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单元和使用该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3968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照明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可以防止因来自液晶单元(111)的显示面侧的推压而产生的该面板(111)的断裂,此外,还可以实现防止对显示造成影响的尘埃的侵入。这样的照明单元的构成为:与导光板(1)的入射侧端面(E1)接近地配置荧光放电管(2),包括荧光放电管(2)在内用反射片(3)将导光板的端面(E1、E2)和底面覆盖起来。此外,在将光修正片(4)配置在导光板(1)的光出射面上边的同时,将它们收容于导电性的框体(9)内。光修正片(4)与导光板(1)之间的空间的间隔(H)做成为小于等于液晶单元(111)的像素尺寸。在光出射面侧的框体(9)上形成有开口部(J),将液晶面板(11)的显示背面侧偏光片(13a)直接配置在开口部(J)内的光修正片(4)的表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单元和使用该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在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和文字处理机等的信息设备的显示装置,或便携式电视或视频电影、导航系统等的图像设备的显示装置中,为了有效地利用重量轻、薄型、低功耗的特征大多使用的是液晶显示装置。在这些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实现明亮的显示画面,大多采用借助于内置的照明单元从液晶面板的背后照射照明光的构成。在这里,液晶面板具有这样的构成至少包含有具有将液晶层挟持在一对玻璃基板等的透明基板之间的构成的液晶单元和配置成挟持该液晶单元的一对偏光片。在这样的照明单元的构成的一例中,例如,有将导光板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将荧光放电管等的线光源配置在该导光板的端面上的边缘照明方式。边缘照明方式具有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和发光面的亮度均一性方面优良的特征,作为可在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等中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的方式广为采用。在可在便携式电视或导航系统中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使薄度和亮度两立,也以采用使用2个以上的荧光放电管的边缘照明方式,或使用L型荧光放电管或U型荧光放电管的边缘照明方式的情况为多。在将荧光放电管配置在导光板的端面上的边缘照明方式中,为了引伸便携性、省空间化这样的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重要的是究竟将导光板或荧光放电管或引线等的部件收纳于框体中实现何种程度的紧凑化。此外,液晶显示装置,并不限于上述用途,最近已在所有家电产品等中使用。例如,出于便携性的优点,也多用于在室外等的过于残酷的环境中使用的产品中。为此,即便是对于在产品中的功能性的保证来说应当考虑的地方也增多了起来。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具备荧光放电管的现有技术的边缘照明方式的照明单元和具备该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的照明单元的构成,(a)是平面图,(b)是侧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该照明单元具备传达光的平板状的透明的导光板1,靠近该导光板1的4边之内的2边设置的L型荧光放电管2,防止从荧光放电管2发出来的光向导光板1的外边射出的反射片3,保持它们的框体9,配设在导光板1的出射面一侧的光修正片4。反射片3被弯曲为将配置在导光板的端面E1上的荧光放电管2围起来,端部已借助于双面粘接带10粘贴到导光板1的光出射面上。借助于此,从荧光放电管2发出来的光就可以从导光板1的端面E1导往导光板内部而不会向外边泄漏。此外,反射片3配置在导光板1的背面(与光出射面相反的面),还起着反射从导光板1的背面向外射出的光,再次返回到导光板1中的作用。再有,反射片3,沿着该端面弯曲地配置为使得将导光板1的端面之内未配置荧光放电管2的端面E2覆盖起来。借助于此,从导光板1的端面E2向外射出的光就会被反射片3反射,再次返回到导光板1中,像这样地采用借助于反射片3使向导光板1的外边射出的光返回到导光板1中的办法,使从导光板1的出射面射出的光(就是说照明光)增大以有效地利用光。作为反射片3,例如,可以使用具有高的反射率的白色的树脂制薄膜。反射片3,虽然也可以用分别与荧光放电管2的周围、导光板1的背面和导光板1的端面E2的各个部分相对应地配置的单独分开的薄片构成,但是,在这里使用的是将上述各个部分连续地覆盖起来的一体式构成的薄片。由于像这样地使用一体式的构成的反射片3,故可以实现照明单元的薄型化和成本的降低以及组装工时的削减。此外,在导光板1的出射面上,为了实现照明光的均匀化和高亮度化,配置有光修正片4。光修正片4的构成为根据需要设置任意片的各种规格的光学薄片。在这里,如图4所示,配置有2枚光修正片4。被反射片3覆盖起来的导光板1和荧光放电管2以及光修正片4,借助于框体9进行保持。如上所述,将上述各个构成要素都收纳于框体9内形成照明单元。框体9具有具备开口部J的方框形状,由边缘部9a和侧部9b构成。通过形成开口部J,故在顶视图中,在该开口部J内形成后述的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A,变成为框体9的边缘部9a将显示区域A围起来的构成。此外,在框体9的侧部9b上,为了轻重量化和用户进行的安装固定,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G。此外,光修正片4或导光板1则被配置为在与框体9的内壁之间形成空间(以下,将它叫做间隙F),通过形成间隙F,随着温度变化光修正片4、导光板1和框体9就会以分别不同的热膨胀系数进行膨胀,其结果是,即便是产生了尺寸差,也可以用间隙F吸收该尺寸差。为此,就可以防止起因于尺寸差的畸变等的发生。此外,在照明单元的框体9的边缘部9a的上边,配置有液晶面板11,该液晶面板11具有显示背面侧偏光片13a和显示表面侧偏光片13b、其构成为至少具备挟持液晶层的一对的透明基板的液晶单元111。液晶面板11已用双面粘接带14固定配置在框体9的边缘部9a上。此外,将这些覆盖起来地盖上前盖12。如上所述,将液晶面板11配置在照明单元的光射出一侧就可以构成液晶显示装置。如上所述,由于要将显示背面侧偏光片13a配置在框体9的上边,故可以在该偏光片13a的底面与照明单元的出射面(具体地说是光修正片4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空间15。为此,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使用者错误地推压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情况下,液晶单元111就要弯曲一个空间15的量,其结果是由玻璃基板等构成的液晶单元111就要断裂。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在框体9上已形成了贯通孔G,故尘埃(灰尘)可以通过该贯通孔G从外部侵入框体内(就是说照明单元内),此外,该侵入进来的尘埃,还可以通过间隙F侵入到光修正片4或导光板1的周边等的显示区域内。于是,在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照明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实现紧凑化周围的尺寸就受到了制约,为此,大多都不设置尘埃侵入防止用的部件。为此,如上所述从外部侵入进来的尘埃或装置的组装时在内部发生的尘埃,就会通过间隙F,进入到导光板1与光修正片4之间,或光修正片4等与液晶面板11之间的间隙内。归因于这样的尘埃的侵入,在进行画面显示时因尘埃遮住输出光而形成亮度不均匀,或者将像素遮挡起来造成显示不良。此外,还存在着因与尘埃之间的摩擦使光修正片4等的显示区域一侧的部件受损的可能性。一旦当尘埃进入到液晶面板11与照明单元之间,要想将尘埃去掉而不使装置解体,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防止尘埃进入显示区域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防止由来自面板显示面一侧的推压产生的液晶单元的破损的照明单元和具备该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可以防止尘埃向显示区域内侵入的照明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照明单元,具备光源;用来引导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而从光出射面向照明对象物射出的导光部件;将上述导光部件的至少底面覆盖起来的反射部件;配置在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光出射面上边的光修正部件;保持上述光源和用上述反射部件覆盖起来的上述导光部件和上述光修正部件的框体,上述框体,在与上述光修正部件的光出射区域对应的区域上具有开口部,在上述开口部内的上述光修正部件的上面,被配置为直接与上述照明对象物接触。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照明单元的照明对象物直接接触到在框体上形成的开口部内的光修正部件的表面上而安装到照明单元上,故光修正部件与照明对象物之间几乎不会形成空间。因此,即便是从照明对象物的主面一侧加上了力,由于光修正部件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单元,其特征为,具备:光源;用来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加以引导而从光出射面向照明对象物射出的导光部件;将所述导光部件的至少底面覆盖起来的反射部件;配置在所述导光部件的所述光出射面上的光修正部件;和保持所述光源和用所述反射部件覆 盖起来的所述导光部件和所述光修正部件的框体,所述框体,在与所述光修正部件的光出射区域对应的区域上具有开口部,所述照明对象物与所述开口部内的所述光修正部件的上面直接接触而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浜宽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