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挂式储能装置及其构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630112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8
本申请涉及一种直挂式储能装置及其构建方法,该直挂式储能装置,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上,该直挂式储能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储能模块和第二储能模块;第一储能模块包括数个不具备反压承受能力串联连接的第一半桥功率模块,第二储能模块包括数个具备反压承受能力串联连接的第二半桥功率模块。该直挂式储能装置通过数个不具备反压承受能力串联连接的第一半桥功率模块和数个具备反压承受能力串联连接的第二半桥功率模块串联连接构成,让该直挂式储能装置具有反压耐压能力,该直挂式储能装置的制造成本低,使得该直挂式储能装置能够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解决了现有直挂式储能模块不具备反压耐受能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柔性直流工程,尤其涉及一种直挂式储能装置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的直流侧发生故障后,一般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输出负压对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进行故障清除。而在远距离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换流阀一般采用由全桥功率模块和半桥功率模块混合组成的mmc拓扑结构,该mmc拓扑结构称为柔性直流换流阀。在mmc正常运行时,出于流阀中模块安全的考虑,通常要求全部功率模块的电压保持一致,mmc阀控中有对应的排序单元对功率模块进行排序,使其保持电压的稳定。如图9所示的是典型的mmc拓扑结构,出于其对直流侧故障穿越、降压运行等工况考虑,需要换流阀的桥臂具有负压输出能力,故每个桥臂一般由全桥功率模块与半桥功率模块混合串联而成,每个功率模块由开关器件和电容组成,不同的开关状态决定电容的充放电方向,可以控制电容电压。当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发生暂态故障时,mmc直流侧将输出负压实现直流故障清除。

2、如图10和图11所示,为了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发挥储能系统的优势,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直流侧加入直挂式储能模块。现有的直挂式储能模块一般为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挂式储能装置,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上,其特征在于,该直挂式储能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储能模块和第二储能模块;所述第一储能模块包括数个不具备反压承受能力串联连接的第一半桥功率模块,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包括数个具备反压承受能力串联连接的第二半桥功率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挂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半桥功率模块均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一半导体元件和储能元件,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的第二端和所述储能元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的第一端和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挂式储能装置,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上,其特征在于,该直挂式储能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储能模块和第二储能模块;所述第一储能模块包括数个不具备反压承受能力串联连接的第一半桥功率模块,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包括数个具备反压承受能力串联连接的第二半桥功率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挂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半桥功率模块均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一半导体元件和储能元件,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的第二端和所述储能元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和所述储能元件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挂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半桥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二半桥功率模块运行的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挂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制模块,所述调制模块用于根据调制控制类型输出控制所述第二半桥功率模块运行的调制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挂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半桥功率模块均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半导体元件、第三半导体元件、第四半导体元件和储能元件,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半导体元件的第二端和所述储能元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越郭铸杨双飞黄伟煌周月宾赵晓斌辛清明李桂源王子铟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