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K系数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网故障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K系数的 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实现高可靠持续供电是我国配电网建设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配电网分布广域、结构复杂、运行环境恶劣及随机故障频发。统计数据表 明,75%的用户停电事故由配电网故障引起,严重威胁配电网高可靠持续供 电。准确、可靠的配电网故障精确定位技术,是加快故障恢复的关键,也 是保障高可靠持续供电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0003]配电网故障精确定位技术主要分为故障分析法和行波法。故障分析法 根据测量的信号不同,可进一步分为频域法和时域法。频域法的接地故障 信号微弱难以提取,而且受故障点过渡电阻、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很大, 难以应用于单相接地故障;时域法在测点局部受限的情况下定位精度受限, 并且故障条件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也会对该方法的定位精度有一定的影 响;行波法的故障定位精度更高,不受故障条件、系统运行方式和分布式 电源的影响,在配电网故障精确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基于K系数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当出现故障后,记录所述配电网中各个测点上电压行波信号对应的初始到达时间,所述测点设置于所述配电网的网络末端;S2:利用所述配电网中任意两个节点V
k
、V
m
组成的分支V
k
V
m
将所述测点划分为两个测点组M
U
和M
H
;将所述中测点对应的初始到达时间记为时间矩阵T
U
,将所述中测点对应的初始到达时间记为时间矩阵T
H
;S3:基于距离矩阵L获取所述M
U
中测点对应的向量矩阵L
U
和所述M
H
中测点对应的向量矩阵L
H
,所述距离矩阵L用于记录所述配电网中任意两个所述节点之间的线路长度;S4:利用所述时间矩阵T
U
、所述时间矩阵T
H
、所述向量矩阵L
U
和所述向量矩阵L
H
构建与所述分支V
k
V
m
对应的行波波速无关的K
B
系数;S5:利用步骤S2-S4获取各个所述分支对应的K
B
系数,并将最小K
B
系数对应的分支作为故障分支;S6:在所述故障分支上设置多个参考点;S7:基于所述故障分支划分的两个测点组各自对应的时间矩阵和向量矩阵获取各个所述参考点对应的与行波波速无关的K
P
系数;S8:将最小K
P
系数对应的参考点作为故障点,并获取所述故障点与多个所述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信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K系数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S101:当出现故障后,采集各个所述测点各相的电压点行波;S102:对各个所述测点各相的电压点行波进行S变换并提取选定的奈奎斯特频率fs下的行波到达时间及模极大值;S103:利用各个所述测点对应的模极大值对各相行波到达时间进行加权融合,得到各个所述测点上电压行波信号对应的初始到达时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K系数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S201:将通过所述节点V
k
与所述分支V
k
V
m
相连的测点划入所述M
U
中;将通过所述节点V
m
与所述分支V
k
V
m
相连的测点划入所述M
H
中;S202:将所述M
U
中测点对应的初始到达时间记为所述时间矩阵T
U
,将所述M
H
中测点对应的初始到达时间记为所述时间矩阵T
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K系数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包括:S301:基于所述距离矩阵L确定所述M
U
中各测点与所述节点V
k
的距离,以形成所述向量矩阵L
U
;S302:基于所述距离矩阵L确定所述M
H
中各测点与所述节点V
m
的距离,以形成所述向量矩阵L
H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K系数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包括:
利用公式:计算所述分支V
k
V
m
对应的K
B
系数,其中,X、Y分别为所述M
U
中测点的个数和所述M
H
中测点的个数;L
U
(i)为所述向量矩阵L
U
中的第i个元素,表示所述M
U
中第i个测点与所述节点V
k
之间的距离;L
H
(j)为所述向量矩阵L
H
中的第j个元素,表示所述M
H
中第j个测点与节点V
m
之间的距离;T
U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李鹏,刘翔宇,袁智勇,尹项根,于力,陈睿,徐全,乔健,林跃欢,江浪,刘胤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