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壳总成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83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蜗壳总成及空调器,其中,蜗壳总成包括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的蜗壳以及具有导风腔的导风结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导风结构一体成型,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导风结构围绕所述开口设置,且所述导风腔的一端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蜗壳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导风腔的另一端用于朝向空调器内的换热器方向延伸,以引导从所述蜗壳吹出的气流流向所述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导风结构,且导风结构围成与蜗壳的出风口连通的导风腔,以对流经导风腔的气流起到导流作用,如此,避免了导风结构设置在蜗壳上时导风结构会干涉到蜗壳与安装板的安装与拆卸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了蜗壳在安装板上装配及拆卸时的便捷性。及拆卸时的便捷性。及拆卸时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蜗壳总成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蜗壳总成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例如风管机的空调器为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一般在蜗壳的出风端设有伸入到风管机换热腔中的导风部,用于控制蜗壳出风风向,使得从蜗壳中吹出的气流能够经导风部流向换热器以与换热器充分接触。
[0003]但现有技术中,导风部设置在蜗壳出风端的设计,使得在装配蜗壳时,导风部需要从安装板上开设的孔洞穿过,使得安装板容易对蜗壳的装配过程产生干涉,增加了蜗壳的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蜗壳装配时的便捷性。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蜗壳总成,包括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的蜗壳以及具有导风腔的导风结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导风结构一体成型,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导风结构围绕所述开口设置,且所述导风腔的一端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蜗壳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导风腔的另一端用于朝向空调器内的换热器方向延伸,以引导从所述蜗壳吹出的气流流向所述换热器。
[0006]由此,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导风结构,且导风结构与安装板一体成型,以保证导风结构的结构强度;导风结构远离与安装板连接的一端朝向空调器内换热器方向延伸,且导风结构围成与蜗壳的出风口连通的导风腔,以对流经导风腔的气流起到导流作用,使得从蜗壳中吹出的气流能够直接流向换热器,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而且,通过将导风结构设置在安装板上,避免了导风结构设置在蜗壳上时导风结构会干涉到蜗壳与安装板的安装与拆卸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了蜗壳在安装板上装配时的便捷性,也提升了蜗壳在安装板上拆卸时的便捷性。
[0007]可选地,所述导风腔背离所述蜗壳一端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导风腔朝向所述蜗壳一端的开口面积。
[0008]由此,导风腔朝向空调器内换热器一端的开口面积大于其朝向蜗壳一端的开口面积,使得从蜗壳中吹出的气流在经导风腔流向换热器的过程中逐渐发散,以使得气流在脱离导风腔后能够流向换热器各处以与换热器各处充分接触,保证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09]可选地,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围成所述导风腔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90
°

[0010]由此,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背离导风腔一侧的侧面与安装板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90
°
,以保证经导风腔流向换热器的气流能够逐渐发散,以与换热
器各处接触,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且保证空调器出风均匀以提升用户体验。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互平行并与所述安装板垂直,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相对于所述安装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均朝向背离所述导风腔的方向倾斜。
[0012]由此,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位于导风腔在上下方向上的两侧,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对于安装板倾斜设置,且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背离导风腔一侧的侧面与安装板的夹角均小于90
°
,以保证经导风腔流向换热器的气流能够逐渐发散,以与换热器各处接触,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位于导风腔在安装板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背离导风腔一侧的侧面与安装板的夹角等于90
°
,以便于节省导风结构在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方便了多个导风结构在安装板上的布置。
[0013]可选地,所述安装板包括一体成型的板本体和环形筋,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板本体上,所述环形筋围绕所述开口设置,并位于所述板本体朝向所述蜗壳的一侧,且所述环形筋适于与所述蜗壳的所述出风口插接配合。
[0014]由此,环形筋围绕开口设置,使得环形筋围成的区域通过开口于导风腔连通,以便于气流从蜗壳的出风口流向导风腔;环形筋与蜗壳的出风口插接,以保证蜗壳与板本体连接处的密封性,从而避免蜗壳与板本体连接处发生漏风的情况。
[0015]可选地,所述安装板还包括与所述板本体一体成型的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设有地线孔,所述地线孔用于固定电机的地线。
[0016]由此,电机支架设置在板本体背离空调器内换热器的一侧,且与板本体一体成型,以保证电机支架的结构强度;电机支架用于固定电机,且其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机的地线的地线孔,一方面,便于地线穿过地线孔后直接与安装在电机支架上的电机连接,避免了地线孔设置在板本体上时地线需经过空调器内换热腔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相对于使用抱攀等结构将地线固定在电机支架或板本体上而言,通过设置地线孔,无疑会减小地线的安装及拆卸难度。
[0017]可选地,所述电机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机的两端连接,且所述地线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上。
[0018]由此,电机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设置在电机位于板本体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用于连接电机并对电机进行固定,以保证电机与蜗壳内风轮连接时的稳定性。
[0019]可选地,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上。
[0020]由此,通过在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加强筋,进一步提升了电机支架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电机支架与电机连接时的稳固性。
[0021]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呈压筋结构,所述第一支架上的所述加强筋由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第二支架方向凹陷而成,或者,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所述加强筋由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支架方向凹陷而成。
[0022]由此,以防止加强筋干涉到蜗壳在板本体上的安装操作,即避免第一支架上的加强筋朝向远离第二支架方向凹陷或第二支架上的加强筋朝向远离第一支架方向凹陷时,所
导致的凹陷结构背离电机的一侧朝向远离电机的方向凸起而干涉到蜗壳在板本体上的安装操作的情况发生。
[002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蜗壳总成。
[0024]所述空调器与上述蜗壳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蜗壳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板和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板和导风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板和导风结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机、蜗壳与安装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板另一种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壳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与所述安装板(1)可拆卸连接的蜗壳(2)以及具有导风腔(35)的导风结构(3),所述安装板(1)与所述导风结构(3)一体成型,所述安装板(1)上设有开口(14),所述导风结构(3)围绕所述开口(14)设置,且所述导风腔(35)的一端通过所述开口(14)与所述蜗壳(2)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导风腔(35)的另一端用于朝向空调器内的换热器方向延伸,以引导从所述蜗壳(2)吹出的气流流向所述换热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腔(35)背离所述蜗壳(2)一端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导风腔(35)朝向所述蜗壳(2)一端的开口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3)包括围成所述导风腔(35)的第一侧板(31)、第二侧板(32)、第三侧板(33)和第四侧板(34),所述第一侧板(31)和所述第三侧板(3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32)和所述第四侧板(34)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31)、所述第二侧板(32)、所述第三侧板(33)和所述第四侧板(34)与所述安装板(1)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90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蜗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1)和所述第三侧板(33)相互平行并与所述安装板(1)垂直,所述第二侧板(32)和所述第四侧板(34)相对于所述安装板(1)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侧板(32)和所述第四侧板(34)均朝向背离所述导风腔(35)的方向倾斜。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颖杜伟王成谢斌黄坤鹏范超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