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436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包括安装架、防护板和固定架,安装架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安装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安装架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吸音棉板、阻尼降噪层、蜂窝降噪板和岩棉板,防护板通过固定螺栓与安装架螺纹连接。该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通过吸音棉板、阻尼降噪层、蜂窝降噪板和岩棉板的设置,当外界噪音传递过程中首先经过岩棉板进行一次降噪,然后进入蜂窝降噪板,经过吸音槽传递到导音孔然后传递到降噪槽内,噪音在降噪槽和导音管内相互传递进而消减,部分噪音进入阻尼降噪层内,在阻尼降噪层内结合少量阻尼材料可实现高效率减振降噪的目的。尼材料可实现高效率减振降噪的目的。尼材料可实现高效率减振降噪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建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墙体按墙体自身受力情况和材料种类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按墙体构造方式分为实心墙,烧结空心砖墙,空斗墙,复合墙。按墙体所在位置一般分为外墙以及内墙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各有纵、横两个方向,这样共形成四种墙体,即纵向外墙、横向外墙、纵向内墙、横向内墙。
[0003]现有的建筑物外墙的虽然具有一定的降噪功能,但是隔音的效果较差,不能够完全阻挡声音穿过外墙,导致建筑物外的噪声会干扰到建筑物内的人们,而且一般的降噪结构不便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具备降噪效果较好等优点,解决了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降噪效果较好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包括安装架、防护板和固定架,所述安装架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安装架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吸音棉板、阻尼降噪层、蜂窝降噪板和岩棉板,所述安装架正面的边缘处和防护板正面的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防护板通过固定螺栓与安装架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和固定架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固定架通过锁紧螺栓与安装架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
[0006]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限位块的形状为十字形,所述限位块将卡槽分成四个限位槽,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卡槽等间距设置在安装架的上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卡块的表面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插槽,所述卡块与卡槽相适配,且所述卡块与卡槽之间为间隙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降噪棉板、阻尼降噪层、蜂窝降噪板和岩棉板之间通过粘结剂粘接,所述粘结剂为丙烯酸酯类胶结剂,该粘结剂能够耐受
ꢀ-ꢀ

ꢀ°
C的温度,耐酸性能良好,耐紫外性能良好。
[0009]优选的,所述吸音棉板的材质为聚酯纤维棉,所述聚酯纤维棉的内部设置有大量微小连通的孔隙。
[0010]优选的,所述阻尼降噪层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材料,所述阻尼材料由聚乙烯发泡材料、橡胶发泡材料、烯酸酯发泡材料、聚氨酯发泡材料或者聚氯乙烯发泡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优选的,所述蜂窝降噪板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内部设置有降噪槽,所述架体的一侧设置有吸音槽,所述吸音槽的内侧壁开设有导音孔,所述吸音槽的内底壁设置有导音管。
[0012](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通过安装架、防护板、固定架、卡槽、卡块和限位块的设置,卡槽与卡块间隙配合使得卡块与卡槽便于卡接,通过卡槽与卡块进而完成安装架之间的卡接固定,安装方便,防护板对固定架内的结构进行防护,避免内部结构造成损坏,固定架配合固定螺钉便于与墙体之间固定连接。
[0013]2、该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通过吸音棉板、阻尼降噪层、蜂窝降噪板和岩棉板的设置,当外界噪音传递过程中首先经过岩棉板进行一次降噪,然后进入蜂窝降噪板,经过吸音槽传递到导音孔然后传递到降噪槽内,噪音在降噪槽和导音管内相互传递进而消减,部分噪音进入阻尼降噪层内,在阻尼降噪层内结合少量阻尼材料可实现高效率减振降噪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第二形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第三形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蜂窝降噪板剖面图。
[0015]图中:1、安装架;2、防护板;3、固定架;4、卡槽;5、卡块;6、安装槽;7、吸音棉板;8、阻尼降噪层;9、蜂窝降噪板;901、架体;902、降噪槽;903、吸音槽;904、导音孔;905、导音管;10、岩棉板;11、第一螺纹孔;12、固定螺栓;13、凹槽;14、第二螺纹孔;15、锁紧螺栓;16、固定螺钉;17、限位块;18、阻尼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4,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包括安装架1、防护板2和固定架3,安装架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4,安装架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5,卡槽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所限位块17的形状为十字形,限位块17将卡槽4分成四个限位槽,卡槽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卡槽4等间距设置在安装架1的上表面,卡块5的表面开设有与限位块17相适配插槽,卡块5与卡槽4相适配,且卡块5与卡槽4之间为间隙配合,通过安装架1、防护板2、固定架
3、卡槽4、卡块5和限位块17的设置,卡槽4与卡块5间隙配合使得卡块5与卡槽4便于卡接,通过卡槽4与卡块5进而完成安装架1之间的卡接固定,安装方便,防护板2对固定架3内的结构进行防护,避免内部结构造成损坏,安装架1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6,安装槽6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吸音棉板7、阻尼降噪层8、蜂窝降噪板9和岩棉板10,阻尼降噪层8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材料(18),阻尼材料(18)由聚乙烯发泡材料、橡胶发泡材料、烯酸酯发泡材料、聚氨酯发泡材料或者聚氯乙烯发泡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蜂窝降噪板9包括架体901,架体901的内部设置有降噪槽902,架体901的一侧设置有吸音槽903,吸音槽903的内侧壁开设有导音孔904,吸音槽903的内底壁设置有导音管905,通过吸音棉板7、阻尼降噪层8、蜂窝降噪板9和岩棉板10的设置,当外界噪音传递过程中首先经过岩棉板10进行一次降噪,然后进入蜂窝降噪板9,经过吸音槽903传递到导音孔904然后传递到降噪槽902内,噪音在降噪槽902和导音管905内相互传递进而消减,部分噪音进入阻尼降噪层8内,在阻尼降噪层8内结合少量阻尼材料可实现高效率减振降噪的目的,降噪棉板7、吸音棉板7的材质为聚酯纤维棉,聚酯纤维棉的内部设置有大量微小连通的孔隙,阻尼降噪层8、蜂窝降噪板9和岩棉板10之间通过粘结剂粘接,粘结剂为丙烯酸酯类胶结剂,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包括安装架(1)、防护板(2)和固定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4),所述安装架(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5),所述安装架(1)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6),所述安装槽(6)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吸音棉板(7)、阻尼降噪层(8)、蜂窝降噪板(9)和岩棉板(10),所述安装架(1)正面的边缘处和防护板(2)正面的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1),所述第一螺纹孔(11)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2),所述防护板(2)通过固定螺栓(12)与安装架(1)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架(1)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一侧和固定架(3)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4),所述第二螺纹孔(14)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5),所述固定架(3)通过锁紧螺栓(15)与安装架(1)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架(3)的另一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所限位块(17)的形状为十字形,所述限位块(17)将卡槽(4)分成四个限位槽,所述卡槽(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卡槽(4)等间距设置在安装架(1)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外墙用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璐郑培君李佳男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