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476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其中,电子设备包括支撑件和设于支撑件的感应线圈组件,感应线圈组件包括感应线圈和环绕于感应线圈外周的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第一环形定位组件包括第一环形软磁底板和与第一环形软磁底板层叠的第一环形磁钢组件,第一环形磁钢组件包括第一环形磁钢、第二环形磁钢及第三环形磁钢,第一环形磁钢、第二环形磁钢及第三环形磁钢沿径向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其中,第一环形磁钢和第三环形磁钢沿轴向充磁,且第一环形磁钢朝向第一环形软磁底板一侧的极性与第三环形磁钢朝向第一环形软磁底板一侧的极性相反,第二环形磁钢沿径向充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电子设备,能够有效提升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的磁吸力和电磁屏蔽效果。电磁屏蔽效果。电磁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无线充电系统通过在电子设备设置第一磁性定位组件,在无线充电设备设置第二磁性定位组件,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通过第一磁性定位组件和第二磁性定位组件的磁吸实现发射线圈与感应线圈之间的自动对准,以提高充电效率,并通过磁性定位组件实现电磁屏蔽,避免磁性定位组件内外侧的电子部件受到电磁影响。然而,现有电子设备的第一磁性定位组件由于结构限制,形成的磁吸力小,电磁屏蔽效果不佳。
[000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其可以有效提升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的磁吸力和电磁屏蔽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支撑件和设于所述支撑件的感应线圈组件,所述感应线圈组件包括感应线圈和环绕于所述感应线圈外周的第一环形定位组件,所述第一环形定位组件包括第一环形软磁底板和与所述第一环形软磁底板层叠的第一环形磁钢组件,所述第一环形磁钢组件包括第一环形磁钢、第二环形磁钢及第三环形磁钢,所述第一环形磁钢、第二环形磁钢及第三环形磁钢沿径向由里向外依次排布;
[0007]其中,所述第一环形磁钢和第三环形磁钢沿轴向充磁,且所述第一环形磁钢朝向所述第一环形软磁底板一侧的极性与所述第三环形磁钢朝向所述第一环形软磁底板一侧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环形磁钢沿径向充磁。
[0008]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的厚度为t
m
,所述第一环形磁钢组件的厚度为t
p
,其中t
p
/t
m
=0.35-0.75。
[0009]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二环形磁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磁钢抵接,所述第二环形磁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环形磁钢抵接。
[0010]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由若干个子定位组件首尾拼接形成。
[0011]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感应线圈组件还包括磁隔离层,所述磁隔离层贴附于所述支撑件并覆盖所述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一环形定位组件。
[0012]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磁隔离层为纳米晶层或软磁层。
[0013]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感应线圈通过粘贴或者激光镭射工艺成型于所述支撑件。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充电设备和上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发射线圈组件,所述发射线圈组件包括发射线圈,其中,所述感应线圈被配置为从所述发射线圈接收功率。
[0015]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环绕于所述发射线圈外周的第二环形定位组件,所述第二环形定位组件包括第二环形软磁底板和与所述第二环形软磁底板层叠的第二环形磁钢组件,所述第二环形磁钢组件包括第四环形磁钢和第五环形磁钢,所述第四环形磁钢和第五环形磁钢沿径向由里向外依次排布,且所述第四环形磁钢和第五环形磁钢间隔设置;
[0016]其中,所述第四环形磁钢和第五环形磁钢沿轴向充磁,且所述第四环形磁钢朝向所述第二环形软磁底板一侧的极性与所述第一环形磁钢朝向所述第一环形软磁底板一侧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五环形磁钢朝向所述第二环形软磁底板一侧的极性与所述第三环形磁钢朝向所述第一环形软磁底板一侧的极性相反。
[0017]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四环形磁钢的径向宽度与所述第一环形磁钢的径向宽度一致,所述第五环形磁钢的径向宽度与所述第三环形磁钢的径向宽度一致。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设置第一环形软磁底板以及第一环形磁钢、第二环形磁钢和第三环形磁钢在第一环形软磁底板上排布和充磁方向,提升了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的磁吸力,便于感应线圈和与感应线圈作用的发射线圈之间的中心对齐,从而提高充电效率,而且第一环形定位组件可以形成较好的屏蔽效果,减小了第一环形定位组件内外侧的电子部件之间相互的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感应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A-A截面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发射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中B-B截面示意图;
[0024]图6为感应线圈组件与发射线圈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的磁吸力与现有方案的对比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第一环形定位组件外侧的平均磁通密度与现有方案的对比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的磁吸力随第一环形磁钢组件与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的厚度比的变化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的屏蔽效果随第一环形磁钢组件与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的厚度比的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系统100,包括电子设备10和无线充电设备20,无线充电设备20用于给电子设备10无线充电,电子设备10包括感应线圈组件11,感应线圈组件11包括感应线圈111,无线充电设备20包括发射线圈组件21,发射线圈组件21包括发射线圈211,感应线圈111被配置为从发射线圈211接收功率。
[0031]例如,电子设备10为手机,无线充电设备20为手机无线充电座,手机放置在手机无线充电座上充电时,发射线圈211基于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感应线圈111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发射端转移到接收端,实现从手机无线充电座向手机进行供电。
[0032]可选地,感应线圈组件11还包括环绕于感应线圈111外周的第一环形定位组件112,发射线圈组件21还包括环绕于发射线圈211外周的第二环形定位组件212。第一环形定位组件112和第二环形定位组件212用于电子设备10和无线充电设备20的磁吸定位,使得电子设备10和无线充电设备20之间通过磁吸力进行对准,并且在一定区域内提出回复力自动校准中心位置,保证感应线圈111和发射线圈211之间中心对齐,以提高充电效率,此外,第一环形定位组件12和第二环形定位组件212还用于屏蔽其他方向的磁场以保护其余电子部件不受电磁干扰。
[0033]可选地,第一环形定位组件112和第二环形定位组件212均呈圆环状。
[0034]可选地,第一环形定位组件112设有第一缺口1121,第一缺口1121用于感应线圈111的连接线延伸到第一环形定位组件112的外部。第二环形定位组件212设有第二缺口2121,第二缺口2121用于发射线圈211的连接线延伸到第二环形定位组件212的外部。
[0035]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支撑件和设于所述支撑件的感应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组件包括感应线圈和环绕于所述感应线圈外周的第一环形定位组件,所述第一环形定位组件包括第一环形软磁底板和与所述第一环形软磁底板层叠的第一环形磁钢组件,所述第一环形磁钢组件包括第一环形磁钢、第二环形磁钢及第三环形磁钢,所述第一环形磁钢、第二环形磁钢及第三环形磁钢沿径向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其中,所述第一环形磁钢和第三环形磁钢沿轴向充磁,且所述第一环形磁钢朝向所述第一环形软磁底板一侧的极性与所述第三环形磁钢朝向所述第一环形软磁底板一侧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环形磁钢沿径向充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的厚度为t
m
,所述第一环形磁钢组件的厚度为t
p
,其中t
p
/t
m
=0.35-0.7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磁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磁钢抵接,所述第二环形磁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环形磁钢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定位组件由若干个子定位组件首尾拼接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组件还包括磁隔离层,所述磁隔离层贴附于所述支撑件并覆盖所述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一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习习周凯琦钟文周卓帆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