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净水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44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净水砖公开了一种通过基板与盖板配合,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以形成微生物净化处理群落,降低微生物的流失损耗,进而减少养护频率的河道微生物净水砖,其特征在于基板边缘处向上凸起形成凹槽,所述基板的槽底开有多个阵列形式排列的基槽,曝气管置于基板边缘处,曝气管上等距开有多个曝气孔,进气管和曝气管相连接,且相连通,盖板置于凹槽内,盖板上置有两个相对称的辅净化道,所述辅净化道截面为弧形,辅净化道上等距开有多个进水孔,盖板上置有主净化道,主净化道为“人”字型结构,主净化道位于两个辅净化道之间,主净化道上同样等距开有多个进水孔。主净化道上同样等距开有多个进水孔。主净化道上同样等距开有多个进水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净水砖


[0001]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净水砖涉及一种用于河道净水的微生物净水砖,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基板与盖板配合,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以形成微生物净化处理群落,降低微生物的流失损耗,进而减少养护频率的河道微生物净水砖。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河道内污水的治理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污水内的杂质成分越来越复杂,而且其内含有的难降解有毒物质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必须依靠特定的微生物来进行处理,污水内具备微生物生长的良好条件,微生物能够从其内获取养分,同时也能够对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和利用,但是在河道内进行微生物降解时,传统的方式多是直接将微生物投入河道内,微生物伴随河水流动而移动,容易产生流失现象,导致河道内无法形成有效的微生物聚集群落,需要定时定期进行补充,资源耗费大,维护成本高。
[0003]公告号CN109650553A公开了一种用兼性异养微生物治理河流污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目标水域投放原始沼泽红假单胞菌进行适应性菌种的筛选和优化,然后用筛选出的菌株进行所需制剂的批量制备;向目标水域按比例投放上述批量制备的沼泽红假单细胞菌制剂进行治理,该方法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将微生物投入到水域内,但是微生物投入水域内后容易伴随水域内水流流动而产生流失分散,难以有效形成微生物净化群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净水砖提供了一种通过基板与盖板配合,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以形成微生物净化处理群落,降低微生物的流失损耗,进而减少养护频率的河道微生物净水砖。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净水砖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净水砖由基板、辅净化道、主净化道、进水孔、微净孔、曝气管、进气管、盖板、基槽和曝气孔组成,基板边缘处向上凸起形成凹槽,所述基板的槽底开有多个阵列形式排列的基槽,曝气管置于基板边缘处,曝气管上等距开有多个曝气孔,进气管和曝气管相连接,且相连通,盖板置于凹槽内,盖板上置有两个相对称的辅净化道,所述辅净化道截面为弧形,辅净化道上等距开有多个进水孔,盖板上置有主净化道,主净化道为“人”字型结构,主净化道位于两个辅净化道之间,主净化道上同样等距开有多个进水孔,盖板上其他位置开有多个微净孔,多个微净孔以阵列形式排列,所述进水孔进口宽出口窄,所述盖板与基板相卡接,所述基板上附有一层过滤网。
[0006]有益效果。
[0007]一、能够在中小型城镇的内河道形成微生物净化处理群落,降低微生物的流失损耗。
[0008]二、能够对河道污水内的难降解有害物质进行针对性净化,有利于城市环保工作
的进行。
[0009]三、作用时效长,能够降低养护频率,减少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净水砖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净水砖的立体拆分图;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净水砖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净水砖盖板的立体结构图。
[0011]附图中其中为:基板(1),辅净化道(2),主净化道(3),进水孔(4),微净孔(5),曝气管(6),进气管(7),盖板(8),基槽(9),曝气孔(10)。
[0012]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净水砖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净水砖由基板(1)、辅净化道(2)、主净化道(3)、进水孔(4)、微净孔(5)、曝气管(6)、进气管(7)、盖板(8)、基槽(9)和曝气孔(10)组成,基板(1)边缘处向上凸起形成凹槽,所述基板(1)的槽底开有多个阵列形式排列的基槽(9),曝气管(6)置于基板(1)边缘处,曝气管(6)上等距开有多个曝气孔(10),进气管(7)和曝气管(6)相连接,且相连通,盖板(8)置于凹槽内,盖板(8)上置有两个相对称的辅净化道(2),所述辅净化道(2)截面为弧形,辅净化道(2)上等距开有多个进水孔(4),盖板(8)上置有主净化道(3),主净化道(3)为“人”字型结构,主净化道(3)位于两个辅净化道(2)之间,主净化道(3)上同样等距开有多个进水孔(4),盖板(8)上其他位置开有多个微净孔(5),多个微净孔(5)以阵列形式排列,所述进水孔(4)进口宽出口窄,所述盖板(8)与基板(1)相卡接,所述基板(1)上附有一层过滤网。
[0013]使用时,在多组微生物净水砖的基板(1)的基槽(9)内添加能够针对该区间内污水净化处理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芽孢细菌、光合菌、丝状真菌等,然后在基槽(9)内添加营养基质,并将基板(1)和盖板(8)通过胶体进行复合粘固,形成一个能够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环境的净水砖,然后根据河道净化需求将多组净水砖铺设在河道侧壁及河道底部,使得砖浸没在污水内;当排放污水时,河道内的污水通过主净化道(3)、辅净化道(2)上的进水孔(4)进入至盖板(8)和基板(1)之间的空腔内,经过微生物的净化后通过微净孔(5)返回至河道内,以此实现对河道内污水的净化;当河道内污水水质较差时,可以通过进气管(7)与外界的曝气系统连通,以此通过进气管(7)对砖内部进行适当的供气通氧,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所述进水孔(4)进口宽出口窄的设计,能够便于污水从进水孔(4)进入至基板(1)与盖板(8)之间的空腔内并与微生物接触,以便微生物进行水质净化;所述盖板(8)与基板(1)相卡接的设计,当盖板(8)与基板(1)之间的空腔内发生堵塞后,能够将盖板(8)取下对杂质进行清理,避免影响对水质的净化;所述基板(1)上附有一层过滤网的设计,能够对污水内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从进水孔(4)进入至主净化道(3)、辅净化道(2)内造成通道堵塞,能够避免影响对污水的净化;
所述辅净化道(2)截面为弧形的设计,能够为从进水孔(4)进入的污水进行导流,以便更好地进行污水净化;所述基板(1)的槽底开有多个阵列形式排列的基槽(9)的设计,能够利用基槽(9)与基板(1)、盖板(8)的配合,形成多个独立的微生物生长空间,以便形成微生物净化群落,降低微生物的流失,进而能够降低养护频率,减少养护人员的工作量;所述盖板(8)配合基板(1)的设计,能够形成空腔以便于为微生物净化群落的形成提供环境,进而能够便于微生物的存活,减少微生物的流失损耗;所述主净化道(3)配合辅净化道(2)的设计,能够增加污水与微生物净化群落的接触,以便提升净化效果;所述曝气管(6)配合进气管(7)的设计,当盖板(8)与基板(1)形成的空腔内的氧气不足时,能够通过曝气管(6)的进气管(7)与外部曝气设备相连接进行曝气,以改善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达到通过基板(1)与盖板(8)配合,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以形成微生物净化处理群落,降低微生物的流失损耗,进而减少养护频率的目的。
[0014]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专利技术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净水砖,其特征是:由基板、辅净化道、主净化道、进水孔、微净孔、曝气管、进气管、盖板、基槽和曝气孔组成,基板边缘处向上凸起形成凹槽,所述基板的槽底开有多个阵列形式排列的基槽,曝气管置于基板边缘处,曝气管上等距开有多个曝气孔,进气管和曝气管相连接,且相连通,盖板置于凹槽内,盖板上置有两个相对称的辅净化道,辅净化道上等距开有多个进水孔,盖板上置有主净化道,主净化道为“人”字型结构,主净化道位于两个辅净化道之间,主净化道上同样等距开有多个进水孔,盖板上其他位置开有多个微净孔,多个微净孔以阵列形式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净水砖,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在多组河道微生物净水瓷砖的基板的基槽内添加能够针对该区间内污水净化处理的微生物。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C零二F三三四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创之社通用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