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link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307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01
一种IOlink通信装置,包括传感器、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以及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所述传感器、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以及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顺序依次电连接;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转发到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转发而来的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转发出去。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传感器的IOlink通信传输装置、无法在传感器上运用IOlink通信的优势的缺陷。无法在传感器上运用IOlink通信的优势的缺陷。无法在传感器上运用IOlink通信的优势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IOlink通信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IOlink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IOlink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已经到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正在影响着各行各业,所有的自动化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每一个生产过程都是透明可见的。但现在企业管理者先要考虑如何升级工厂设备,如何布局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
[0003]工厂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企业要考虑在旧和自动化设备引入新技术时遇到的兼容问题。智慧型工厂需要连接工业现场所有的设备,如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PLC控制器等。
[0004]在高度自动化的场景中,IOlink的优势已被证明而且它非常有用。IOlink通信标准使得传输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尤其在工业4.0的发展趋势下,业界对IOlink兴趣日益增大。IOlink通信标准提供了许多好处,最重要的是降低了机器的成本,使生产流程更有效,并能显著提高了机器和系统的可用性。
[0005]但是在目前还没有针对传感器的IOlink通信传输装置,这样就无法在传感器上运用IOlink通信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IOlink通信装置,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传感器的IOlink通信传输装置、无法在传感器上运用IOlink通信的优势的缺陷。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IOlink通信装置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0008]一种IOlink通信装置,其包括:
>[0009]传感器、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以及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
[0010]所述传感器、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以及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顺序依次电连接;
[0011]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转发到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
[0012]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转发而来的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转发出去。
[0013]进一步的,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为MCU芯片,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为IOlink设备收发器。
[0014]进一步的,所述MCU芯片为STM32F042型板卡,所述IOlink设备收发器为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
[0015]所述STM32F042型板卡的6脚与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15脚电连接,所述
STM32F042型板卡的7脚、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7脚与电阻一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一R3的另一端、3.3V电压源P3V3和电阻二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二R4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6的一极与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8脚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6的另一极接地,所述STM32F042型板卡的18脚、STM32F042型板卡的19脚和STM32F042型板卡的20脚分别与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17脚、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18脚和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16脚电连接,所述STM32F042型板卡的31脚与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9脚电连接,所述STM32F042型板卡的2脚和STM32F042型板卡的3脚分别与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19脚和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20脚电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还与IO连接器IO-CONNECTOR电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13脚与IO连接器IO-CONNECTOR的4脚电连接,所述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11脚与IO连接器IO-CONNECTOR的2脚电连接,所述IO连接器IO-CONNECTOR的3脚接地,所述IO连接器IO-CONNECTOR的1脚与24V电压源电连接P24V_IN电连接。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技术的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转发到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转发而来的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转发出去,由此实现针对传感器的IOlink通信传输装置,就能在传感器上运用IOlink通信的优势。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传感器的IOlink通信传输装置、无法在传感器上运用IOlink通信的优势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IOlink通信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STM32F042型板卡的电路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电路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IO连接器IO-CONNECTOR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
[0025]如图1-图4所示,IOlink通信装置,其包括:
[0026]传感器、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以及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所述传感器、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以及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顺序依次电连接;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转发到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转发而来的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转发出去,由此实现针对传感器的IOlink通信。这样,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转发到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转发而来的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转发出去,由此实现针对传感器的IOlink通信传输装置,就能在传感器上运用IOlink通信的优势。所述传感器能够是AD USB接口芯片下的AD8497CRMZ型板上安装温度传感器。
[0027]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为MCU芯片,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为
IOlink设备收发器。MCU芯片和IOlink设备收发器都是已有的产品,这样的产品采用方便,降低了IOlink通信装置的开发难度。所述MCU芯片为STM32F042型板卡,所述IOlink设备收发器为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所述STM32F042型板卡的6脚与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15脚电连接,所述STM32F042型板卡的7脚、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7脚与电阻一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一R3的另一端、3.3V电压源P3V3和电阻二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二R4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6的一极与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8脚电连接,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Olink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以及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所述传感器、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以及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顺序依次电连接;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转发到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转发而来的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转发出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Olink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从站的单元为MCU芯片,所述作为IOlink通信主站的单元为IOlink设备收发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Olink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U芯片为STM32F042型板卡,所述IOlink设备收发器为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所述STM32F042型板卡的6脚与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15脚电连接,所述STM32F042型板卡的7脚、MAX22513AT型设备收发器的7脚与电阻一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一R3的另一端、3.3V电压源P3V3和电阻二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二R4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6的一极与MAX22513AT型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友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诚达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