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11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涉及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监测杆和调节装置,监测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监测杆的表面设有调节装置,两个固定筒的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和平衡孔两个固定筒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且两个支撑杆远离固定筒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并且支撑杆的表面开设有数个支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太阳能板时螺栓紧密固定在监测杆上的上方,不容易卸下,所以在更换太阳能板时需要将监测杆先卸下,更换完毕后又要将监测杆安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此装置解决了监测杆上的太阳能板不易更换的问题。解决了监测杆上的太阳能板不易更换的问题。解决了监测杆上的太阳能板不易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在发生前必定会引起地表震动。
[0003]现有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常常是将监测杆固定在地面上面,进行即时监测,为了使监测的顺利进行,会在监测杆上固定太阳能板进行发电,以此来保证监测的进行,当太阳能板因为某种原因损坏需要更换时,由于太阳能板时螺栓紧密固定在监测杆上的上方,不容易卸下,所以在更换太阳能板时需要将监测杆先卸下,更换完毕后又要将监测杆安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杆和调节装置,所述监测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监测杆的表面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半圆块,所述第一半圆块的表面与监测杆相接触,所述第一半圆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半圆块,所述第一半圆块和第二半圆块远离监测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筒,两个所述固定筒的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和平衡孔两个所述固定筒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且两个支撑杆远离固定筒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并且支撑杆的表面开设有数个支撑孔。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块和第二半圆块远离监测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框,且两个套框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远离套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靠近套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升降板的一端与套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远离升降板的一端通过固定筒与支撑杆相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块和第二半圆块远离监测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靠近监测杆的一端通过固定筒与支撑杆相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块的表面卡有L形框,所述第二半圆块的一端卡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表面与L形框滑动连接,所述L形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卡杆,且卡杆靠近监测杆的一端与L形板相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监测杆的表面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表面开设有数个挡孔,所述连接筒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平衡筒,所述平衡筒的表面开设有
平衡孔,且平衡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的表面套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远离连接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箱子,所述平衡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与箱子相接触,所述平衡筒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板,两个所述转动板远离监测杆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靠近转动板的一端与箱子相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平衡杆远离监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远离平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远离挡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挡块的一端与转动块相接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调节装置,在更换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的太阳能板时,将与太阳能板相连的第一半圆块和第二半圆块移动至监测杆表面,滑动第二半圆块上的L形板,L形板沿着第一半圆块上L形框的内壁滑动,当监测杆表面与第一半圆块的第二半圆块表面接触时,转动L形框上的卡杆,卡杆转动时L形板和L形框被固定,第一半圆块和第二半圆块亦固定住监测杆,随后转动太阳能板,太阳能板转动带动支撑杆转动,当太阳能板转动至所需角度时,升降杆在弹簧弹力作用下滑入支撑杆上的支撑孔,升降杆进入支撑孔中卡住支撑杆,随后转动固定杆,固定杆转动一段时间后滑入固定筒上的平衡孔,继续转动固定杆,当固定杆与支撑杆表面接触时,支撑杆被固定住,太阳能板亦被固定,此装置让监测杆上的太阳能板在无需拆除监测杆的情况下也能更换太阳能板,此装置解决了监测杆上的太阳能板不易更换的问题。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在调节监测杆上的箱子高度时,转动挡板,挡板转动使转动块和挡板不再接触,使箱子脱离固定,随后滑动挡杆,挡杆滑动带动挡块滑动,挡块滑动带动平衡杆,平衡杆滑动一段距离后脱离平衡筒上的平衡孔,平衡杆脱离平衡孔使平衡筒脱离固定,箱子亦脱离固定,此时沿着连接筒表面滑动平衡筒,挡平衡筒滑动至所需位置时,滑动平衡杆,平衡杆滑动至连接筒上的挡孔后,转动挡板,当挡板表面与转动块表面接触时,平衡筒被固定,箱子亦被固定,此装置可以任意调节箱子的高度,解决了监测杆上的箱子不易调节高度,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中图2的A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中图1的B处示意图。
[0018]图例说明:1、底座;2、调节装置;201、太阳能板;202、升降板;203、弹簧;204、升降杆;205、第一半圆块;206、L形框;207、第二半圆块;208、固定筒;209、固定杆;210、连接板;211、L形板;3、固定装置;301、连接筒;302、平衡筒;303、挡板;304、挡杆;305、平衡杆;306、挡块;307、螺纹杆;308、转动板;309、箱子;310、转动块;311、支撑板;4、监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
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杆4和调节装置2,监测杆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1,监测杆4的表面设有调节装置2,监测杆4的表面设有固定装置3。
[0022]下面具体说一下其调节装置2和固定装置3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0023]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装置2包括第一半圆块205,第一半圆块205的表面与监测杆4相接触,第一半圆块20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半圆块207,第一半圆块205和第二半圆块207远离监测杆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筒208,两个固定筒208的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和平衡孔两个固定筒208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杆(4)和调节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杆(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1),所述监测杆(4)的表面设有调节装置(2),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第一半圆块(205),所述第一半圆块(205)的表面与监测杆(4)相接触,所述第一半圆块(20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半圆块(207),所述第一半圆块(205)和第二半圆块(207)远离监测杆(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筒(208),两个所述固定筒(208)的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和平衡孔,两个所述固定筒(208)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且两个支撑杆远离固定筒(208)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块(205)和第二半圆块(207)远离监测杆(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框,且两个套框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升降杆(204),所述升降杆(204)远离套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202),所述升降板(202)靠近套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203),所述弹簧(203)远离升降板(202)的一端与套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204)远离升降板(202)的一端通过固定筒(208)与支撑杆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块(205)和第二半圆块(207)远离监测杆(4)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0),两个所述连接板(210)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固定杆(209),所述固定杆(209)靠近监测杆(4)的一端通过固定筒(208)与支撑杆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云龙万宝峰韩兵兵李芳军阎海明丁国轩董毅兵郁文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工程地质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