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552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在中间壳体内设置有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为可转动部件,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通过转动形成交叉结构而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展平时支撑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铰链通过X形的交叉结构,既能对中部的左右两块转动支撑板在展平时稳固支撑,同时,又减小支撑结构的运动角度,仅需较小的运动空间,在保证对左右两块转动支撑板的支撑前天下,降低对终端厚度的要求。降低对终端厚度的要求。降低对终端厚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移动电子终端,柔性屏是一种理想的屏幕,在携带时终端折叠,使用时展平得到双倍显示,满足对大屏幕显示的需求。对于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来说,总是希望既能够满足柔性屏的折弯需要,同时又能使终端展平时的厚度和折拢时的厚度尽可能的薄。有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柔性屏折弯时,其折弯的一部分会进入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中间壳体内,并有左右两块转动支撑板在中部折弯两侧对柔性屏进行一定程度挤压,但是,在展平时,对左右两块转动支撑板的支撑是一大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能够对处于中部的左右两块转动支撑板支撑,并尽可能地降低在终端厚度上所需的空间。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所述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设置左侧和右侧的柔性屏主支撑板、中部外壳以及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能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主支撑板一起转动,以及分别相对于左侧和右侧的主支撑板转动,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展平时,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分别覆盖在中部外壳的左侧和右侧上,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折拢时,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分别倾斜于左侧和右侧的主支撑板且内端转入中间壳体内;所述铰链包括左侧转动支架和右侧转动支架,左侧转动支架和右侧转动支架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而能同步反向转动;其特征在于:
[0005]所述铰链在中间壳体内设置有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为可转动部件,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通过转动形成交叉结构而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展平时支撑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
[0006]所述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从折拢状态到打开到一定程度时,在开始转动,而在展平时防止支撑部件反向转动。这样,两个支撑部件在铰链一个较大的转动范围内,并不进行转动,而在需要支撑前才开始转动,能够进一步减小支撑部件所需的运动空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的右端和处于中部壳体右侧的与右侧转动支架同方向转动的第一轴转动连接;所述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的左端和处于中部壳体左侧的与左侧转动支架同方向转动的第二轴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设置有与铰链的轴线平行的连接
销,所述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的左端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的右端分别设置与左转动支撑板的连接销和右转动支撑板的连接销连接的连接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分别设置有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的复位弹簧,使得左转动支撑板与其所述支撑部件紧密配合,右转动支撑板与其所述支撑部件紧密配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上连接第一驱动块,第二轴上连接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与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之间具有驱动空程,所述第二驱动块与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之间具有驱动空程,使得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从折拢状态到打开到一定程度时,驱动块才驱动支撑部件转动,而在展平时防止支撑部件反向转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的外端分别和左侧转动支架和右侧转动支架转动连接。
[0012]由于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铰链通过X形的交叉结构,既能对中部的左右两块转动支撑板在展平时稳固支撑,同时,又减小支撑结构的运动角度,仅需较小的运动空间,在保证对左右两块转动支撑板的支撑前天下,降低对终端厚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的爆炸图。
[0014]图2、3、4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折拢、折拢和展平之间的中间状态、展平时的结构配合示意图。其中,在图3的打开角度,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还未被带动转动,或者说,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还处于被扭簧复位后的原位状态。
[0015]图5、6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折拢、展平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照附图。本技术所提供的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所述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设置左侧和右侧的柔性屏主支撑板(图中未显示)、中部外壳100以及左转动支撑板101和右转动支撑板102,所述柔性屏主支撑板可以是固定设置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上,或者是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本身的一部分。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分别与铰链的左侧转动支架1和右侧转动支架2连接,而能分别与左侧转动支架1和右侧转动支架2一起分别绕左侧转动支架1和右侧转动支架2的轴转动。
[0017]左转动支撑板101和右转动支撑板102的外端分别与左侧转动支架1和右侧转动支架2转动连接,这样,一方面左转动支撑板101和右转动支撑板102能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主支撑板一起转动,另一方面,能分别相对于左侧和右侧的主支撑板转动,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展平时,左转动支撑板101和右转动支撑板102分别覆盖在中部外壳100的左侧和右侧上(见图6),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折拢时,左转动支撑板101和右转动支撑板102分别转至倾斜于左侧和右侧的主支撑板且内端转入中间壳体100内(见图4)。这样,铰链、中部壳体以及左转动支撑板101和右转动支撑板102可以形成一个安装模组,便于高精度制造、消除不同供应商制造不同零部件带来的误差。作为替代的,左转动支撑板101和右转动
支撑板102也可分别与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转动连接。
[0018]左转动支撑板101和右转动支撑板102的外端可通过圆弧滑轨和滑块的转动连接结构4分别与左侧转动支架1和右侧转动支架2转动连接。
[0019]所述铰链的左侧转动支架1和右侧转动支架2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而能同步反向转动,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设置在中间壳体100内。本实施例中,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采用齿轮啮合连接机构,由四个齿轮或两个齿轮组成,四个齿轮组成的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第四齿轮34,第一齿轮31和第四齿轮34的齿轮轴310、340分别与左侧转动支架1和右侧转动支架2连接,分别是左侧转动支架1和右侧转动支架2的轴。
[0020]所述铰链在中间壳体100内设置有左转动支撑板101和右转动支撑板102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左转动支撑板101的支撑部件51和右转动支撑板102的支撑部件52,支撑部件51和支撑部件52为可转动部件,支撑部件51和支撑部件52通过转动形成交叉结构而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展平时支撑左转动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所述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设置左侧和右侧的柔性屏主支撑板、中部外壳以及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能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主支撑板一起转动,以及分别相对于左侧和右侧的主支撑板转动,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展平时,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分别覆盖在中部外壳的左侧和右侧上,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折拢时,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分别倾斜于左侧和右侧的主支撑板且内端转入中间壳体内;所述铰链包括左侧转动支架和右侧转动支架,左侧转动支架和右侧转动支架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而能同步反向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在中间壳体内设置有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为可转动部件,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和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通过转动形成交叉结构而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展平时支撑左转动支撑板和右转动支撑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的右端和处于中部壳体右侧的与右侧转动支架同方向转动的第一轴转动连接;所述右转动支撑板的支撑部件的左端和处于中部壳体左侧的与左侧转动支架同方向转动的第二轴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