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武术训练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49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武术训练用装置,包括练腰带、凸块、柔动头、导杆、弹簧、导套、传动球、微型驱动马达、凸轮、传动杆、安装盒和安装架,凸块设置在练腰带内部后端面,安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导套设置在安装盒内部,且位于凸轮后侧,传动杆位于导套内部,且与导套滑动连接,传动杆下端设置有传动球,安装架设置在传动杆前端,导杆设置在安装架后端面,导杆穿过安装盒和练腰带,并延伸至装盒设置在练腰带前端面,微型驱动马达设置在安装盒内部,凸轮与微型驱动马达练腰带内部,柔动头设置在导杆后端,安装架与安装盒后端面设置有弹簧,该设计增加了设备的功能性,可对训练人员的腰部进行柔动,对腰部进行保护。对腰部进行保护。对腰部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武术训练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武术训练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武术训练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0003]现有技术中腰部训练属于武术训练的一种,但传统的练功腰带功能性不足,无法在训练人员训练完毕后对腰部进行柔动,以此恢复腰部肌肉的酸痛感,而且在练功腰带的佩戴过程中,其自身的紧束感会给腰部带来不适,长此以往对训练人员的腰部会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武术训练用装置,解决了传统练功腰带功能性不足,无法在训练人员训练后对腰部进行柔动,以此恢复腰部肌肉的酸痛感,长此以往对训练人员的腰部会造成损伤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武术训练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辅助训练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练腰带和凸块,所述凸块设置在练腰带内部后端面。
[0006]所述辅助训练机构设置在练腰带后端面,所述辅助训练机构包括柔动头、导杆、弹簧、导套、传动球、微型驱动马达、凸轮、传动杆、安装盒和安装架,所述安装盒设置在练腰带前端面,所述微型驱动马达设置在安装盒内部,所述凸轮与微型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套设置在安装盒内部,且位于凸轮后侧,所述传动杆位于导套内部,且与导套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下端设置有传动球,所述安装架设置在传动杆前端,所述导杆设置在安装架后端面,所述导杆穿过安装盒和练腰带,并延伸至练腰带内部,所述柔动头设置在导杆后端,所述安装架与安装盒后端面设置有弹簧。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凸轮的工作面与传动球往复接触。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凸块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凸块等距排布于练腰带内部后端面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弹簧等距排布于安装架与安装盒后端面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杆和柔动头均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导杆等距排布于安装架后端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练腰带为弹性绷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本技术添加了柔动头、导杆、弹簧、导套、传动球、微型驱动马达、凸轮、传动杆、安装盒和安装架,该设计增加了设备的功能性,可对训练人员的腰部肌肉进行柔动,对腰部进行保护,在佩戴于腰部使用的过程中,
能够始终与腰腹肌肉进行贴合,从而对于运动后的肌肉进行柔动拿捏,以此消除肌肉自身的酸痛感,因此提高了对于运动后的机能恢复,同时练腰带自身具备松紧度可调性,能够提高佩戴过程中的舒适度,以此保证对于腰部的恢复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附图标记中:1.练腰带;2.辅助训练机构;3.凸块;201.柔动头;202.导杆;203.弹簧;204.导套;205.传动球;206.微型驱动马达;207.凸轮;208.传动杆;209.安装盒;210.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武术训练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辅助训练机构2,装置主体包括练腰带1和凸块3,凸块3设置在练腰带1内部后端面,辅助训练机构2设置在练腰带1前端面,辅助训练机构2包括柔动头201、导杆202、弹簧203、导套204、传动球205、微型驱动马达206、凸轮207、传动杆208、安装盒209和安装架210,安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导套204设置在安装盒209内部,且位于凸轮207后侧,传动杆208位于导套204内部,且与导套204滑动连接,传动杆208下端设置有传动球205,安装架210设置在传动杆208前端,导杆202设置在安装架210后端面,导杆202穿过安装盒209和练腰带1,并延伸至装盒设置在练腰带1前端面,微型驱动马达206设置在安装盒209内部,凸轮207与微型驱动马达206练腰带1内部,柔动头201设置在导杆202后端,安装架210与安装盒209后端面设置有弹簧203,由此往复,柔动头201对训练人员腰部进行柔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腰部训练属于武术训练的一种,但传动的练腰带1功能性不足,无法在训练人员训练完毕后,对腰部进行柔动,长此以往对训练人员的腰部会造成损伤的问题,该设计增加了设备的功能性,可对训练人员的腰部进行柔动,对腰部进行保护。
[0018]因本技术添加了柔动头、导杆、弹簧、导套、传动球、微型驱动马达、凸轮、传动杆、安装盒和安装架,该设计增加了设备的功能性,可对训练人员的腰部肌肉进行柔动,对腰部进行保护,在佩戴于腰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与腰腹肌肉进行贴合,从而对于运动后的肌肉进行柔动拿捏,以此消除肌肉自身的酸痛感,因此提高了对于运动后的机能恢复,同时练腰带自身具备松紧度可调性,能够提高佩戴过程中的舒适度,以此保证对于腰部的恢复效果,凸轮207的工作面与传动球205往复接触,凸块3设有若干个,若干个凸块3等距排布于练腰带1内部后端面上,弹簧203设有若干个,若干个弹簧203等距排布于安装架210与安装盒209后端面上,导杆202和柔动头201均设有若干个,若干个导杆202等距排布于安装架210后端面,练腰带1为弹性绷带。
[0019]本技术在使用时:训练人员将腰部放置于练腰带1内部,运行微型驱动马达
206,微型驱动马达206的输出端转动带动凸轮207转动,当凸轮207的尖端由前至后转动时,凸轮207的工作面与传动球205往复接触,通过传动球205推动传动杆208在导套204内向后移动,传动杆208通过安装架210推动导杆202向后移动,导杆202推动柔动头201向后移动,与训练腰部接触,当凸轮207的尖端由后至前转动时,传动球205失去受力,弹簧203推动安装架210向前移动,导杆202带动柔动头201向前移动,由此往复,柔动头201对训练人员腰部进行柔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腰部训练属于武术训练的一种,但传动的练腰带1功能性不足,无法在训练人员训练完毕后,对腰部进行柔动,长此以往对训练人员的腰部会造成损伤的问题。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武术训练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辅助训练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练腰带(1)和凸块(3),所述凸块(3)设置在练腰带(1)内部后端面;所述辅助训练机构(2)设置在练腰带(1)后端面,所述辅助训练机构(2)包括柔动头(201)、导杆(202)、弹簧(203)、导套(204)、传动球(205)、微型驱动马达(206)、凸轮(207)、传动杆(208)、安装盒(209)和安装架(210),所述安装盒(209)设置在练腰带(1)前端面,所述微型驱动马达(206)设置在安装盒(209)内部,所述凸轮(207)与微型驱动马达(20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套(204)设置在安装盒(209)内部,且位于凸轮(207)后侧,所述传动杆(208)位于导套(204)内部,且与导套(204)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208)下端设置有传动球(205),所述安装架(210)设置在传动杆(208)前端,所述导杆(202)设置在安装架(210)后端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阳
申请(专利权)人:铁道警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