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497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12
一种弹性连接件,涉及拱桥施工领域,跨接于前拱肋节段和后拱肋节段相接形成的接缝处,弹性连接件包括:弹性组件,其包含固定钢板A和弹性匹配部件,弹性匹配部件呈矩形筒体,其一对筒壁为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弹性钢板和摩擦钢板A;固定钢板A的两个侧端面分别垂直连接于弹性钢板的外侧面和接缝一侧的前拱肋节段;弹性组件还包含多个贯穿弹性钢板的调节螺栓;匹配组件,其包含固定钢板B和摩擦钢板B;固定钢板B的两个侧端面分别垂直连接于摩擦钢板B和接缝另一侧的后拱肋节段;摩擦钢板A与摩擦钢板B对齐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辅助完成拱肋节段的拼装工作,提高定位速度,实现拱桥的无应力合龙。龙。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连接件


[0001]本技术涉及拱桥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弹性连接件。

技术介绍

[0002]拱桥主拱肋节段拼装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吊装设备吊装预拼装拱肋节段。由于是悬空拼接对齐拱肋节段,移动到理想设计位置需要往复调整,调整完成后将其和已安装完成的拱肋节段焊接在一起,然后使用扣索将其拉住,防止拱肋节段发生位移。
[0003]上述安装方法在焊接彻底完成前,吊装设备无法松钩,只有等待焊接完毕后才能解除吊装设备,吊装设备利用效率低,在此期间吊装设备无法从事其他施工作业,提高了施工成本;同时,焊接过程中吊装设备的晃动可能造成焊接拱肋节段的位移,造成安装误差,当拱肋拼装出现横向和竖向微量误差时,只能等待拱桥合龙时,将带有横向和竖向偏差的拱肋节段强行拉在一起,导致拱桥内部产生多余次应力,不利于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连接件,辅助完成拱肋节段的拼装工作,提高定位速度,实现拱桥的无应力合龙。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跨接于前拱肋节段和后拱肋节段相接形成的接缝处,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
[0006]弹性组件,其包含固定钢板A和弹性匹配部件,所述弹性匹配部件呈矩形筒体,其一对筒壁为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弹性钢板和摩擦钢板A;所述固定钢板A的两个侧端面分别垂直连接于弹性钢板的外侧面和所述接缝一侧的前拱肋节段;所述弹性组件还包含多个贯穿所述弹性钢板的调节螺栓;
[0007]匹配组件,其包含固定钢板B和摩擦钢板B;所述固定钢板B 的两个侧端面分别垂直连接于摩擦钢板B和所述接缝另一侧的后拱肋节段;所述摩擦钢板A与所述摩擦钢板B对齐固定。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初始状态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弹性钢板呈自然状态;当后拱肋节段的悬臂端在安装过程相对于设计位置有偏移时,所述弹性钢板为压缩状态。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匹配部件还包含两块传递钢板,每块传递钢板分别连接弹性钢板和摩擦钢板A的侧面,所述两块传递钢板、弹性钢板和摩擦钢板A围合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矩形筒体。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钢板包含两块相互平行的框架板以及夹持在两块框架板之间的多块V形弹簧板;所述弹性钢板贯穿开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调节螺栓一一匹配穿设于所述调节孔。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摩擦钢板A开设多个连接孔A,所述摩擦钢板B开设多个连接孔B;所述连接孔A和连接孔B位置一一对应,并通过高强螺栓穿设固定。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调节螺栓和高强螺栓的头部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
内,且所述容纳空间可容纳扭力扳手。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组件的固定钢板A和所述匹配组件的固定钢板B均为两块,两块固定钢板A间隔平行设置,且每块固定钢板A与一块固定钢板B位于同一个平面。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组件的固定钢板A和所述匹配组件的固定钢板B均为一块,且固定钢板A固定于弹性钢板的侧壁中部;匹配组件固定于摩擦钢板B的侧壁中部,且固定钢板A 和固定钢板B位于同一平面。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钢板A和固定钢板B形状大小相同,且均为切除两个对角的矩形铝合金板;所述固定钢板A连接弹性钢板和前拱肋节段的两个侧端面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固定钢板B连接摩擦钢板B和后拱肋节段的两个侧端面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摩擦钢板A与所述摩擦钢板B 贴合的一面均为增加摩擦力的毛面。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技术的弹性连接件,跨设于接缝两侧,弹性组件的固定钢板A垂直于前拱肋节段,匹配组件的固定钢板B垂直于后拱肋节段;弹性连接件可以在接缝焊接前临时固接两侧拱肋节段,承担接缝两侧拱肋节段的重量,提前让吊装设备松钩;减少了吊装设备占用时间,提高了吊装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安装效率。
[0019]2、本技术通过接缝处四个面的弹性连接件匹配使用,辅助安装拱肋节段,并在焊接接缝前,将后拱肋阶段的悬臂端调节至设计位置,保持不晃动,降低了因吊装设备晃动造成的安装难度,减小因吊装设备晃动造成的安装误差;
[0020]当后拱肋节段的悬臂端相对设计位置发生偏移时,调大接缝偏移侧对应弹性连接件的调节螺栓或调小偏移相反一侧弹性连接件的调节螺栓,直至悬臂端达到设计位置即可进行接缝焊接;
[0021]通过调节四个面的弹性连接件的调节螺栓,改变弹性钢板的厚度,实现多个方向误差的调节,加快了后拱肋节段的定位速度,提高了定位精准度,消除了拱肋拼装误差,保证了拱肋拼装线形,实现了无应力合龙,成桥后无次内力,成桥结构更加安全可靠。
[0022]3、本技术的弹性连接件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利用能够快速固定的冲钉辅助过渡,来固定连接孔B和连接孔A,解决了晃动造成的连接孔B和连接孔A难以对齐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弹性连接件的主视图。
[0024]图2为弹性连接件的俯视图。
[0025]图3为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匹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弹性钢板示意图。
[0028]图6为弹性连接件应用于拱肋节段的安装示意图。
[0029]图7为图6的俯视图。
[0030]附图标记:弹性组件-1、匹配组件-2、高强螺栓-3、固定钢板A-11、弹性匹配部-12、容纳空间-120、调节螺栓-121、弹性钢板-122、摩擦钢板A-123、传递钢板-124、框架板-1223、V形弹簧板-1221、调节孔-1224、连接孔A-1222、固定钢板A-11、固定钢板B-21、摩擦钢板 B-22、连接孔B-2202、前拱肋节段-50、后拱肋节段-51、接缝-53、悬臂端-54、扣索-55。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2]一种弹性连接件,用于辅助拼接首尾相连的前拱肋节段50和后拱肋节段51,前拱肋节段50和后拱肋节段51相接处形成接缝53,弹性连接件跨接于接缝53处,见图6。
[0033]如图1所示,弹性连接件包括弹性组件1和匹配组件2,弹性组件1包含固定钢板A11和弹性匹配部件12。
[0034]如图3所示,弹性匹配部件12呈矩形筒体,其包含两对筒壁,其中一对筒壁为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弹性钢板122和摩擦钢板A123。固定钢板A11的两个侧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跨接于前拱肋节段(50)和后拱肋节段(51)相接形成的接缝(53)处,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弹性组件(1),其包含固定钢板A(11)和弹性匹配部件(12),所述弹性匹配部件(12)呈矩形筒体,其一对筒壁为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弹性钢板(122)和摩擦钢板A(123);所述固定钢板A(11)的两个侧端面分别垂直连接于弹性钢板(122)的外侧面和所述接缝(53)一侧的前拱肋节段(50);所述弹性组件(1)还包含多个贯穿所述弹性钢板(122)的调节螺栓(121);匹配组件(2),其包含固定钢板B(21)和摩擦钢板B(22);所述固定钢板B(21)的两个侧端面分别垂直连接于摩擦钢板B(22)和所述接缝(53)另一侧的后拱肋节段(51);所述摩擦钢板A(123)与所述摩擦钢板B(22)对齐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弹性钢板(122)呈自然状态;当后拱肋节段(51)的悬臂端(54)在安装过程相对于设计位置有偏移时,所述弹性钢板(122)为压缩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匹配部件(12)还包含两块传递钢板(124),每块传递钢板(124)分别连接弹性钢板(122)和摩擦钢板A(123)的侧面,所述两块传递钢板(124)、弹性钢板(122)和摩擦钢板A(123)围合形成具有容纳空间(120)的矩形筒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钢板(122)包含两块相互平行的框架板(1223)以及夹持在两块框架板(1223)之间的多块V形弹簧板(1221);所述弹性钢板(122) 贯穿开设有多个调节孔(1224),所述调节螺栓(121)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昆蒋本俊李勇波许鑫韩国卿伍杰郭焕徐烨王新平杜操周荣贵李晓琪陈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