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式壁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74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膜式壁余热锅炉,包括形成炉体的膜式壁、位于炉体顶部的汽包、位于炉体底部的灰斗、以及连通所述汽包与膜式壁的下降管;所述膜式壁包括前端墙膜式壁、后端墙膜式壁、两侧墙膜式壁以及位于炉体内部的至少一道隔墙膜式壁;所述前端墙膜式壁设有烟气进口,所述后端墙膜式壁设有烟气出口;所述隔墙膜式壁将炉体内腔划分为使烟气从所述烟气进口向所述烟气出口流动的过程中至少进行一次180度转向的两个或多个行程空间。该锅炉不仅便于烟尘进行沉降,提高烟尘收集效率,而且,无需设置常规锅炉支架等部件,除灰斗可现场对接外,可全部由锅炉厂制作安装检测后再整体运至现场,现场施工量少,且锅炉结构简单、紧凑,投资少,占地省。占地省。占地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膜式壁余热锅炉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锅炉
,尤其涉及用于对高温烟气进行降温及余热利用的膜式壁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0002]余热锅炉作为主工艺中高温烟气降温及余热利用设备,通常由钢结构、汽包、换热面、下锅筒、上升管、下降管、灰斗等部分组成,系统复杂,设备部件多,现场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
[0003]通常,余热锅炉根据入口烟气温度高低,分为高温余热锅炉和中低温余热锅炉。作为特种设备,尤其承压件部分,制作安装焊接质量要求高,所受到的监管也非常严格。
[0004]例如,针对氧化锌回转窑氧气,烟气温度虽然仅600-700℃,但烟气中粉尘很大,含量高达50-100g/m3,含有部分氧化锌粉尘,少量未完全氧化的锌粉需要进一步继续氧化,粉尘中含低熔点碱盐量NaCL、KCL达到了30%,粉尘粘结性非常强。
[0005]目前的工艺路线中,在回转窑之后普遍没有设置烟道降温装置,仅采用空气冷却装置,由于粉尘中的低熔点碱盐量NaCl、KCl在500℃以上没有完全冷却,粘结性很强,很容易黏附烟道上,堵塞烟道。
[0006]虽然也有少量采用余热锅炉降温的形式,但是,其炉墙为砌筑结构,同样容易黏附炉墙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烟温高、烟气需再氧化、烟尘量大且尘粘度强的高温烟气的多行程整体式全膜式壁余热锅炉。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膜式壁余热锅炉,包括形成炉体的膜式壁、位于炉体顶部的汽包、位于炉体底部的灰斗、以及连通所述汽包与膜式壁的下降管和上升管;所述膜式壁包括前端墙膜式壁、后端墙膜式壁、两侧墙膜式壁以及位于炉体内部的至少一道隔墙膜式壁;所述前端墙膜式壁设有烟气进口,所述后端墙膜式壁设有烟气出口;所述隔墙膜式壁将炉体内腔划分为使烟气从所述烟气进口向所述烟气出口流动的过程中至少进行一次180度转向的两个或多个行程空间。
[0009]优选地,所述两侧墙膜式壁的上边缘向所述汽包所在的方向折弯后连接于所述汽包,以形成炉体的顶部,其管道与所述汽包相连通。
[0010]优选地,对于烟气通道位于下方的所述隔墙膜式壁,其下联管所在的高度依次降低,以使烟气通道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0011]优选地,所述炉体内部设有一道隔墙膜式壁,所述隔墙膜式壁将炉体内腔划分为两个行程空间,其第一行程空间与第二行程空间的烟气通道位于所述隔墙膜式壁的下方;
[0012]或者,所述炉体内部设有至少两道隔墙膜式壁,所述隔墙膜式壁将炉体内腔划分为多个行程空间,其中,第一行程空间与第二行程空间的烟气通道位于第一隔墙膜式壁的
下方,其余各行程空间之间的烟气通道交替位于各隔墙膜式壁的上方和下方。
[0013]优选地,所述前端墙膜式壁、后端墙膜式壁、以及所述隔墙膜式壁分别设有上部联管;所述上部联管设有多根与所述汽包相连通的上升管,其中,所述前端墙膜式壁、后端墙膜式壁、烟气通道位于下方的所述隔墙膜式壁的上升管所在的平面区域由密封板进行封闭。
[0014]优选地,所述上升管先向上延伸,然后以向上逐渐聚拢的形式与所述汽包相连通。
[0015]优选地,所述前端墙膜式壁和后端墙膜式壁的上联管分别包括位于开口区域下方的第一上联管和位于开口区域上方的第二上联管,所述第一上联管与第二上联管通过位于开口区域的多个竖向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上联管通过上升管道与汽包相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下降管包括位于所述汽包两端的下降总管,以及与所述下降总管相连通的下降支管;所述前端墙膜式壁、后端墙膜式壁、两侧墙膜式壁以及隔墙膜式壁的下降支管分别与其下部联管相连通。
[0017]优选地,所述下降总管竖向布置,所述前端墙膜式壁、后端墙膜式壁、两侧墙膜式壁以及隔墙膜式壁的下降支管分别以所述下降总管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各所述下降支管分别经过折弯后与对应的下部联管相连通。
[0018]优选地,所述前端墙膜式壁、后端墙膜式壁、两侧墙膜式壁的下降支管在炉体端部分别向下折弯后与对应的下部联管相连通。
[0019]优选地,所述隔墙膜式壁的下降支管在炉体端部先向下折弯,接着向与之对应的所述隔墙膜式壁的下部联管折弯后从两侧墙膜式壁的外侧延伸,然后与所述隔墙膜式壁的下部联管相连通。
[0020]优选地,所述两侧墙膜式壁的下部联管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支撑部件,以将锅炉通过支撑部件固定在土建平台上。
[0021]优选地,所述两侧墙膜式壁设有对应于各行程空间的调节检测孔和/或人孔。
[0022]本技术所提供的全膜式壁余热锅炉采用全膜式壁结构,其炉体以及内部的行程分隔部件全部采用膜式壁,运行时,烟气从烟气进口进入炉体内部,沿行程空间限定的路径流动之后,从烟气出口排出,在烟气流动过程中,烟尘不易粘结,防止烟道堵塞,可有效降低烟气温度,进行余热利用。而且,由于烟气在流动的过程中至少进行一次180度转向,可成倍或多倍地增加行程,便于烟尘进行沉降,提高烟尘收集效率。此外,从结构上来讲,膜式壁形成炉体的主体部分,汽包位于炉体顶部,由膜式壁进行支撑,汽包和膜式壁一起构成炉体,下降管等部件也可以有效支撑炉体,组成炉体的膜式壁、汽包以及各种管道相互连接后形成整体式结构,无需设置常规锅炉支架等部件,除灰斗可现场对接外,可全部由锅炉厂制作安装检测后再整体运至现场,现场施工量少,且锅炉结构简单、紧凑,投资少,占地省。
[0023]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两侧墙膜式壁设有对应于各行程空间的调节检测孔和/或人孔。通过在锅炉高温段设置多个调节检测孔,可自然补充空气,使未氧化充分的粉尘例如锌粉再氧化。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全膜式壁余热锅炉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全膜式壁余热锅炉的内部行程示意图;
[0026]图3为前端墙膜式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第一隔墙膜式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第二隔墙膜式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第三隔墙膜式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后端墙膜式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炉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2]图9为图8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10为图8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11为图8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中:
[0036]1.汽包 2.膜式壁 2-1.管道 2-2.扁钢 3.下降管 4.灰斗 5.前端墙膜式壁 6.后端墙膜式壁 7.两侧墙膜式壁 8.第一隔墙膜式壁 9. 第二隔墙膜式壁 10.第三隔墙膜式壁 11.烟气进口 12.烟气出口 13-1.下降总管 13-2.下降支管 14.下部联管 15.支撑部件 16.土建平台 17.调节检测孔 18.人孔 19.上部联管 19-1.第一上联管 19-2.第二上联管 20.竖向管道 21.上升管 22.密封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膜式壁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形成炉体的膜式壁(2)、位于炉体顶部的汽包(1)、位于炉体底部的灰斗(4)、以及连通所述汽包(1)与膜式壁(2)的下降管(13)和上升管(21);所述膜式壁(2)包括前端墙膜式壁(5)、后端墙膜式壁(6)、两侧墙膜式壁(7)以及位于炉体内部的至少一道隔墙膜式壁;所述前端墙膜式壁(5)设有烟气进口(11),所述后端墙膜式壁(6)设有烟气出口(12);所述隔墙膜式壁将炉体内腔划分为使烟气从所述烟气进口向所述烟气出口流动的过程中至少进行一次180度转向的两个或多个行程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膜式壁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墙膜式壁(7)的上边缘向所述汽包(1)所在的方向折弯后连接于所述汽包(1),以形成炉体的顶部,其管道(2-1)与所述汽包(1)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膜式壁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对于烟气通道位于下方的所述隔墙膜式壁,其下部联管(14)所在的高度依次降低,以使烟气通道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膜式壁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部设有一道隔墙膜式壁,所述隔墙膜式壁将炉体内腔划分为两个行程空间,其第一行程空间与第二行程空间的烟气通道位于所述隔墙膜式壁的下方;或者,所述炉体内部设有至少两道隔墙膜式壁,所述隔墙膜式壁将炉体内腔划分为多个行程空间,其中,第一行程空间与第二行程空间的烟气通道位于第一隔墙膜式壁(8)的下方,其余各行程空间之间的烟气通道交替位于各隔墙膜式壁的上方和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膜式壁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墙膜式壁(5)、后端墙膜式壁(6)、以及所述隔墙膜式壁分别设有上部联管(19);所述上部联管(19)设有多根与所述汽包(1)相连通的上升管(21),其中,所述前端墙膜式壁(5)、后端墙膜式壁(6)、以及烟气通道位于下方的所述隔墙膜式壁的上升管(21)所在的平面区域由密封板(22)进行封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膜式壁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管(21)先向上延伸,然后以向上逐渐聚拢的形式与所述汽包(1)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唐猛匡宏业沈维民张绍波赵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