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模块化可更换式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及施工方法、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3200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保领域,涉及一种模块化可更换式地下水监测井装置。所述的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包括滤水管、实体管、管堵和管封:滤水管,包括滤水管管体、滤料、滤网框架及所连滤网及框架上铆钉,以及用以连接支撑内外的支架;实体管包括无开孔的内管与外管、铆钉以及支架;所述的管堵、滤水管与实体管设置在地下水取样井内,管封设置于取样井与地面连接处,井台构筑与标识牌设置在地面之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构建、方便快捷、经济高效,适用于多种环境、多种指标的地下水监测。当场地用途发生更改时,可以及时更换部件并且二次利用,既降低了施工成本,也充分利用部分构件,减少损耗和污染。减少损耗和污染。减少损耗和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可更换式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及施工方法、应用


[0001]本申请属于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可更换式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及施工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地下水环境调查及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工作的开展,对地下水监测井建设、采样、监测、维护、管理等的技术要求、质量管控、经济成本、时间效率等要求越来越高。
[0003]传统地下水监测井的建设方法一般是在钻机钻孔后,根据地下水位高度确定筛管和套管的长度,连接后放置于钻孔中。依序填充石英砂过滤层、膨润土阻隔层与混凝土封闭层。随后加装井口保护盖,完成建井。
[0004]在地下水调查与修复中,需要集中时间完成大数量的建井工作。整套建井流程步骤繁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为干扰因素较多,难以保证规制合格的地下水监测井建设。传统建井流程未考虑到日后滤料更换事项,导致过滤一段时间后杂质堵塞滤料间隙,造成回水缓慢,无法保证回水速度满足洗井采水要求。同时,传统流程所建水井将始终置留在原处,难以移除,对后续场地使用造成阻碍。
[0005]专利申请CN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包括滤水管、实体管、管堵和管封:滤水管,包括位于内部具有渗水筛缝的滤水管管体、位于中部含多层不同粒径的滤料、位于外部的滤网框架及所连滤网及框架上铆钉、以及用以连接支撑内外的支架,筛缝的宽度小于最小滤料粒径;实体管,包括无开孔的内管与外管、外管上的铆钉以及用以连接支撑内外的支架;管堵,连接并且封闭最底层水管;管封,包括管封连接口和管封圈架,管封圈架和管封连接口固定,连接并且封闭最上层水管;所述的管堵、滤水管与实体管设置在地下水取样井内,管封设置于取样井与地面连接处,井台构筑与标识牌设置在地面之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水管管体通过支架与外层滤网框架相连,保证管体与框架在下入水井内在周围土壤与地下水压迫下不发生形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水管顶端与底端为管体连接部位,管体连接方式选自但不限于:螺纹、管箍、法兰或者丝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体管内管周身不开筛缝,其内径与滤水管管体内径相同;所述的实体管支架,长度与滤水管支架长度相同,宽度与滤网框架宽度相同或略细;内管顶端与底端为管体连接部位,管体连接方式选自:螺纹、管箍、法兰、丝扣;当多管串联时,上管底端小径螺纹恰与下管顶端大径螺纹吻合,完成密闭拼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料是内中外三层不同粒径的石英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水管滤网框架与滤网相接,顶端与底端弯曲成平行状态分别与滤水管管体顶端与底端相接形成封闭空间,框架内每隔一定距离与滤水管管体相接以支撑滤网框架不发生形变,框架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铆钉以增加水井与土壤间的摩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料厚度以实际滤水管管体与滤网框架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周韩宝苍艾芳婷张旭峰靳立民朱宁正马荣生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