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206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及其制造方法,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包括手柄底座,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用于控制电子锁启闭,所述微动开关固定在手柄底座上;手柄,所述手柄转动连接手柄底座上,所述手柄包括手持外部和用于控制微动开关启闭和机械锁启闭的连接内部;限位柱塞,所述限位柱塞用于对手柄进行止位,所述限位柱塞设置在手柄底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及其制造方法,具有电子机械双解锁结构,同时保证了在通常情况下机械锁不会被触发,且内开拉手轻巧美观还满足了客户对强度和耐久性的试验要求。和耐久性的试验要求。和耐久性的试验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汽车门把手包括把手基座和与把手基座相连接的机械锁,通过把手基座与机械锁的联动实现车门的开闭。通常情况下,使用机械锁联动的把手要集成弹簧、销轴、平衡块、惯性锁等多种零部件,这种汽车门把手由于活动部件多,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把手卡滞、窜动、间隙面差不均等问题,舒适感大大降低,且损耗大。电子开关系统是一种通过电路或芯片工作控制机械开关的开闭、完成开锁、闭锁任务的电子产品,通常包括电子开关、线束、线束连接插头、电子锁本体等部件。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汽车内拉手环具有机械电子双解锁功能,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汽车内把手的电子机械双解锁结构”,其公告号CN 210563903 U,包括把手底座、与把手底座转动连接的内把手手柄、以及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通过拉索支架与内把手手柄连接,所述拉索的另一端与门锁连接,所述内把手手柄的内端设有手动触发部和电动触发部。该技术中汽车内把手具有电子解锁功能和机械解锁功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难以控制内把手手柄与把手底座之间的开合角度,在启动微动开关的同时常常也会开启机械锁,影响舒适度,加剧内把手的损耗,影响内把手的使用寿命,且随着内开拉手往轻巧美观智能化发展,采用一般的手柄很难满足客户对强度和耐久性的试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内开拉手打开的同时常会启动机械锁,易影响舒适度、加剧内把手的损耗、影响内把手的使用寿命且难以满足客户对强度和耐久性的试验要求等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及其制造方法,具有电子机械双解锁结构,同时保证了在通常情况下机械锁不会被触发,减少内来拉手的损耗,提高内开拉手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舒适度;且内开拉手轻巧美观还满足了客户对强度和耐久性的试验要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包括手柄底座,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用于控制电子锁启闭,所述微动开关固定在手柄底座上;手柄,所述手柄转动连接手柄底座上,所述手柄包括手持外部和用于控制微动开关启闭和机械锁启闭的连接内部;限位柱塞,所述限位柱塞用于对手柄进行止位,所述限位柱塞设置在手柄底座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微动开关的设置使得内拉手环增加了电子锁的功能,手柄通过转动触发电子解锁和机械解锁,使用时手柄转动首先触发电子解锁,当电子解锁失效时,再触发机械解锁,而限位柱塞的设置对手柄具有一定的止位作用,在手柄触发机械解锁之前,限位柱塞对手柄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使用户在施力过程中也受到明显的阻力,有利于对乘客起到提示作用,便于乘客根据施力情况区别电子解锁和机械解锁,避免直接在启动微动开关的同时常常也会开启机械锁从而加剧内把手的损耗、影响内把手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0005]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柱塞包括安装端和接触端,在所述手柄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限位柱塞的柱塞安装结构,所述柱塞安装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安装端的安装槽和套设在接触端外的限位安装孔。安装端用于与安装槽配合进而安装限位柱塞,而接触端在安装限位柱塞的同时还用于与手柄接触设置,限位安装孔对限位柱塞进行限位,使得限位柱塞仅在轴向进行往复运动,而不会从柱塞安装结构中脱出。
[0006]作为优选,在所述安装槽底部设置有用于避免阻碍限位柱塞进行轴向移动的通孔结构。通孔结构的设置有利于限位柱塞进行轴向移动,进而使限位柱塞对手柄具有一定的止位作用,但在对手柄施加较大的力时,限位柱塞发生轴向移动,便于手柄开启机械解锁。
[0007]作为优选,所述柱塞安装结构内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限位柱塞外。第一复位弹簧的设置便于在手柄复位的同时限位柱塞同时复位。
[0008]作为优选,在所述限位柱塞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靠近接触端设置。限位凸起的设置用于控制限位柱塞的位置,同时避免了限位柱塞在复位时从限位安装孔中滑出。
[0009]作为优选,所述接触端的端面设置为弧形板结构,在手柄上设置有用于在触发机械解锁前与限位柱塞接触端接触设置的接触臂,所述接触臂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接触端轴向运动的圆角结构,所述圆角结构与弧形板结构配合设置。这样的设置便于接触臂在手柄转动的同时推动限位柱塞轴向移动,进而越过限位柱塞开启机械解锁,同时还手柄进行阻碍作用,便于用户通过施力情况区别电子解锁和机械解锁情况。
[0010]作为优选,在所述手柄上还设置有用于触发微动开关的接触板,接触臂设置在接触板上。手柄先通过接触板打开微动开关,在通过接触臂与限位柱塞接触设置判断是否触发机械锁,接触臂设置在接触板上使结构更简单。
[0011]作为优选,还包括转轴,所述手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手柄底座上,在所述转轴外套设有用于带动手柄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转轴保证了手柄在手柄底座上发生转动,而第二复位弹簧的设置便于手柄自动复位到初始状态,避免了手柄将电子锁或者机械锁开启后一直保持开启状态。
[0012]为实现另一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将连接内部通过注塑模具注塑成型;步骤二:将连接内部及其注塑模具转动180度,安装手持外部所用注塑磨具,并将手持外部注塑成型,再对手持外部进行电镀,完成手柄的制造;;步骤三:将手柄底座注塑成型;步骤四:将手柄安装在手柄底座上完成内拉手环的制造。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手柄本身壁厚较大,采用双射注塑避免收缩不均匀导致表面出现凹坑等注塑问题,提高美观度和手柄精度,同时相较于一次性注塑成型,采用双射注塑有利于提高手柄强度,使其满足客户强度和耐久性试验要求。
[0014]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一中,连接内部注塑成型所用材料为PC/ABS+GF30,在所述步骤二中,手持外部的注塑材料为电镀级PC/ABS。连接内部采用PC/ABS+GF30材料,在保证手柄轻巧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强度,保证手柄强度满足试验要求,而手持外部采用电镀级PC/ABS,便于电镀,提高美观度。
[0015]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具有电子机械双解锁结构,同时保证了在通常情况下机械锁不会被触发,减少内来拉手的损耗,提高内开拉手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舒适度;且内开拉手轻巧美观还满足了客户对强度和耐久性的试验要求;(2)限位柱塞的设置便于乘客根据施力情况区别电子解锁和机械解锁,避免直接在启动微动开关的同时常常也会开启机械锁从而加剧内把手的损耗、影响内把手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使用舒适度;(3)手柄采用双射注塑避免收缩不均匀导致表面出现凹坑等注塑问题,有利于提高手柄强度,使其满足客户强度和耐久性试验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内开拉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汽车内拉手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汽车内拉手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汽车内拉手环在手柄与限位柱塞未接触时的剖视图;图5是汽车内拉手环在手柄与欣慰柱塞接触时的剖视图;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其特征是,包括手柄底座(1),微动开关(7),所述微动开关(7)用于控制电子锁启闭,所述微动开关(7)固定在手柄底座(1)上;手柄(2),所述手柄(2)转动连接手柄底座(1)上,所述手柄(2)包括手持外部(203)和用于控制微动开关(7)启闭和机械锁启闭的连接内部(204);限位柱塞(5),所述限位柱塞(5)用于对手柄(2)进行止位,所述限位柱塞(5)设置在手柄底座(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柱塞(5)包括安装端(501)和接触端(503),在所述手柄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限位柱塞(5)的柱塞安装结构,所述柱塞安装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安装端(501)的安装槽(101)和套设在接触端(503)外的限位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其特征是,在所述安装槽(101)底部设置有用于避免阻碍限位柱塞(5)进行轴向移动的通孔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其特征是,所述柱塞安装结构内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6),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套设在限位柱塞(5)外。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其特征是,在所述限位柱塞(5)上设置有限位凸起(502),所述限位凸起(502)靠近接触端(503)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开拉手,其特征是,所述接触端(503)的端面设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立锋周宝聪马永兴周栋
申请(专利权)人: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