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84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包括原地形线、右岸右岸先导墙、左岸先导墙、河床坝段、右岸灌浆平硐、左岸灌浆平硐、右岸坡帷幕灌浆层、河床帷幕灌浆层、左岸坡帷幕灌浆层、上游扩展墙、下游扩展墙、坝轴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能够显著的减小高边坡陡峭河谷混凝土重力坝施工的难度和工程量,减小施工风险,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期。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主要用于减小高边坡陡峭河谷重力坝施工的难度和工程量,节约施工成本,减小施工风险。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混凝土重力坝的建坝方法如图1所示:将岸坡开挖,建成
①②③⑧⑨⑩
等坝体,这种方法开挖量大,坝体建成之后基本上是埋设于山体之中,坝顶高程低于两岸山坡高程。这一方法的主要不足在于:一是开挖过程形成高边坡;二是开挖放炮易扰动边坡基岩基础;三是工程量大,造成投资增加;四是这种高边坡施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首先在原地形上做平整场地,施工左右岸先导墙,利用先导墙形成坡脚挡墙,使得河床坝段在岸坡方向可以垂直开挖,避免传统重力坝岸坡坝段的大开挖、高边坡问题。为保证先导墙抗滑稳定,先导墙顺水流方向长度沿着河床坝段上下游方向延长10~15m。在施工先导墙的同时,施工左右岸灌浆平硐,用以施工灌浆帷幕。先导墙施工完成后,强度达到80%时,施工河床坝段。河床坝段施工完成后,施工帷幕灌浆,沿着坝轴线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整个工程完成。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包括原地形线1、右岸先导墙2、左岸先导墙3、河床坝段4、右岸灌浆平硐5、左岸灌浆平硐6、右岸坡帷幕灌浆层7、河床帷幕灌浆层8、左岸坡帷幕灌浆层9、上游扩展墙10、下游扩展墙11和坝轴线12;
[0006]在平整后的原地形线1表面,增设右岸先导墙2和左岸先导墙3,位于河床坝段4两侧;右岸先导墙2和左岸先导墙3为地下连续墙,右岸先导墙2和左岸先导墙3顺水流方向长度沿河床坝段4上下游方向延长10~15m,右岸先导墙2和左岸先导墙3厚度2.5~3.0m,入岩深度2.0~2.5m;
[0007]在右岸先导墙2和左岸先导墙3的上方分别增设右岸灌浆平硐5和左岸灌浆平硐6;
[0008]右岸先导墙2和左岸先导墙3的强度达80%,顺上下游岸坡分别增设上游扩展墙10和下游扩展墙11,上游扩展墙10和下游扩展墙11顺水流长度为20~ 30m;
[0009]在右岸灌浆平硐5和左岸灌浆平硐6下方分别增设右岸坡帷幕灌浆层7和左岸坡帷幕灌浆层9;
[0010]在右岸先导墙2、左岸先导墙3和河床坝段4下方增设河床帷幕灌浆层。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节省工程量,节约投资;
[0013](2)避免了传统重力坝的高边坡问题,尤其是南方多雨地区,尤为重要
[0014](3)无高边坡存在,避免了施工期滑坡,施工期安全得到保证,运行期安全也得到
了保证;
[0015](4)无大开挖,对环境影响破坏远低于传统重力坝,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这在山清水秀的南方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传统的混凝土重力坝型式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型式剖面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型式平面图。
[0019]图中:1原地形线;2右岸先导墙;3左岸先导墙;4河床坝段;5右岸灌浆平硐;6左岸灌浆平硐;7右岸坡帷幕灌浆层;8河床帷幕灌浆层;9左岸坡帷幕灌浆层;10上游扩展墙;11下游扩展墙;12坝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原地形线1、右岸先导墙2、左岸先导墙3、河床坝段4、右岸灌浆平硐5、左岸灌浆平硐6、右岸坡帷幕灌浆层7、河床帷幕灌浆层8、左岸坡帷幕灌浆层9、上游扩展墙10、下游扩展墙11、坝轴线12。
[0022]所述的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型式,采用原地形线1上稍微做平整之后施工右岸先导墙2、左岸先导墙3,右岸先导墙2、左岸先导墙3 为地下连续墙,右岸先导墙2、左岸先导墙3顺水流方向长度沿河床坝段4上下游方向延长10~15m,右岸先导墙2、左岸先导墙3厚度2.5~3.0m,入岩深度 2.0~2.5m;
[0023]所述的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型式,可在右岸先导墙2、左岸先导墙3施工时,同步施工右岸灌浆平硐5、左岸灌浆平硐6;
[0024]所述的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型式,右岸先导墙2、左岸先导墙3施工完成后,强度达80%时,顺上下游岸坡施工上游扩展墙10、下游扩展墙11,上游扩展墙10、下游扩展墙11顺水流长度为20~30m;
[0025]所述的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型式,施工上游扩展墙10、下游扩展墙11的同时,进行河床坝段4的施工。
[0026]所述的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型式,在上述施工全部完成后,施工右岸坡帷幕灌浆层7、河床帷幕灌浆层8、左岸坡帷幕灌浆层9形成连续防渗结构。
[002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即凡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其特征在于,该用于陡峭河谷地形的混凝土重力坝包括原地形线(1)、右岸先导墙(2)、左岸先导墙(3)、河床坝段(4)、右岸灌浆平硐(5)、左岸灌浆平硐(6)、右岸坡帷幕灌浆层(7)、河床帷幕灌浆层(8)、左岸坡帷幕灌浆层(9)、上游扩展墙(10)、下游扩展墙(11)和坝轴线(12);在平整后的原地形线(1)表面,增设右岸先导墙(2)和左岸先导墙(3),位于河床坝段(4)两侧;右岸先导墙(2)和左岸先导墙(3)为地下连续墙,右岸先导墙(2)和左岸先导墙(3)顺水流方向长度沿河床坝段(4)上下游方向延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飞王一帆赵文超武应瑞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