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09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底面及一出光面,该光源相对入光面设置,其中该导光板的底面设置有均匀划分后形成的多个微小网格,且部分微小网格内设置有网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用的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非自发光显示装置,其显示主要藉由控制外部光源所发出光束的通过或者不通过来实现,因此需要外部光源及相应的导光装置,该导光装置可将外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导向显示面板。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可参阅2003年10月1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专利第558,014号,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3包括一导光板300及位于导光板300一侧的光源310。该光源310通常采用一光源罩(图未示)罩于光源310相对于导光板300的背面,用以提高光源310发出的光束进入导光板300的比例。该导光板300为一体成型的长方体结构,其材料可为聚乙烯、聚碳酸脂等。该导光板300包括一入光面321、一出光面322及一底面323,其中,入光面321接收由其侧部的光源310发出的光束,并将该光束导入导光板300内部,该底面323将该导入的光束反射、散射,形成沿各方向均匀发散的散射光束,该出光面322将该均匀发散的光束导出导光板300,导向一液晶显示面板(图未示)。该导光板300的出光面32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棱镜结构350,该棱镜结构350大致呈金字塔形,其将出光面322导出的光束进行汇聚,使均匀沿各方向发散的出射光束汇聚于预定范围内,从而使得该预定范围内的出射光束强度增加,达到高亮度的目的。请参阅图2,是该背光模组3的仰视图,其底面323上分布有多个网点324,该网点324是通过网点印刷、咬花或蚀刻等方式形成于底面323,该网点324将从入光面321导入的光束进行反射、散射,形成沿各方向均匀散射的光束,众所周知,离光源310越远光强越弱,为提高扩散光束的均匀性,需该网点324的密度或大小应沿远离入光面方向逐渐增大。为得到不同大小或密度的多个网点324,需对每一网点324做微小的变化,其会增加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有时还会因为设计网点的形状和实际网点形状失真,而影响导光板300的导光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制造工艺复杂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造简便、成本低廉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提供有一种用于上述背光模组的导光板。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用于接收光束的入光面、和入光相连的底面及和底面相对并将光束导出该导光板的出光面,该光源相对入光面设置,且为该导光板提供光束,其中,该导光板的底面设置有均匀划分后形成的多个微小网格,且部分微小网格内设置有网点。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一底面及一出光面,该入光面用于接收光束,该底面和入光面相连,该出光面和底面相对,其用以将光束从该导光板导出,其中,该导光板的底面设置有均匀划分后形成的多个微小网格,且部分微小网格内设置有网点。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采用的导光板底面形成有大小及形状均相等的微小网格,且部分微小网格内设置有网点,即该导光板基本上不利用改变部分网点的大小、形状及分布密度的方法改变导光板的出光量,而是利用有无网点的方法调整,所以无需对网点做微小的变动,其会有效降低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还可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引起的设计网点的形状和实际网点形状失真,可以提高导光板的导光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背光模组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和图4,分别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和背光模组底面的仰视图。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1包括一导光板11和一光源12,该导光板11包括一入光面111、底面112及出光面113。该入光面111用于接收光源12发出的光束,该底面112和入光面111相连,为提高光束的使用率该底面112上镀有反射膜(图未示),该出光面113和底面112相对并将导光板11内的光束导出;该光源12相对入光面111设置,为该导光板11提供光束;将该导光板11的底面112均匀划分,此时该导光板11的底面112上形成了形状及大小均相等的多个微小网格1120,一般该微小网格1120的数量在百万以上,其中部分微小网格1120内设置有网点1121。该光源12发出的光束从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1进入导光板11内,经底面112的反射膜反射,再经多个网点1121扩散,形成沿各方向均匀发散的散射光束,该出光面113将该均匀发散的光束导出导光板11,导向一液晶显示面板(图未示),众所周知,离光源12越远光强越弱,为使散射光束更加均匀,离光源12近的网点1121的分布较疏,离光源远的网点1121的分布较密。该导光板11可利用光微影蚀刻的方法,将对应网点1121的图案通过蚀刻的方法制作在导光板模仁(图未示)上,把该模仁放入已经做好的导光板模具内即可射出成型导光板11。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光源,该导光板包括用于接收光束的入光面、和入光面相连的底面及和底面相对并将光束导出该导光板的出光面,该光源相对入光面设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底面设置有均匀划分后形成的多个微小网格,且部分微小网格内设置有网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微小网格的形状及大小均相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离光源近的网点分布较疏,离光源远的网点分布较密。4.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一底面及一出光面,该底面和该出光面相对且分别和入光面相连,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底面设置有均匀划分后形成的多个微小网格,且部分微小网格内设置有网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微小网格的形状及大小均相等。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离光源近的网点分布较疏,离光源远的网点分布较密。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具有反射膜。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底面及一出光面,该光源相对入光面设置,其中该导光板的底面设置有均匀划分后形成的多个微小网格,且部分微小网格内设置有网点。文档编号G02F1/13GK1690795SQ20041002710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林志泉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光源,该导光板包括用于接收光束的入光面、和入光面相连的底面及和底面相对并将光束导出该导光板的出光面,该光源相对入光面设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底面设置有均匀划分后形成的多个微小网格,且部分微小网格内设置有网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泉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