,充电效率高,可实现快充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磁吸端子可用作智能穿戴设备及汽车充电智能音箱等电子产品中充电座的端子,当充电设备与充电座对接时,该磁吸端子自身具有吸合力,以致充电设备可以多方向放入充电座进行充电,且不会发生松脱现象,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吸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配件
,特指一种磁吸端子。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的主要配套领域有交通、通信、网络、IT、医疗、家电、军用电子产品等,配套领域产品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及其市场的快速增长,强有力地牵引着连接器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电连接器已发展成为产品种类齐全、品种规格丰富、结构型式多样、专业方向细分、行业特征明显、标准体系规范的系列化和专业化的产品。
[0003]智能穿戴设备及汽车充电智能音箱等电子产品中采用的充电座也属于电连接器的一种,该充电座一般都是采用POGO PIN(即弹簧顶针)来进行对设备进行充电,而POGO PIN(即弹簧顶针)电阻大,导致通过的电流小,充电效率低。该充电座在进行充电过程中,只能直立的将充电设备放入充电座上,即充电座与充电设备没有吸合力,容易松脱,导致充电过程不稳定。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磁吸端子。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磁吸端子包括磁铁及固定于该磁铁外表面并用导电的金属导电层。
[000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导电层通过电镀的方式一体固定于该磁铁外表面。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导电层覆盖磁铁整个外表面,且该金属导电层每个位置的厚度均等。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吸端子的纵向截面呈凸字形。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铁包括基部以及一体连接于该基部上端的对接部,该对接部的尺寸小于基部的尺寸,所述金属导电层覆盖基部及对接部的外表面。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部及对接部均呈圆饼状。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部及对接部均呈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及椭圆中的任意一种。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磁吸端子不仅具有磁铁的磁吸能力,还通过金属导电层实现导电或传输数据的功能,达到双重功效,且由于金属导电层电阻小,以致通过的电流大,充电效率高,可实现快充功能;本技术磁吸端子可用作智能穿戴设备及汽车充电智能音箱等电子产品中充电座的端子,当充电设备与充电座对接时,该磁吸端子自身具有吸合力,以致充电设备可以多方向放入充电座进行充电,且不会发生松脱现象,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见图1-2所示,为一种磁吸端子,该磁吸端子1包括磁铁11及固定于该磁铁11外表面并用导电的金属导电层12。本技术的磁吸端子1不仅具有磁铁的磁吸能力,还通过金属导电层实现导电或传输数据的功能,达到双重功效,且由于金属导电层电阻小,以致通过的电流大,充电效率高,可实现快充功能;本技术磁吸端子可用作智能穿戴设备及汽车充电智能音箱等电子产品中充电座的端子,当充电设备与充电座对接时,该磁吸端子1自身具有吸合力,以致充电设备可以多方向放入充电座进行充电,且不会发生松脱现象,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0018]所述金属导电层12通过电镀的方式一体固定于该磁铁11外表面,以致该金属导电层12能够稳定固定于该磁铁11外表面,其结构极为牢固,此结构的磁吸端子1可以满足防汗液测试,保证产品质量。
[0019]所述金属导电层12覆盖磁铁11整个外表面,且该金属导电层12每个位置的厚度均等。
[0020]所述磁吸端子的纵向截面呈凸字形,此造型的磁吸端子1可更好的与绝缘体装配。具体而言,所述磁铁11包括基部111以及一体连接于该基部111上端的对接部112,该对接部112的尺寸小于基部111的尺寸,所述金属导电层12覆盖基部111及对接部112的外表面。
[0021]所述基部111及对接部112均呈圆饼状。或者是,所述基部111及对接部112均呈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及椭圆中的任意一种。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磁吸端子1不仅具有磁铁的磁吸能力,还通过金属导电层实现导电或传输数据的功能,达到双重功效,且由于金属导电层电阻小,以致通过的电流大,充电效率高,可实现快充功能;本技术磁吸端子可用作智能穿戴设备及汽车充电智能音箱等电子产品中充电座的端子,当充电设备与充电座对接时,该磁吸端子1自身具有吸合力,以致充电设备可以多方向放入充电座进行充电,且不会发生松脱现象,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0023]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磁吸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磁吸端子(1)包括磁铁(11)及固定于该磁铁(11)外表面并用导电的金属导电层(12);所述金属导电层(12)通过电镀的方式一体固定于该磁铁(11)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层(12)覆盖磁铁(11)整个外表面,且该金属导电层(12)每个位置的厚度均等。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磁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端子的纵向截面呈凸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吸端子,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文福吴斗风蔡上升施春朱兵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宇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