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利用城市垃圾的滨海重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4796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综合利用城市垃圾的滨海重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回填大体积建筑废弃物于土壤底层,回填深度为50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利用城市垃圾的滨海重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方法,针对滨海重盐碱地,特别是黏性土壤的重盐碱地,充分利用城市建筑废弃物、城市污泥以及城市园林废弃物,进行滨海重盐碱地的可持续生态修复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建设以及日常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废弃物大量产生,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处理,一方面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再则,很多废弃物也是另一种资源,不当的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于城市建设以及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该根据其性质进行细致的分类,从而可以进行不同的处理。而建筑废弃物是城市建设过程非常常见的一种废弃物,传统的方法通过直接填埋或者粉碎处理,这样一方面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粉碎起来成本非常高,也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0003]城市污泥是城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城市河道以及城市地下管道的产物,其产量也相当大,传统意义上城市污泥是城市污染物的一种,很多城市为如何处理城市污泥而绞尽脑汁。其实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是一种潜在的有机肥。
[0004]城市园林废弃物也是城市建设的主要产物之一,很多地方主要通过焚烧发电或者直接当成普通的城市垃圾进行处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如何可持续、绿色的利用这些城市废弃物变得越来越紧迫。
[0005]而北方滨海地区存在大量的重盐碱地,土壤黏性重,含盐量高、土壤养分含量低,重盐碱地的改良以及植被重建需要进行暗管排盐、施用有机肥以及客土等措施改良土壤,之后才能进行植被的构建。
[0006]基于上述现状,本专利技术针对滨海地区土壤地下水位埋深浅、土壤黏性重等特点,利用城市主要废物特性,变废为宝,解决滨海重盐碱地生态恢复以及城市废弃物处理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利用城市建筑废弃物、城市污泥以及城市园林废弃物,进行滨海重盐碱地的可持续生态修复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综合利用城市建筑废弃物、城市污泥以及城市园林废弃物,进行滨海重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1).回填大体积建筑废弃物于土壤底层(必要时,需要在回填前,先下挖一定深度的土层,再回填),回填深度为50cm-100cm;回填后高于周围地面20cm-30cm;
[0011]2).回填城市淤泥以及园林废弃物于大体积建筑废弃物空隙中,城市淤泥与园林废弃物的体积比为1:1;
[0012]3).大体积建筑废弃物上层回填城市淤泥、园林废弃物以及小体积建筑废弃物,回填深度为20cm-30cm;
[0013]4).最上层回填原土与园林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碎末混合物,回填深度为30cm-50cm;
[0014]5).回填完成后,直接种植耐盐植物;
[0015]6).当盐分下降到15g/kg以下,种植紫花苜蓿,栽植柽柳和/或紫穗槐。
[0016]上述方法中,园林废弃物为落叶、枯枝干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7]上述方法中,城市淤泥,为河底淤泥、污水处理厂污泥、城市生活管道污泥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0018]优选地,步骤1)中大体积建筑废弃物中体积5000cm
3-10000cm3,占比45%-65%;体积800cm
3-1000cm3占比20%-30%,其他为体积大于1000cm3,且小于5000cm3的建筑废弃物;
[0019]优选地,步骤1)中还包括回填园林废弃物;园林废弃物为直径在2cm以上(且<10cm)的枯枝干,步骤1)回填以大体积建筑废弃物为主,体积占比大于80%。
[0020]优选地,步骤2)中的园林废弃物为粉碎枯枝干;
[0021]优选地,步骤3)中小体积建筑废弃物为体积小于200cm3的建筑废弃物,城市淤泥、园林废弃物、小体积建筑废弃物的体积比1:1:1;园林废弃物为落叶、直径小于2cm的枯枝;
[0022]优选地,步骤4)中园林废弃物为初步腐熟后的产物;各物质的体积用量比为:原土为5-6份,园林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粉末总共为4-5份,其中园林废弃物与建筑废弃物粉末按照体积比1:1进行配比。
[0023]优选地,步骤5)中根据土壤含盐量确定种植植物类型,当土壤含盐量在20g/kg以上(40g/kg以下),种植盐地碱蓬,种植量为20-25kg/亩;当土壤含盐量在15-20g/kg,种植田菁3-6kg/亩;种植季节为5-6月份,无需进行其他管理措施。
[0024]其中步骤6)中紫花苜蓿种植量为2-4kg/亩,播种时间为5-8月份,柽柳为本地野生柽柳三年扦插苗,紫穗槐为直接种植的三年生苗,间隔栽植,株距为100cm;栽植当年按照正常栽植进行管理即可,后面无需管理。
[0025]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充分妥善处理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对城市建筑垃圾无需进行粉碎处理,只需对其按照体积大小进行分级处理,分级利用,最大化的节省成本;本专利技术利用不同体积建筑垃圾的特性,充分发挥其价值,其中大体积的建筑垃圾在底层,一方面不影响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滤层的作用,防止地下水位上移以及增加地下孔隙度;小体积的建筑垃圾,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渗透性,从而加大土壤的脱盐;
[0027]2)、城市淤泥,主要分为:河底淤泥、污水处理厂污泥以及城市生活管道污泥,这些污泥一般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一般情况下作为垃圾直接焚烧或者倾倒处理,本技术充分利用城市淤泥,充分实现变废为宝,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0028]3)、城市园林废弃物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上对于园林废弃物采取直接焚烧处理,或者就地发酵沤肥处理,但是有时城市环境各方面的限制,使得城市园林废弃物无法得到很好的利用。本专利技术对于城市园林废弃物按照枯枝和落叶进行分级利用,对于较大枯枝可直接放于下层,而体积较小的落叶可直接利用或者粉碎或者腐熟利用,一方面充分解决了园林废弃物的处置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效。
[0029]4)、本专利技术利用耐逆性较强的乡土植物盐地碱蓬、柽柳,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并改
善土壤;另外采取草本+灌木相结合的技术,对不同深度的废弃物进行分解处理。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实施例1每年5月份检测的50cm土体全盐含量;
[0031]图2为实施例2每年5月份检测的50cm土体全盐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3]实施例1:
[0034]天津滨海南港工业园区紧邻渤海,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浅,自然环境恶劣,近些年随着南港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生态建设迫在眉睫,传统的工程措施受到土壤等资源的限制。选择新建道路两侧进行,施工区域低于路面60cm,区域内土壤平均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利用城市建筑废弃物、城市污泥以及城市园林废弃物,进行滨海重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回填大体积建筑废弃物于土壤底层,回填深度为50cm-100cm;回填后高于周围地面20cm-30cm;2).回填城市淤泥以及园林废弃物于大体积建筑废弃物空隙中,城市淤泥与园林废弃物的体积比为1:1;3).大体积建筑废弃物上层回填城市淤泥、园林废弃物以及小体积建筑废弃物,回填深度为20cm-30cm;4).最上层回填原土与园林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碎末混合物,回填深度为30cm-50cm;5).回填完成后,直接种植耐盐植物;6).当盐分下降到15g/kg以下,种植紫花苜蓿,栽植柽柳和/或紫穗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重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大体积建筑废弃物中体积5000cm
3-10000cm3,占比45%-65%;体积800cm
3-1000cm3占比20%-30%,其他为体积大于1000cm3,且小于5000cm3的建筑废弃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滨海重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包括回填园林废弃物;园林废弃物为直径在2cm以上(且<10cm)的枯枝干,步骤1)回填以大体积建筑废弃物为主,体积占比大于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林张金龙刘璐瑶王鹏山秘洪雷田晓明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泰达盐碱地绿化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