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屏蔽层的通信电路、供电电路、通信及供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98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屏蔽层的通信电路、供电电路、通信及供电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用屏蔽层构成通信回路,无需额外铺设通信回路,成本低;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屏蔽层构成供电回路,无需为传感器铺设专门的供电回路,进一步降低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屏蔽层的通信电路、供电电路、通信及供电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多屏蔽层的通信电路、供电电路、通信及供电电路,属于电缆监控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各种高压电缆或中压电缆都是在地下走线,因此需要采用传感器将电缆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况传输给监控中心,传感器和监控中心之间往往需要铺设独立的通信回路,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屏蔽层的通信电路、供电电路、通信及供电电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披露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多屏蔽层的通信电路,包括发送端耦合设备、接收端耦合设备、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串接构成的通信回路;发送端耦合设备外接信号发送端,将信号发送端发送的信号耦合到通信回路上;接收端耦合设备外接信号接收端,将通信回路上的信号耦合到信号接收端。
[0005]通信回路上还串接有输入侧隔直电路和输出侧隔直电路,输入侧隔直电路靠近信号的输入端,输出侧隔直电路靠近信号的输出端。
[0006]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均为若干屏蔽层串接而成,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均通过载波信号隔离电路接地。
[0007]发送端耦合设备和接收端耦合设备均为耦合变压器;作为发送端耦合设备的耦合变压器初级外接信号发送端,次级串接在通信回路上;作为接收端耦合设备的耦合变压器次级外接信号接收端,初级串接在通信回路上。
[0008]基于多屏蔽层的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入端外接电流源,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出入端外接用电设备;响应于电流源为直流源,与直流源负极连接的屏蔽层接地;响应于电流源为交流源,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均不接地。
[0009]电流源包括交流工频变压器,交流工频变压器的初级外接交流电,次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
[0010]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均为若干屏蔽层串接而成。
[0011]基于多屏蔽层的通信及供电电路,包括发送端耦合设备、接收端耦合设备、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串接构成的通信回路、第三屏蔽层;发送端耦合设备外接信号发送端,将信号发送端发送的信号耦合到通信回路上;接收端耦合设备外接信号接收端,将通信回路上的信号耦合到信号接收端;响应于交流供电,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入端外接交流源,第一屏蔽层和第二
屏蔽层的输出入端外接用交流电设备;响应于直流供电,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的输入端外接直流源,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的输出入端外接用直流电设备,第三屏蔽层接地;响应于交流和直流供电,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入端外接交流源,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出入端外接用交流电设备,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的输入端外接直流源,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的输出入端外接用直流电设备,第三屏蔽层接地。
[0012]响应于交流和直流供电,交流源包括交流工频变压器,交流工频变压器的初级外接交流电,次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外接用交流电设备,次级的中间抽头连接直流源的正极,直流源的负极连接第三屏蔽层,第三屏蔽层接地,第三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外接用直流电设备。
[0013]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和第三屏蔽层均为若干屏蔽层串接而成。
[0014]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用屏蔽层构成通信回路,无需额外铺设通信回路,成本低;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屏蔽层构成供电回路,无需为传感器铺设专门的供电回路,进一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通信电路的示意图;图2为直流源供电的示意图;图3为交流源供电的示意图;图4为通信供电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7]基于多屏蔽层的通信电路,包括发送端耦合设备、接收端耦合设备、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串接构成的通信回路;发送端耦合设备外接信号发送端,将信号发送端发送的信号耦合到通信回路上;接收端耦合设备外接信号接收端,将通信回路上的信号耦合到信号接收端。
[0018]具体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作为发送端耦合设备的耦合变压器、作为接收端耦合设备的耦合变压器、输入侧隔直电路和输出侧隔直电路。
[0019]作为发送端耦合设备的耦合变压器初级外接信号发送端,次级串接在通信回路上,作为接收端耦合设备的耦合变压器次级外接信号接收端,初级串接在通信回路上,输入侧隔直电路和输出侧隔直电路均串接在通信回路上,输入侧隔直电路靠近信号的输入端,输出侧隔直电路靠近信号的输出端。
[0020]隔直电路包括串接的电感和电容,其中电容靠近信号的输入端/输出端,用以隔工频或隔低频。
[0021]当通信电路单独使用时,为了加强通信效果,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均通过载波信号隔离电路接地,构成差分信号的传输回路,其中,载波信号隔离电路可采用电感;也
可以其中一个屏蔽层通过载波信号隔离电路接地,另一个屏蔽层直接接地,那么就构成了单端信号的传输方式。
[0022]屏蔽层也可以作为供电载体,基于多屏蔽层的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入端外接电流源,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出入端外接用电设备。
[0023]如图2所示,当电流源为直流源(直流低压电源)时,与直流源负极连接的屏蔽层接地。
[0024]如图3所示,当电流源为交流源时,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均不接地。电流源包括交流工频变压器,交流工频变压器的初级外接交流电,次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
[0025]由于屏蔽层即可以作为通信的载体,也可以作为供电载体,因此可构建通信及供电电路,但是至少有要有三个屏蔽层,具体包括发送端耦合设备、接收端耦合设备、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串接构成的通信回路、第三屏蔽层。
[0026]发送端耦合设备外接信号发送端,将信号发送端发送的信号耦合到通信回路上;接收端耦合设备外接信号接收端,将通信回路上的信号耦合到信号接收端。
[0027]响应于交流供电,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入端外接交流源,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出入端外接用交流电设备;响应于直流供电,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的输入端外接直流源,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的输出入端外接用直流电设备,第三屏蔽层接地;响应于交流和直流供电(即同时提供一路交流和直流),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入端外接交流源,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出入端外接用交流电设备,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的输入端外接直流源,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的输出入端外接用直流电设备,第三屏蔽层接地。
[0028]若交流源包括交流工频变压器,在交流和直流供电时,交流工频变压器的初级外接交流电,次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屏蔽层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耦合设备、接收端耦合设备、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串接构成的通信回路;发送端耦合设备外接信号发送端,将信号发送端发送的信号耦合到通信回路上;接收端耦合设备外接信号接收端,将通信回路上的信号耦合到信号接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屏蔽层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通信回路上还串接有输入侧隔直电路和输出侧隔直电路,输入侧隔直电路靠近信号的输入端,输出侧隔直电路靠近信号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屏蔽层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均为若干屏蔽层串接而成,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均通过载波信号隔离电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屏蔽层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发送端耦合设备和接收端耦合设备均为耦合变压器;作为发送端耦合设备的耦合变压器初级外接信号发送端,次级串接在通信回路上;作为接收端耦合设备的耦合变压器次级外接信号接收端,初级串接在通信回路上。5.基于多屏蔽层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入端外接电流源,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输出入端外接用电设备;响应于电流源为直流源,与直流源负极连接的屏蔽层接地;响应于电流源为交流源,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均不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屏蔽层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流源包括交流工频变压器,交流工频变压器的初级外接交流电,次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多屏蔽层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新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