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防水涤纶棉布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487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防水涤纶棉布复合面料,包括混织层、不锈钢纤维、亚导电纤维、防静电合成纤维、涤纶线、透气层、防水层、TPU涂料、经线、纬线和面料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所加装的不锈钢纤维、亚导电纤维、防静电合成纤维和涤纶线采用混织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解决面料本体所受外界的温度、气候、面料本身和人为原因所产生的静电进行防护,同时可以将所产生的静电通过亚导电纤维传输出去,避免了残留在面料的本身,防止了使用者双手碰到产生疼痛感;所加装的防水层选加的材料是TPU涂料,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的浸入,且在防水的同时也不会使使用者感到闷热,也起到一个良好的散热性,且透气性能好。且透气性能好。且透气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防水涤纶棉布复合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具体是一种防静电防水涤纶棉布复合面料,属于面料的加工


技术介绍

[0002]复合面料是将一层或多层纺织材料、无纺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经粘结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适合做沙发,服装等纺织品,是人们居家生活不可缺少的面料之一,复合面料应用了“新合纤”的高技术和新材料,具备很多优异的性能(与普通合纤相比),如织物表现细洁、精致、文雅、温馨,织物外观丰满、防风、透气,具备一定的防水功能,它的主要特点是保暖、透气性好。该织物还有一个特点是:耐磨性好,超细纤维织物手感柔软、透气、透湿,所以在触感和生理的舒适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超细纤维织物的抗皱性较差。
[0003]在面料的使用中,当使用者遇到大雨天的天气时,会将面料淋湿,同时也会使使用者生病或者感冒,且在下雨的时候本身天气的闷热如果面料本身不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能,不仅使用者被雨水淋湿同时也会使使用者感到闷热;且在干燥的天气时,使用者手上或者面料上面会产生一定量的静电,会使使用者本身或者接触者会被电击,使用者往往面临着困扰。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静电防水涤纶棉布复合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静电防水涤纶棉布复合面料。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静电防水涤纶棉布复合面料,包括混织层、不锈钢纤维、亚导电纤维、防静电合成纤维、涤纶线、透气层、防水层、TPU涂料、经线、纬线和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从上至下共分三层依次为混织层、透气层和防水层,所述混织层由经线和纬线交叉针织,所述经线由亚导电纤维和涤纶线混织缝合至纬线,所述纬线由不锈钢纤维和防静电合成纤维混织缝合,所述混织层的底端缝合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底端粘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内部由TPU涂料粘接
[0006]优选的,所述经线和纬线的宽度相同,所述经线和纬线的数量为若干条,所述经线的左侧是亚导电纤维,右侧是涤纶线,且两条经线相互平行,所述纬线的顶半端是防静电合成纤维,所述纬线的底半端是涤纶线,且两条纬线相互平行。
[0007]优选的,两条所述经线和两条纬线交叉混织缝合的表面结构呈口字型结构,且三条所述经线三两条纬线交叉混织缝合的表面结构呈田字型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面料本体的厚度为1.2MM,所述混织层、透气层和防水层的三层结构的厚度相同,且混织层、透气层和防水层的厚度各为0.4MM。
[0009]优选的,所述TPU涂料的粘接至防水层的表面,且TPU涂料的密度为 1.19-1.23g/cm3。
[0010]优选的,所述透气层的透湿性是10000g/(m2·
24h)。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加装的不锈钢纤维、亚导电纤维、防静电合成纤维和涤纶线采用混织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解决面料本体所受外界的温度、气候、面料本身和人为原因所产生的静电进行防护,同时可以将所产生的静电通过亚导电纤维传输出去,避免了残留在面料的本身,防止了使用者双手碰到产生疼痛感;
[0013]2、在使用时,加装的防水层选加的材料是TPU涂料,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的浸入,且在防水的同时也不会使使用者感到闷热,也起到一个良好的散热性,且透气性能好。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面料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局部断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混织层,101、不锈钢纤维,102、亚导电纤维,103、防静电合成纤维,104、涤纶线,2、透气层,3、防水层,301、TPU涂料,4、经线,5、纬线,6、面料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防静电防水涤纶棉布复合面料,包括混织层1、不锈钢纤维101、亚导电纤维102、防静电合成纤维103、涤纶线104、透气层2、防水层3、TPU涂料301、经线4、纬线5和面料本体6;所述面料本体6从上至下共分三层依次为混织层1、透气层2和防水层3,所述混织层1由经线4和纬线5交叉针织,所述经线4由亚导电纤维102和涤纶线104混织缝合至纬线5,所述纬线5由不锈钢纤维101和防静电合成纤维103混织缝合,所述混织层1 的底端缝合有透气层2,所述透气层2的底端粘接有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的内部由TPU涂料301粘接。
[0022]所述经线4和纬线5的宽度相同,所述经线4和纬线5的数量为若干条,所述经线4的左侧是亚导电纤维102,右侧是涤纶线104,且两条经线4相互平行,所述纬线5的顶半端是防静电合成纤维103,所述纬线5的底半端是涤纶线 104,且两条纬线5相互平行;两条所述经
线4和两条纬线5交叉混织缝合的表面结构呈口字型结构,且三条所述经线4三两条纬线5交叉混织缝合的表面结构呈田字型结构;所述面料本体6的厚度为1.2MM,所述混织层1、透气层2和防水层3的三层结构的厚度相同,且混织层1、透气层2和防水层3的厚度各为 0.4MM;所述TPU涂料301的粘接至防水层3的表面,且TPU涂料的密度为 1.19-1.23g/cm3;所述透气层2的透湿性是10000g/(m2·
24h)。
[0023]本技术在使用时,不锈钢纤维101、亚导电纤维102、防静电合成纤维 103和涤纶线104采用混合针织的方式主要是为了除衣物及人体所带电荷,防止衣服的静电积聚,有效消除引起静电放电的效果,同时可将静电由亚导电纤维 102向大地泄放,不接地时则借助亚导电纤维102微弱的电晕放电而消电;
[0024]防水层3的表面粘接的TPU涂料301主要是将雨水或者不小心溅水封闭在防水层3之外,避免了面料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防水涤纶棉布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混织层(1)、不锈钢纤维(101)、亚导电纤维(102)、防静电合成纤维(103)、涤纶线(104)、透气层(2)、防水层(3)、TPU涂料(301)、经线(4)、纬线(5)和面料本体(6);所述面料本体(6)从上至下共分三层依次为混织层(1)、透气层(2)和防水层(3),所述混织层(1)由经线(4)和纬线(5)交叉针织,所述混织层(1)的底端缝合有透气层(2),所述透气层(2)的底端粘接有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的内部由TPU涂料(301)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防水涤纶棉布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4)和纬线(5)的宽度相同,所述经线(4)和纬线(5)的数量为若干条,所述经线(4)的左侧是亚导电纤维(102),右侧是涤纶线(104),且两条经线(4)相互平行,所述纬线(5)的顶半端是防静电合成纤维(103),所述纬线(5)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建悦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