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355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减震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隔震装置,包括隔震组合件,所述隔震组合件的内孔中压装螺栓套,螺栓套的上部从隔震组合件的内孔伸出,并在隔震组合件的上端连接盖板,盖板压紧配合于隔震组合件的上部表面;所述隔震组合件包括橡胶部及硫化设置于橡胶部内的连接板,连接板置于橡胶部内的上端板体呈弧形结构,连接板伸出橡胶部的下端板体形成板体法兰面,板体法兰面上设置连接孔;所述螺栓套与隔震组合件通过限位结构定位连接。该隔震装置能够给发动机等震动源提供竖向全方位的减震效果,适用于陆地和船舶等各种恶劣环境;盖板能够对隔震装置的橡胶部起到较好防护作用。够对隔震装置的橡胶部起到较好防护作用。够对隔震装置的橡胶部起到较好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震设备
,涉及一种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机械设备的不断拓新,在中小型的震动机械领域对设备的减隔震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等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振动,需要进行减震作业。另外,现有隔震装置在使用时,橡胶部常常会被液体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隔震装置,该隔震装置能够给发动机等震动源提供竖向全方位的减震效果,适用于陆地和船舶等各种恶劣环境;盖板能够对隔震装置的橡胶部起到较好防护作用。
[0004]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震组合件,所述隔震组合件的内孔中压装螺栓套,螺栓套的上部从隔震组合件的内孔伸出,并在隔震组合件的上端连接盖板,盖板压紧配合于隔震组合件的上部表面;所述隔震组合件包括橡胶部及硫化设置于橡胶部内的连接板,连接板置于橡胶部内的上端板体呈弧形结构,连接板伸出橡胶部的下端板体形成板体法兰面,板体法兰面上设置连接孔;所述螺栓套与隔震组合件通过限位结构定位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部的底面设置弧形凸起部,弧形凸起部抵靠于螺栓套的下端法兰面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部的顶部设置弧形凹腔,橡胶部的上部外侧形成锥形面,盖板的锥形部配合设置于橡胶部的锥形面上。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隔震组合件限位孔及螺栓套表面形成的止块,止块的平直部与隔震组合件的限位孔定位配合。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产品采用圆形盖板与螺柱套铆接的新型结构, 从而能有效的防止腐蚀性液体腐蚀橡胶部分,主体金属结构能承受较高的冲击负荷而不变形,并且可以保证产品在多年内无需更换;特殊的橡胶层结构在低频启动及高频运转中都有很高的隔震效果。其隔震效果达到了85-95%。横向竖向的额定载荷在10-3400KG,已超越了现有近似外观的减震器的性能指标;新颖的金属构架有极高的力学性能,能承受额定载荷的50倍力学冲击负荷而不变形。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隔震组合件的俯视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螺栓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图1~3中,包括盖板1、隔震组合件2、橡胶部2-1、弧形凸起部2-11、连接板2-2、板体法兰面2-21、螺栓套3等。
[0014]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隔震装置,包括隔震组合件2,所述隔震组合件2的内孔中压装螺栓套3,螺栓套3的上部从隔震组合件2的内孔伸出,并在隔震组合件2的上端连接盖板1,盖板1压紧配合于隔震组合件2的上部表面。
[0015]隔震组合件2包括橡胶部2-1及硫化设置于橡胶部2-1内的连接板2-2,连接板2-2置于橡胶部2-1内的上端板体呈弧形结构,连接板2-2伸出橡胶部2-1的下端板体形成板体法兰面2-21,板体法兰面2-21上设置连接孔。
[0016]螺栓套3与隔震组合件2通过限位结构定位连接。
[0017]橡胶部2-1的底面设置弧形凸起部2-11,弧形凸起部2-11抵靠于螺栓套3的下端法兰面上。
[0018]橡胶部2-1的顶部设置弧形凹腔,橡胶部2-1的上部外侧形成锥形面,盖板1的锥形部配合设置于橡胶部2-1的锥形面上。
[0019]限位结构包括隔震组合件2限位孔及螺栓套3表面形成的止块3-1,止块3-1的平直部与隔震组合件2的限位孔定位配合。
[0020]本专利技术产品在生产时,由天然橡胶和连接板2-2硫化成一体为隔震组合件2,再采用铆接工艺将盖板1、螺栓套3及隔震组合件2铆接压制成一体。由于设置了限位结构能够避免旋转盖板1时,螺栓套3的跟转现象。
[0021]本专利技术产品采用圆形的盖板1与螺栓套3铆接的新型结构, 从而能有效的防止腐蚀性液体腐蚀橡胶部分,主体金属结构能承受较高的冲击负荷而不变形,并且可以保证产品在多年内无需更换;特殊的橡胶层结构在低频启动及高频运转中都有很高的隔震效果。其隔震效果达到了85-95%。横向竖向的额定载荷在10-3400KG,已超越了现有近似外观的减震器的性能指标;新颖的金属构架有极高的力学性能,能承受额定载荷的50倍力学冲击负荷而不变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震组合件(2),所述隔震组合件(2)的内孔中压装螺栓套(3),螺栓套(3)的上部从隔震组合件(2)的内孔伸出,并在隔震组合件(2)的上端连接盖板(1),盖板(1)压紧配合于隔震组合件(2)的上部表面;所述隔震组合件(2)包括橡胶部(2-1)及硫化设置于橡胶部(2-1)内的连接板(2-2),连接板(2-2)置于橡胶部(2-1)内的上端板体呈弧形结构,连接板(2-2)伸出橡胶部(2-1)的下端板体形成板体法兰面(2-21),板体法兰面(2-21)上设置连接孔;所述螺栓套(3)与隔震组合件(2)通过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强吕敏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圣丰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