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杆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24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杆滤清器,包括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内部设置隔断件(3);所述隔断件(3),用于将所述筒体(2)内部间隔(3)为至少两个轴向贯通腔;所述筒体(2),其顶端连接第一过滤盖板,底端连接第二过滤盖板;所述第一过滤盖板及所述第二过滤盖板对应所述轴向贯通腔分为过滤部及贯通部;所述第一过滤盖板的所述过滤部及所述贯通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二过滤盖板的所述贯通部及所述过滤部;所述过滤部,用于过滤钻井液;解决现有钻杆滤清器在过滤钻井液的同时造成冲蚀钻杆内壁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杆滤清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设备,具体的是在井口钻杆中使用的钻杆滤清器。

技术介绍

[0002]现在钻井过程中,经常使用随钻测量仪器LWD、MWD、旋转导向工具以及井下精密工具等,这些仪器或工具对钻井液固相含量要求较高,不循序钻井液中含较大颗粒或其他较大的固相杂质,因此需要在井口钻杆中使用钻杆滤清器。
[0003]常规的钻杆滤清器的主体为圆筒,在圆筒壁上设置若干过滤孔,钻井液经过钻杆滤清器后通过外壁上的过滤孔过滤后进入井筒。而这种结构的钻杆滤清器对钻杆内壁会产生长时间冲蚀,导致钻杆寿命降低,严重时,会导致钻杆刺漏,发生断裂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钻杆滤清器,解决现有钻杆滤清器在过滤钻井液的同时造成冲蚀钻杆内壁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述的一种钻杆滤清器,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筒体内部设置隔断件;
[0007]所述隔断件,用于将所述筒体内部间隔为至少两个轴向贯通腔;
[0008]所述筒体,其顶端连接第一过滤盖板,底端连接第二过滤盖板;
[0009]所述第一过滤盖板及所述第二过滤盖板对应所述轴向贯通腔分为过滤部及贯通部;
[0010]所述第一过滤盖板的所述过滤部及所述贯通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二过滤盖板的所述贯通部及所述过滤部;
[0011]所述过滤部,用于过滤钻井液。
[0012]进一步地,所述隔断件上设置过滤孔;
[0013]所述过滤孔,用于连通相邻两个轴向贯通腔并过滤流通于二者之间的所述钻井液。
[0014]进一步地,所有所述轴向贯通腔的腔体结构相同。
[0015]进一步地,所述轴向贯通腔的数量为偶数。
[0016]进一步地,所述隔断件为十字交叉式结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隔断件上均布过滤孔;
[0018]所述过滤孔为横向条形孔。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盖板上连接手持件;
[0020]所述手持件,用于将所述筒体放入井口最后一根钻杆接头上。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盖板的下端面设置台间结构;
[0022]所述台间结构,用于将所述筒体卡在所述钻杆接头的内部台肩上以固定所述筒体。
[002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钻杆滤清器,筒体表面未设置过滤钻井液的过滤孔,而是将筒体内部间隔为至少两个轴向贯通腔,并在筒体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过滤盖板及第二过滤盖板,且第一过滤盖板及第二过滤盖板对应轴向贯通腔分为过滤部及贯通部,第一过滤盖板的过滤部及贯通部分别对应第二过滤盖板的贯通部及过滤部,如此的结构设计,可以保障滤清器的过流面积,在保障滤清器的过流面积的前提下,实现开泵后,钻井液通过钻杆滤清器过滤后直接向下进入下部井筒,而不冲蚀钻杆内壁,解决现有钻杆滤清器在过滤钻井液的同时造成冲蚀钻杆内壁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钻杆滤清器的主视图;
[0027]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28]图3是图1中的F-F视图;
[0029]图4是图3中的G-G视图;
[00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钻杆滤清器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钻杆滤清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
[0033]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
[0034]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
[003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钻杆滤清器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F-F视图;图4是图3中的G-G视图;在图1-4中,本实施例的钻杆滤清器,包括筒体2,所述筒体2内部设置隔断件3,所述隔断件3将所述筒体2内部间隔为至少两个轴向贯通腔;所述筒体2顶端连接第一过滤盖板,底端连接第二过滤盖板,所述第一过滤盖板及所述第二过滤盖板对应所述轴向贯通腔分为过滤部及贯通部,所述第一过滤盖板的所述过滤部及所述贯通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二过滤盖板的所述贯通部及所述过滤部;所述过滤部的作用是过滤钻井液。
[0036]本实施例的钻杆滤清器,筒体表面未设置过滤钻井液的过滤孔,而是将筒体内部间隔为至少两个轴向贯通腔,并在筒体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过滤盖板及第二过滤盖板,且第一过滤盖板及第二过滤盖板对应轴向贯通腔分为过滤部及贯通部,第一过滤盖板的过滤部及贯通部分别对应第二过滤盖板的贯通部及过滤部,如此的结构设计,可以保障滤清器的
过流面积,在保障滤清器的过流面积的前提下,实现开泵后,钻井液通过钻杆滤清器过滤后直接向下进入下部井筒,而不冲蚀钻杆内壁,解决现有钻杆滤清器在过滤钻井液的同时造成冲蚀钻杆内壁的问题。
[0037]所述隔断件3上设置过滤孔4,所述过滤孔4的作用是连通相邻两个轴向贯通腔并过滤流通于二者之间的所述钻井液。在图4中,所述隔板上均布过滤孔4,所述过滤孔4为横向条形孔。
[0038]在隔断件3上设置过滤孔4,起到连通相邻两个轴向贯通腔的作用,如此,可以避免某一轴向贯通腔的过流量过大,从而使流入到筒体2的钻井液均分到两个轴向贯通腔中,达到稳定过滤的目的;同时,起到过滤流通于二者之间的所述钻井液的作用,即增加了过滤的次数,达到提高过滤效果的目的。
[0039]在图3中,所述隔断件3包括四块隔板,这四块隔板连接形成为十字交叉式结构,从而将筒体2的内部间隔分为四个轴向贯通腔。当然,隔断件3可以是一块隔板,将筒体2的内部间隔分为两个轴向贯通腔。也可以是6块隔板,将筒体2的内部间隔分为六个轴向贯通腔。但经过现场试验,十字交叉式结构的隔断件3在保障过流面积的前提下,过滤效果及过滤效率都是最好的。
[004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钻杆滤清器的顶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钻杆滤清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在图5及图6中,筒体2顶端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盖板,底端固定连接第二过滤盖板,所述第一过滤盖板分为四个扇形区,这四个扇形区间隔着分为第一过滤部10及第一贯通部20;所述第二过滤盖板也同样分为四个扇形区,这四个扇形区间隔着分为第二过滤部30及第二贯通部40。
[0041]而第一过滤盖板的第一过滤部10对应于第二过滤盖板的第二贯通部40,第一过滤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杆滤清器,包括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内部设置隔断件(3);所述隔断件(3),用于将所述筒体(2)内部间隔为至少两个轴向贯通腔;所述筒体(2),其顶端连接第一过滤盖板,底端连接第二过滤盖板;所述第一过滤盖板及所述第二过滤盖板对应所述轴向贯通腔分为过滤部及贯通部;所述第一过滤盖板的所述过滤部及所述贯通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二过滤盖板的所述贯通部及所述过滤部;所述过滤部,用于过滤钻井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杆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件(3)上设置过滤孔(4);所述过滤孔(4),用于连通相邻两个轴向贯通腔并过滤流通于二者之间的所述钻井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杆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轴向贯通腔的腔体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杆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贯通腔的数量为偶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杆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件(3)为十字交叉式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瑞强李玉海齐悦侯圣王伟万发明王春华王洪潮耿晓光李博赵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