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配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348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芯配对方法,其包括形成次序排列的堆叠组,每一堆叠组包括堆叠设置的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且每一堆叠组内的A来料电芯的正极耳与B来料电芯的正极耳相对应,A来料电芯的负极耳与B来料电芯的负极耳相对应,分别旋转奇数位堆叠组和偶数位堆叠组,使得每相邻两个堆叠组中奇数位堆叠组的正极耳与偶数位堆叠组的正极耳正对,奇数位堆叠组的负极耳与偶数位堆叠组的负极耳正对。本申请的发明专利技术简单且流畅的完成四电芯极耳的配对过程,保证了四电芯极耳的配对效率。保证了四电芯极耳的配对效率。保证了四电芯极耳的配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配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芯配对
,具体的涉及一种电芯配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其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如何保证锂离子电池的自动化生产非常重要。电芯极耳的配对是电池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其中四电芯的极耳配对需要使得两组叠放电芯的极耳分别形成正对关系,从而便于执行后续的工序,而传统的四电芯极耳配对的方法较为复杂,从而影响四电芯极耳配对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配对方法。
[0004]一种电芯配对方法包括:形成次序排列的堆叠组,每一堆叠组包括堆叠设置的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且每一堆叠组内的A来料电芯的正极耳与B来料电芯的正极耳相对应,A来料电芯的负极耳与B来料电芯的负极耳相对应;分别旋转奇数位堆叠组和偶数位堆叠组,使得每相邻两个堆叠组中奇数位堆叠组的正极耳与偶数位堆叠组的正极耳正对,奇数位堆叠组的负极耳与偶数位堆叠组的负极耳正对。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形成次序排列的堆叠组,之前还包括:形成AB上料线; AB上料线同时载有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A来料电芯后顺序相邻B来料电芯,B来料电芯后顺序相邻A来料电芯;A来料电芯的正极耳与负极耳位于同一侧,B来料电芯的正极耳与负极耳位于同一侧;A来料电芯与B来料电芯的摆放姿态相同,A来料电芯正负极耳与B来料电芯正负极耳的朝向相同,A来料电芯正负极耳与B来料电芯正负极耳的朝向均与AB上料线的送料方向垂直,且A来料电芯正极耳在前负极耳在后,B来料电芯负极耳在前正极耳在后。通过一条AB上料线形成,便于后续堆叠组的成形以及次序排列,从而提升电芯极耳配对的速度。此外,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同时承载在一条AB上料线,也便于减小配对空间。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形成次序排列的堆叠组,包括:在AB上料线中,每相邻的A来料电芯与B来料电芯为一上料组,一上料组内的A来料电芯翻转并堆叠于B来料电芯,该上料组后顺序相邻的另一上料组内的B来料电芯翻转并堆叠于A来料电芯。上料组内的A来料电芯或B来料电芯的翻转堆叠,便于堆叠组内的电芯极耳配对,相邻两个上料组内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分别以反向的方位进行堆叠,形成的相邻两个堆叠组能便于后续四电芯极耳配对的进行。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分别旋转奇数位堆叠组和偶数位堆叠组,包括:分别旋转奇数位堆叠组90度和偶数位堆叠组90度。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分别旋转奇数位堆叠组90度和偶数位堆叠组度,包括:
顺时针旋转奇数位堆叠组90度,逆时针旋转偶数位堆叠组90度。通过奇数位的堆叠组进行同向旋转,偶数位的堆叠组也进行同向旋转,且以90度的角度进行旋转,旋转幅度较小,如此可以提升旋转的流畅性,从而更进一步的提升四电芯极耳的配对速度。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形成AB上料线,之前还包括:对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进行上料。通过上料动作形成AB上料线,完成电芯极耳配对的前序工作,便于后续电芯极耳配对工序的进行。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对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进行上料,之前还包括:对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进行检测。通过对上料前的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进行检测,及时排除不合格的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避免不合格的电芯进入后续的配对过程,从而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对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进行检测,之后还包括:不合格的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进行排除,合格的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进行扫码。通过对合格的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进行扫码,从而对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进行标记,以便于后续的生产管理。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每一堆叠组内,堆叠设置的A来料电芯正极耳与B来料电芯的正极耳距离最短,堆叠设置的A来料电芯负极耳与B来料电芯的负极耳距离最短。以便于配对之后的其他工序的执行。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分别旋转奇数位堆叠组和偶数位堆叠组,之前还包括:对每一堆叠组进行固定。
[0014]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形成次序排列的堆叠组,并分别对奇数位和偶数位的堆叠组进行旋转,使得每个堆叠组内A来料电芯的正负极耳与B来料电芯的正负极耳相对应,且使得每相邻两个堆叠组中奇数位堆叠组的正负极耳与偶数位堆叠组的正负极耳正对,简单且流畅的完成四电芯极耳的配对过程,保证了四电芯极耳的配对效率。
[0015]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一中电芯配对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AB上料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堆叠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堆叠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中堆叠组配对过程示意图。
[0017]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
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9]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1]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1为实施例一中电芯配对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电芯配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形成次序排列的堆叠组,每一堆叠组包括堆叠设置的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且每一堆叠组内的A来料电芯的正极耳与B来料电芯的正极耳相对应,A来料电芯的负极耳与B来料电芯的负极耳相对应。
[0022]S2,分别旋转奇数位堆叠组和偶数位堆叠组,使得每相邻两个堆叠组中奇数位堆叠组的正极耳与偶数位堆叠组的正极耳正对,奇数位堆叠组的负极耳与偶数位堆叠组的负极耳正对。
[0023]通过形成次序排列的堆叠组,并分别对奇数位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次序排列的堆叠组,每一所述堆叠组包括堆叠设置的A来料电芯和B来料电芯,且每一所述堆叠组内的所述A来料电芯的正极耳与所述B来料电芯的正极耳相对应,所述A来料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B来料电芯的负极耳相对应;分别旋转奇数位所述堆叠组和偶数位所述堆叠组,使得每相邻两个所述堆叠组中奇数位所述堆叠组的正极耳与偶数位所述堆叠组的正极耳正对,奇数位所述堆叠组的负极耳与偶数位所述堆叠组的负极耳正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次序排列的堆叠组,之前还包括:形成AB上料线;所述 AB上料线同时载有所述A来料电芯和所述B来料电芯,所述A来料电芯后顺序相邻所述B来料电芯,所述B来料电芯后顺序相邻所述A来料电芯;所述A来料电芯的正极耳与负极耳位于同一侧,所述B来料电芯的正极耳与负极耳位于同一侧;所述A来料电芯与所述B来料电芯的摆放姿态相同,所述A来料电芯正负极耳与所述B来料电芯正负极耳的朝向相同,所述A来料电芯正负极耳与所述B来料电芯正负极耳的朝向均与所述AB上料线的送料方向垂直,且所述A来料电芯正极耳在前负极耳在后,所述B来料电芯负极耳在前正极耳在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次序排列的所述堆叠组,包括:在所述AB上料线中,每相邻的所述A来料电芯与所述B来料电芯为一上料组,一所述上料组内的所述A来料电芯翻转并堆叠于所述B来料电芯,该所述上料组后顺序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义贤周俊杰王峰丁松鸿蔡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