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采用其的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239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微透镜层的厚度均一化,实现透镜性能的均质化的电光装置。在大型的对向基板(200)上,具备相互对向的透镜玻璃基板(20)、覆盖玻璃基板(250)以及和夹装于其间的微透镜层(210),微透镜层(210)的厚度靠由从液滴排出装置主体(300)所排出的固化性材料形成的支承体(33)来规定。由于靠支承体(33)来规定微透镜层(210)的厚度,所以可以使微透镜层(210)的厚度均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靠由从液滴排出装置主体所排出的粘接剂形成的支承体来规定相互对向的一对基板间的间隔的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用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液晶投影机等投影型显示装置为靠作为光阀的电光装置光调制从光源所照射的光后,向前方放大投影的构成。作为电光装置之一例的液晶装置,为了提高显示质量多用有源矩阵型的液晶装置。在有源矩阵型的液晶装置中,在有源矩阵基板侧,具备像素电极的像素形成为矩阵状,并且在每个像素上形成薄膜晶体管(TFT)等有源元件。这种有源矩阵型的液晶装置可以容易地得到高的对比度比,另一方面存在着因为有必要把TFT或电容部等形成在每个像素中,故难以得到足够的开口率这样的问题。此外,如果强光照射于TFT的沟道区域或漏端,则发生光电流,成为TFT的特性变化的原因。因此,采用在构成液晶装置的一对基板当中,在位于光入射侧的对向基板上形成遮光膜(黑色矩阵),谋求对比度的提高,并且防止强光照射于TFT的构成。此外,采用在对向基板上形成具有多个微小的微透镜的层(微透镜层),用各微透镜,使被遮光膜反射、遮光而损失的入射光聚光于各像素的开口部,借此增大透射光量的技术。带有这种微透镜的对向基板的制造方法,在例如专利文献1(特开2003-14907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该公报中所公开的技术中,首先,在成为基底的大型的透镜玻璃基板上形成掩模件,在该掩模件上形成抗蚀剂图形。接着,通过以抗蚀剂图形为掩模的蚀刻,在掩模件上形成对应于多个微透镜的开口。然后,去除抗蚀剂图形。接着,从掩模件上湿蚀刻大型的透镜玻璃基板,或者等方性地实施干蚀刻,在透镜玻璃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微透镜用凹部。然后,去除掩模件。接着,在形成有微透镜用凹部的面上,涂敷由具有高的折射率的透明树脂构成的粘接剂。然后,在该粘接剂上粘贴覆盖玻璃基板而一体化。接着,在覆盖玻璃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滤色器,并且在各像素间形成遮光膜(BM黑色矩阵),进而,形成由ITO(氧化铟锡)之类透明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共用电极,在该共用电极上形成取向膜,借此形成具有多个芯片状对向基板的大型基板。可是,为了用微透镜增加来自各像素的开口部的透射光量,在微透镜层的成形工序中,有必要正确地设定微透镜层的厚度。在微透镜层的成形工序中,作为正确地设定其厚度的方法,在透镜玻璃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微透镜用凹部后,用分配器等在对向基板的周围留出预定间隔地描绘混入有间隔件的粘接剂。然后,在透镜玻璃基板上填充粘接剂后,如果粘贴覆盖玻璃基板,则该覆盖玻璃基板与透镜玻璃基板之间的间隔靠间隔件来规定,微透镜层的厚度可以保持恒定的技术是公知的。专利文献1特开2003-14907号公报如上所述,在大型基板上,形成多个对向基板,为要增加从一片大型基板可以切出的对向基板的片数,有必要收窄在大型基板上所形成的对向基板彼此之间的间隔。但是,如果收窄对向基板的间隔,则在对向基板彼此的边界线上,用分配器等描绘间隔件变得困难,成为间隔件仅在透镜玻璃基板的周缘部描绘。结果,透镜玻璃基板与覆盖玻璃基板之间的间隔随着从外缘部向中央部过渡,挠曲量逐渐增多,与其相应地,微透镜层的厚度上容易产生偏差,维持制品的均质化变得困难。虽然由于一片大型基板内的微透镜层的厚度的偏差属于误差范围内,所以并不直接导致制品不良,但是随着最近的高图像质量的要求,对微透镜层的厚度也要求更高的精度,成为满足该要求之际的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微透镜层的厚度均一化,实现透镜性能的均质化,可以充分应对高图像质量化的要求的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用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电光装置,是包括相互对向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在该两个基板间夹装着规定该两个基板间的间隔的支承体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是具有多个凹曲面部的透镜玻璃基板,上述第2基板是与上述第1基板对向的覆盖玻璃基板,在上述两个基板间,在该两个基板间形成微透镜层,上述微透镜层的厚度靠上述支承体来规定。在这种构成中,由于靠支承体来规定透镜玻璃基板与覆盖玻璃基板的间隔,所以在凹曲面部相邻的边界上也可以形成支承体,可以使微透镜层的厚度均一化,可以实现透镜性能的均质化。第2电光装置,在第1电光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体由从液滴排出机构所排出的固化性材料来形成。在这种构成中,由于由从液滴排出机构所排出的固化性材料形成支承体,所以可以在窄面积上高精度地形成支承体。第3电光装置,在第1、第2电光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体中混入有规定上述两个基板间的距离的间隔件。在这种构成中,通过使间隔件混入支承体中,可以更正确地规定两个基板间的距离。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相互对向的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对向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微透镜用凹曲面部的曲面部形成工序,在相互对向的上述两个基板的对向面的一方上,描绘设定量的固化性材料的描绘工序,使所描绘的上述固化性材料固化而形成设定高度的支承体的支承体形成工序,在形成有上述凹曲面部的基板上,填充用来形成微透镜层的粘接剂的填充工序,以及把上述另一方的基板的上述对向面介由上述粘接剂触接于上述一方的基板的上述对向面并且靠上述支承体来规定上述两个对向面间的间隔的接合工序。在这种构成中,首先,在相互对向的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对向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微透镜用凹曲面部,接着,在相互对向的两个基板的对向面的一方上描绘设定量的固化性材料,然后,使所描绘的固化性材料固化而形成设定高度的支承体。然后,在形成有凹曲面部的基板上填充用来形成微透镜层的粘接剂后,把另一方的基板的对向面介由粘接剂触接于一方的基板的对向面并且靠支承体来规定两个对向面间的间隔。由于靠支承体来限制两个基板的间隔,所以在两个基板间所形成的微透镜层的厚度被均一化,可以实现透镜性能的均质化。第2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在第1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化性材料中混入有规定上述两个基板间的距离的间隔件。在这种构成中,由于在固化性材料中混入规定两个基板间的距离的间隔件,所以可以靠该间隔件更正确地规定两个基板间的距离。第3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相互对向的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对向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微透镜用凹曲面部的曲面部形成工序,在相互对向的上述两个基板的对向面的一方上散布间隔件的散布工序,在散布有上述间隔件的上述对向面的形成有支承体的部位上描绘设定量的固化性材料的描绘工序,使所描绘的上述固化性材料在已取入上述间隔件的状态下固化而形成设定高度的支承体的支承体形成工序,去除被上述固化性材料所取入的上述间隔件以外的间隔件的去除工序,在形成有上述凹曲面部的基板上,填充用来形成微透镜层的粘接剂的填充工序,以及把上述另一方的基板的上述对向面介由上述粘接剂触接于上述一方的基板的上述对向面并且靠上述支承体来规定上述两个对向面间的间隔的接合工序。在这种构成中,首先,在相互对向的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对向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微透镜用凹曲面部,接着,在相互对向的两个基板的对向面的一方上散布间隔件,然后,在散布有间隔件的对向面上的形成有支承体的部位上描绘设定量的固化性材料。然后,在已取入间隔件的状态下使所描绘的固化性材料固化而形成设定高度的支承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光装置,具有相互对向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在该两基板间夹装有规定该两基板间的间隔的支承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是具有多个凹曲面部的透镜玻璃基板,上述第2基板是与上述第1基板对向的覆盖玻璃基板,在上述两基板间 ,形成有该两基板间微透镜层,上述微透镜层的厚度由上述支承体来规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富雄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